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七)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1-02 发布于山东

文言文训练

                                                             #01  文言文学生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冬十月,刘仁恭求救于李克用,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克用以为然,与将佐谋召幽州兵与攻潞州,曰:“于彼则可以解围,于我则可以拓境。”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二年春正月,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等立其子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辛卯,晋王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四月丙午,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晋王大阅士卒,以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帅周德威等发晋阳。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梁)帝闻夹寨不守,不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弧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面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从骑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无车,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B.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C.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D.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

B.“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

C.“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

D.“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仁恭被围困,向李克用求救。李存勖虑深思远,尽管刘仁恭是反复之人,他仍然劝父亲为其解围。

B.李克用于临终前将李存勖托付给众臣。李存助身负众望,在部属的劝说下,止住丧父之痛,继承了晋王之位。

C.李存勖率军来到晋阳之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赏罚分明,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

D.李存勖亲临前线侦察,利用地形与气候,大破数以万计梁军;虽然遭遇伏击却毫无惧色,最终凭一己之力突出重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5分)

(2)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5分)



文言文教师版




   冬十月,刘仁恭求救于李克用。前后百余辈(次)。李克用恨仁恭返覆(反复)竟(最终)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被动句),我不与之并力拒(抗拒)之,非(判断句)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顾念)小怨,且彼尝困(围困)我而(但是)我救其急(急难),以德怀(安抚)之,乃(是)一举而名实附也。”克用以为然(正确),与将佐谋召(召请)幽州兵与攻潞州,曰:“于彼则可以解围,于我则可以拓境。”乃许(答应)仁恭和(讲和),召其兵。二年春正月,晋王病笃(重)。命其弟克宁等立其子存勖为嗣(继承人),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完成)吾事,尔曹(你们)善(好好)教导之。”辛卯,晋王谓克宁等曰:“以亚子(李存勖小名)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失去)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四月丙午,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藩蔽(屏障)无上党,是(这)无河东也。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娴熟)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挑选)精兵倍道(兼程)趣(奔向)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晋王大阅士卒,以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帅(率领)周德威等发(出发)晋阳。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伏兵(于)三垂冈下。诘旦(平明,清晨),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侦察兵),不意(料到)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沟)烧寨,鼓噪而(修饰)入。梁兵大溃(败),南走(逃跑)(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因为)(此子)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推荐)贤才,黜(罢免)贪残,宽(减轻)租赋,抚(抚恤)孤穷,伸(申理,使屈者得直)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太平)。晋王劳(慰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沿着)河而上,觇(暗中观察)刘鄩营。会(正好)天阴晦(昏暗)鄩伏兵五千(定语后置)于河面丛林间(状语后置),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突围),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才)得免。从骑皆曰:“适(正好)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元年,晋王筑坛于魏州(状语后置),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B.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C.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D.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此取威定霸之/举不可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

B.“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

C.“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

D.“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仁恭被围困,向李克用求救。李存勖虑深思远,尽管刘仁恭是反复之人,他仍然劝父亲为其解围。

B.李克用于临终前将李存勖托付给众臣。李存助身负众望,在部属的劝说下,止住丧父之痛,继承了晋王之位。

C.李存勖率军来到晋阳之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赏罚分明,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

D.李存勖亲临前线侦察,利用地形与气候,大破数以万计梁军;虽然遭遇伏击却毫无惧色,最终凭一己之力突出重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5分)

(2)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5分)

【答案】

10.C

11.C   A. “竟未之许”与“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终于”“最终”;后一个是“从始至终;全”】B. “乃许仁恭和,召其兵”与“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兵”字含义相同。【都是军队】C. “五月辛未朔”与“或骨横朔野”(《诗品序》)两句中的“朔”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农历)月末”;后一个是“北方的”】D. “黜贪残”与“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黜”字含义相同。【都是“罢黜”】所以答案是C

12.D(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D项问题在于:首先“亲临前线侦察”与“利用地形与气候,大破数以万计梁军”并非同一时间的事件,且“大破数以万计梁军”于文无据:其次,“最终凭一己之力突出重围”错误,从“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可知,李存勖突围成功是因为李存审救兵到来解了围。)

13.(1)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急:形作名,急难,危急的事:怀:安抚。句意3分。)

