分享

浅谈中国秦汉之前的陆路交通发展

 sdzcwangbo 2022-11-02 发布于山东

     陆路交通在古代是地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据记载中国最早把马、牛等用于交通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商朝时期已经用陶器碎片铺路,在西周,道路分为:"环涂"和"野涂","环涂"指环城路,"野涂"指城外的道路。司空是专门负责西周道路、沟渠营建的官员,他不但负责修路,还要负责平时的巡查、检修、保持道路畅通等。秦朝则统一了全国的道路,规范了交通网。而都城基本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道路,这是古代道路的重要特点之一。

一、 商朝公路

       通过甲骨文我们知道,商朝交通较为发达,为加强与诸侯方国的联系,商王朝修建了六条主要道路。据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中发现,该城内部道路交错纵横,路面宽8米左右。商朝车子两轮距离一般在2.24米到2.4米左右,还有考虑车来车往,所以商朝道路至少在5米以上。

                                                          殷墟车辆

       商朝的主要道路:一是从商王都城安阳到镐(陕西省西安市)等地,二是从安阳到河南沁阳一带,三是安阳到湖北境内的荆山等地。四是日本研究学者甚至表示,从殷墟到郑州、信阳、武汉到长沙等一条线是商业道路,用于运输铜料。五是商都安阳到山东益都,六是今河北与山西之间等。

二、 西周公路

        西周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据《左传》记载"我自夏以后稷,魏.......吾西土也",大致包括,东到今黄渤海,西抵今四川东部、陕西西部,北到山西北部、辽宁南部,南抵湖南东北、江西北部等。为加强对诸侯国和王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统治,周王室在各地均修建了道路。

       西周充分利用了商朝的旧有道路,但是道路枢纽已经由殷墟(河南省安阳市)转到了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周都城及到诸侯国都城都有各种规格的道路,《考工记》记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等,"轨"就相当于车轮之间的距离,王城内的道路九轨,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5米,环城路七轨,约合15米,城外的道路宽五轨,大约8.5米。2017年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周原考古遗址发现残存的西周时期道路,残存路面宽约8米,地基厚约30厘。这充分印证了到郊外的道路8.5米一说。

      西周时期的主要道路分布:向北通向邢国(今山西中部)、燕国(今北京地区)等,向南到今湖北等,向东到山东济南等地,向西到巴蜀、陕西宝鸡地区。《周礼》记载,国道和郊外道路,十里有草庐驿站供饮食等、三十里有供住宿的房屋、五十里有市场,市场里边有粮食仓库等。

三、春秋公路

       春秋时期不仅有诸侯争霸,还有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为促进地区交流,各国均建设了规模不同的道路。鲁国有"长道",齐国有"鲁到"(鲁道是齐国与鲁国的公路,两国世代都是姻亲,且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也非常频繁),韩国有"有倬之道"等。而"周道""周行"等则是各诸侯国通往周天子都城的道路,主要用于朝觐。而西起丰、镐,东到成周洛阳的周道,应该是最早的一条道路。

                                                            春秋地图

      周道的特点:一是修筑得十分平坦;二是道路宽阔,史书记载四辆马车都可以通畅无阻;三是道路的政治意义高于经济等意义,主要是诸侯前往王室朝觐入贡的道路。四是普通民众很少走,因为马车、牛车等在当时算比较奢侈的交通工具,况且周道是国与国之间的道路,所以群众很少走。反倒是商人出于经济的交流等而经常行走于该路。

四、战国公路

       战国时期的道路相较于前期有了大发展。"午道",是在魏国、赵国、齐国等之间的道路;在三晋地区的太行山两侧也有多条道路;从河南荥阳沿着黄河流域到函谷关的"成皋之路"等;秦国还开通了汉中地区到巴蜀的"栈道",楚国修建了途径南阳的中原大道。

五、 秦汉公路

       在秦朝之间,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之间都没有统一的道路,车轮之间的距离也不一样。到秦国,统一全国各地的道路宽度,相比前代更加促进了交通运输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的道路为驰道或直到,直道是驰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条,由咸阳城到九原郡(今天内蒙古包头市),道路宽50步,约69米,每隔7米栽种一棵树,按史书记载应该在一千八百余里但是却没有修完。其余驰道包含全国各地,只要秦始皇巡游到的地方,均建设了道路。

秦朝驰道

       秦国的主要道路:一是由关中到巴蜀地区;二是关中向西北地区,这条路以后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一段;三是关中地区到东边渤海地区;是一条经济动脉,四是关中到南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衡山地区;五是关中到邯郸到河北上党北京等地;六是敦煌通往辽东地区,大致与长城齐平。陕西咸阳渭河北岸发现一条古道路遗址,路面宽度在50米以上,是咸阳的南北交通干道。

       秦汉时期同样注重对道路的维护工作,作为地方政府如果道路、桥梁、驿站等不维维修,就会被惩罚。但是秦汉道路的维护也是人民群众的负担,往往修路或者维护,都需要征发大量的群众。

六、古代陆路交通对社会的影响

      古代陆路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道路的修建有利于地区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二是便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从商代起,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驿站,这有效的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和通畅率,三是促进都城或重要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古代道路大多以都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也在重要城市形成交通枢纽,比如商丘等地也是在交通之上发展起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