(2)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成:完成:尔曹:你们: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年)冬季十月,刘仁恭向李克用请求救援,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始终没有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全忠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全忠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全忠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全忠,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围困我们而我们却解救他们的急难,用恩德安抚他们,这才是一举而名实相符合啊。”李克用认为他说的对,便与将佐商议召请幽州的军队,与他们共同攻打潞州,说:“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可以解除围困,对于我们来说则可以开拓领土,”于是答应与刘仁恭讲和,并召请他的军队。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晋王病情十分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等人拥立他的儿子李存勖为嗣,并说:“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辛卯(十九日),晋王又对李克宁等人说道:“我就烦劳你们替我照看亚子了!”李克用说完就死了。将吏们想要谒见李存勖,可是李存勖正在里边悲伤哭泣,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于是就进去对李存勖说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业。哭泣再多又有什么用!”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晋王。四月丙午(初六日),晋王李存勖与诸将商议说:“上党是河东的屏障,没有上党就没有河东。并且(朱温)听说我刚刚即位,认为我只是一个孩童而不熟习军事,一定会有骄傲懈怠之心。如果挑选精兵兼程奔向上党,出其不意,打败梁军是必定无疑的。这是取得威望、成就霸业的举措,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于是,晋王李存勖大规模检阅士卒,任命前昭义节度使丁会为都招讨使。甲子(二十四日),统领周德威等将领从晋阳出发。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家业可以不亡了!”晋王李存勖回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鄱的军营。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鄩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多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免于难。骑兵们都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晋王在魏州筑坛,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02


文言文学生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宗建炎三年,冬十月,金兀术分兵南寇。辛未,兀术由马家渡渡江,陷太平,长驱至建康。杜充无制敌之方,渡江遁真州,不敢入营,拜兀术于马首。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彼出我入,彼入我出,此兵家之奇也。”甲戌,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迎岳飞移屯宜兴。时兀术将趋杭州,遂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曰:“若能捍敌成功,当加王爵。”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朕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B.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C.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D.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B“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

C.“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

D“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杜充毫无作战方略,慌忙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到达后却又不敢进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

B.赵立带兵勤王,被金人半路拦截,战斗中被箭贯穿两颊,不能说话,他仍用手指挥作战,直到休息时才把箭拔掉。

C.钱塘县令朱跸在守臣康允之弃城逃离后,毅然率领弓手民兵等到前线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

D.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士大夫应知义理,随驾官员若不侍从,那么皇帝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5分)

(2)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5分)


文言文解析版



      高宗建炎三年,冬十月,金兀术分兵南寇(入侵)。辛未,兀术由马家渡渡江,陷(攻破,攻占)太平,长驱(指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至建康。杜充无制敌之方,渡江遁(逃)真州,不敢入营,拜兀术于马首。癸酉/吕颐浩进(进献)航(渡)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彼出我入,彼入我出,此兵家之奇(奇招)也。”甲戌,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为王事尽力),乃将兵三万趋(奔赴,趋向)行在(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金人邀(拦击,堵截)立于淮阴(状语后置),立麾下(将帅的部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咬牙切齿)曰:“回顾(返回)者斩!”于是率众径进(前进)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休息)定,方拔箭出之。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迎(迎接)岳飞移屯(驻扎)宜兴。时兀术将趋杭州,遂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状语后置),六战皆捷,擒(捉拿)其将王权。会金复(再次)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

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戍守)者,谓其下曰:“南朝若(如果)羸(瘦弱)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立刻,马上)度哉!”遂犯(进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土兵,民兵),前路拒(抵御)战,两中(于)流矢(省略句,被动句),犹奋勇而进,力竭(尽)死之。己丑,帝乘楼船,次(驻扎)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曰:“若能捍(保卫,抵御)敌成功,当加王爵。”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伦理道德),岂可不扈(随从)从!若然,则朕所至(到)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随从护卫之人)。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埋伏)道旁,伺(等待,守候)其出击之,不中,被执(捉拿)。琶八诘(诘问)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即使)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如果)人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遗憾)不得手(亲手)刃之,尚(还)言及斯人耶!”诟骂不少(稍微)屈(屈服),琶八趣(同“促”催促,急促)杀之,至死不绝(停止)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B.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C.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D.癸酉吕颐浩进航海之策/其言曰/敌兵多骑/必不能乘舟袭我/江浙地热/必不能久/留俟其退去/复还二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B“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

C.“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

D“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杜充毫无作战方略,慌忙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到达后却又不敢进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

B.赵立带兵勤王,被金人半路拦截,战斗中被箭贯穿两颊,不能说话,他仍用手指挥作战,直到休息时才把箭拔掉。

C.钱塘县令朱跸在守臣康允之弃城逃离后,毅然率领弓手民兵等到前线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

D.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士大夫应知义理,随驾官员若不侍从,那么皇帝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5分)

(2)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5分)


【答案】

10.C【解答】句意:癸酉日,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癸酉”是时间状语提前,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多”修饰“骑”,“久”修饰“留”,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C。.

11B. A. “金人邀立于淮阴”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都是“山北水南”】B. “见无戍者”与“谪戍之众”(《过秦论》)两句中的“戍”字含义不相同。【都是“戍守”】C. “帝舟次昌国县”与“列坐其次”(《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前一个是“军队临时驻扎”,后一个“旁边”】D. “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与“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两句中的“执”字含义不相同。【前一个是“抓住”,后一个“持”】故选B。

12 C.“负险固守,抵御抗击,被乱箭射中后,当即身亡”错误,根据原文“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可见,一是朱跸是被射中两箭后仍奋力抵抗,直至气力用尽才死去,并非“当即身亡”;二是原文中没有提及“负险固守”的信息,于文无据。故选C。

13①“麾下”,将帅的部下;“嚼其齿”,咬牙切齿;“回顾”,返回。句意: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

②“少”,通“稍”,略微;“屈”,屈服;“趣”,通“促”,催促。句意: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到死都没有住口。

参考译文:

  高宗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在兀术的率领下,分兵向南入侵。辛未日,兀术自马家渡渡江攻占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进逼建康府。杜充没有制服敌人的方法,在金兵进逼建康府时,渡江逃到江北的真州(今江苏仪征),不敢入军营,随即向金兵投降。癸酉日,宰相吕颐浩向皇帝进献坐船出海逃避的策略。他说:“敌人大多是骑兵,一定不会坐船来攻击我们,而且江浙地区天气炎热,他们一定不会长久呆下去,等他们离去,我们再回到二浙一带。敌人撤退离开,我们就进去,敌人前来进攻,我们就撤退离开,这就是兵法上的奇招啊!”甲戌日,徐州赵立听说朝廷下诏让各地带兵勤王,于是率兵三万赶到皇帝巡幸居住之地。金人在淮阴截击赵立,赵立的部下劝说赵立不如返回守住徐州,赵立震怒,咬牙切齿地说:“返回的人斩首!”于是率领众人径直前行。赵立被箭射中贯穿两颊,口不能说话,用手指挥各路军队,到休息安定时才把箭拔出。辛巳日,金人攻打常州,守臣周杞迎接岳飞转移驻防到宜兴。当时兀术将要到达杭州,于是进攻广德军。岳飞听说这件事,到广德边境中拦截攻击兀术,六战六胜,活捉兀术大将王权。恰逢金人再次派兵攻打常州,岳飞再次追击,四战四胜。乙酉日,兀术从广德经过独松关,看到没有戍卫的人,对手下的人说:“南朝如果用数百个疲弱的士兵守在这里,我怎么可能马上越过呢!”于是进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逃走,钱塘县令朱跸率领弓手民兵,到前线抵御抗击,两次被乱箭射中,仍然奋勇前进,气力用尽被杀。己丑日,皇帝乘楼船,驻扎定海县,留下范宗尹、赵鼎在明州,来等待金国使者。又对张俊说:“若能成功抵御敌人,当加封王爵。”吕颐浩上奏让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说:“士大夫应当知晓伦理道德,怎么能够不随从!如果这样,那么我所到之处便如遭侵扰劫掠了。”于是郎官以下大多随从护卫。癸巳日,皇帝船只驻扎昌国县。戊戌日,金人进犯越州,安抚使李邺开城投降,金人琶八驻守越州。卫士唐琦袖中装石头埋伏在路边,等候琶八出城攻击他,没有击中,被抓住。琶八质问他,唐琦说:“想要击碎你的头,我即使死,也是赵氏的鬼。”琶八说:“假如人人如此,赵氏哪能到这样的地步!”又询问:“李邺做元帅,尚且开城投降,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唐琦说:“李邺作为臣子不忠心,我恨不得亲手杀了他,还提他做什么呢!”唐琦辱骂敌人,一点都不屈服,琶八催促杀了他,唐琦至死都没有住口。

#03


文言文学生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上问之,对曰:“臣请自往督战。”乙卯,上复谓度曰:“卿真能为朕行乎?”对曰:“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观吴元济表,势实窘蹙,但诸将心不壹,不并力迫之,故未降耳。若臣自诣行营,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丙戌,以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制下,度以韩弘已为都统,不欲更为招讨,请但称宣慰处置使,仍奏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皆朝廷之选,上皆从之。度将行,言于上曰:“臣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上为之流涕。八月,庚申,度赴淮西,上御通化门送之。右神武将军张茂和,尝以胆略自衒于度。度表为都押牙,茂和辞以疾,度奏请斩之。上曰:“此忠顺之门,为卿远贬。”辛酉,贬茂和永州司马。以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李逢吉不欲讨蔡,翰林学士令狐楚与逢吉善,度恐其合中外之势以沮军事,乃请改制书数字,且言其草制失辞。壬戌,罢楚为中书舍人。度遂行。李光颜、乌重胤与淮西战,癸亥,败于贾店。裴度过襄城南白草原,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镇将楚丘曹华知而为备,击却之。度虽辞招讨名,实行元帅事,以郾城为治所。甲申,至郾城。先是,诸道皆有中使监陈,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度悉奏去之,诸将始得专军事,战多有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

B.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

C.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

D.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

11.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也可以指专设的机构。

B.招讨,文中指招讨使。战时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

C.制书,古代宰相所颁文书的名称之一,常用于颁布国家重大制度的命令。

D.治所,指地方各级官吏的任职所在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度认为淮西叛军吴元济已经陷于困窘急迫之境,如果自己前往军营,各将领恐怕自己抢走他们的功劳,一定会争着出战,击败叛敌。

B.右神武将军张茂和因为裴度不忘旧日恩怨,对自己挟私报复,所以借口有病而不接受随行出征的任命,为此皇上将他贬为永州司马。

C.对于讨伐淮西叛军,朝廷官员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李逢吉反对讨伐蔡州,令狐楚与之交好,裴度担心他们会内外勾结,阻挠军事行动。

D.裴度上任后面临很多困难:李光颜、乌重胤在贾店作战失败;裴度经过襄城南白草原时,叛军派人截击,幸而曹华严密戒备,将之击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将行,言于上曰:“臣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

(2)诸道皆有中使监陈,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


文言文解析版



     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疲劳不堪)/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忧虑)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军队疲惫)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上问之,对曰:“臣请自往督战。”乙卯,上复谓度曰:“卿真能为朕行乎?”对曰:“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近来)观吴元济表(给皇帝的奏章),势实窘蹙(急迫),但诸将心不壹,不并力迫(逼迫)之,故未降耳。若臣自诣行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丙戌,以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制(皇帝的诏令)下,度以韩弘已为都统,不欲更(又,再。如:更上一层楼)为招讨,请但称宣慰处置使,仍奏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皆朝廷之选,上皆从之。度将行,言于上曰:“臣若贼灭,则朝天(朝见天子)期(机会);贼在,则归阙(回朝廷)无日。”上为之流涕。八月,庚申,度赴淮西,上御(特指皇帝驾临,到)通化门送之。右神武将军张茂和,尝以胆略自衒(炫耀)于度。度表(荐之)都押牙(官名,唐朝节度使衙门所属牙将。掌军法。),茂和辞(推辞)以疾,度奏请斩之。上曰:“此忠顺之门,为卿远贬。”辛酉,贬茂和永州司马。以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李逢吉不欲讨蔡,翰林学士令狐楚与逢吉善(交好),度恐其合中外之势以沮(通阻,阻挠)军事,乃请改制书(诏书)数字(几个字),且言其草制失辞(言辞不当)。壬戌,罢楚为中书舍人。度遂行。李光颜、乌重胤与淮西战,癸亥,败于贾店。裴度过襄城南白草原,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拦截)之。镇将楚丘曹华知而为备,击却之。度虽辞招讨名,实行元帅事,以郾城为治所(指地方各级官吏的任职所在地)。甲申,至郾城。先是(这之前)诸道皆有中使(宦官)陈(通”阵”),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凌侮﹔遭挫受辱)百端。度悉奏去之,诸将始得专军事,战多有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

B.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

C.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

D.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裴度独无言/

11.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也可以指专设的机构。

B.招讨,文中指招讨使。战时常以大臣、将帅或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兼任。

C.制书,古代宰相所颁文书的名称之一,常用于颁布国家重大制度的命令。

D.治所,指地方各级官吏的任职所在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度认为淮西叛军吴元济已经陷于困窘急迫之境,如果自己前往军营,各将领恐怕自己抢走他们的功劳,一定会争着出战,击败叛敌。

B.右神武将军张茂和因为裴度不忘旧日恩怨,对自己挟私报复,所以借口有病而不接受随行出征的任命,为此皇上将他贬为永州司马。

C.对于讨伐淮西叛军,朝廷官员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李逢吉反对讨伐蔡州,令狐楚与之交好,裴度担心他们会内外勾结,阻挠军事行动。

D.裴度上任后面临很多困难:李光颜、乌重胤在贾店作战失败;裴度经过襄城南白草原时,叛军派人截击,幸而曹华严密戒备,将之击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将行,言于上曰:“臣若贼灭,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

(2)诸道皆有中使监陈,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

【答案】

10.A

B项有两处错误:“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应为“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应为“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

C、D两项各有一处错误。注意:唐朝实行“群相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长官都被认为是宰相,因门下、中书两省经常不止有一个长官,宰相并不必是四个。

11. C    “宰相所颁文书”错,应是“帝王诏令文书”。

12.  B “因为裴度不忘旧日恩怨,对自己挟私报复”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右神武将军张茂和,尝以胆略自衒于度。度表为都押牙,茂和辞以疾,度奏请斩之”。 

13.(1)裴度将要出发,对皇上说:“我如果将叛贼消灭,还有机会朝见陛下;只要叛贼仍在,那么我回朝遥遥无期。”(得分点:朝天、归阙,句意通顺)

(2)各地区都有宦官监阵,军队进退都不通过主将,战胜则监军先派

使者报捷,战败则百般欺凌侮辱将领。(得分点:监陈、陵挫,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诸路大军讨伐淮西叛军吴元济,历时已经四年,仍不能平定。军粮运输数量巨大,官府与民间全都筋疲力尽,农夫不得已,只好用驴耕田。唐宪宗也将此视为心病,询问宰相如何是好。李逢吉等争相认为,大军出征,历时很久,军队已经疲乏,朝廷财源也已经枯竭,最好停止讨伐。唯独裴度不说一句话。唐宪宗问他,裴度回答说:“我请求亲自到前方督战。”元和十二年(817)秋季七月乙卯(二十八日),唐宪宗又问裴度说:“你真能为朕到前方督战吗?”裴度说:“我发誓不与那些叛贼一起生活在天地之间。我最近考查吴元济所呈上的奏章,发现他已经陷于困窘急迫之境。不过朝廷各军将领,人各有志,不能同心合力,没能给他形成压力所以没有投降。如果我亲自前往军营,各将领恐怕我抢走他们的功劳,一定会争着出战击破叛军的。”唐宪宗听了很高兴。七月丙戌(二十九日),以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诏书公布,裴度因韩弘已经是都统,不愿再为招讨使,请求只称宣慰处置使。又请求以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以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等职,都由朝廷选派,唐宪宗全部同意。裴度将要出发,对皇上说:“我如果将叛贼消灭,还有机会朝见陛下;只要叛贼仍在,那么我回朝遥遥无期。”唐宪宗感动得流泪。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八月庚申(初三日),裴度出发,前往淮西战场,唐宪宗登上通化门亲自送行。右神武将军张茂和,曾经在裴度面前炫耀自己的胆量和韬略,裴度上表推荐他为都押牙。张茂和害怕,声称有病在身,不敢接受。裴度(大怒,)上表要求斩了张茂和,唐宪宗说:“张家一门忠贞,我一定为了你将他贬到荒远的边疆。”八月辛酉(初四日),贬张茂和为永州司马。裴度于是改荐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宰相李逢吉反对讨伐蔡州,翰林学士令狐楚与李逢吉交好,裴度担心他们内外勾结,阻挠军事行动,于是请求唐宪宗更改诏书上的几个字,同时指责令狐楚撰写诏书措辞不当。元和十二年(817)八月壬戌(初五日),免除令狐楚的翰林学士一职,改任中书舍人。裴度于是出发了。忠武节度使李光颜、河阳节度使乌重胤与淮西叛军交战。元和十二年(817)八月癸亥(初六日),官军在贾店战败。裴度经过襄城南面的白草原,淮西叛军将领派遣七百人在中途截击。镇将楚丘人曹华事先得到情报,严密戒备,将叛军击退。裴度虽然辞去招讨使的名称,但事实上执行朝廷讨伐大军的事务,并将统帅机构设置在郾城。元和十二年(817)八月甲申(二十七日),裴度抵达郾城。起初,各地区都有宦官监阵,军队进退都不通过主将,战胜则监军先派使者报捷,战败则百般欺凌侮辱将领。裴度上表,将他们全部撤回。从此之后,将领们才得以自己决定如何作战,战争多数能取得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