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说:“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谁说不是呢? 的确,凡尘俗烟的我们,谁不是想着“没有什么过不去”,撑过一半日子;盼着“会好起来的”,熬过一半时光。 《半半歌》有云:“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这世间,半满,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人生半甘半苦,成年人最大的清醒,莫过于参透“半”的处世智慧。 ![]() 一半是坚持,一半是放下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地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 但是,现在这朵花上,蜜蜂坚持吮吸的是毒汁。 毒汁苦涩,蜜蜂气愤不过,它每吸一口,就抬头向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一天,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 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周围,处处是鲜花。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能轻松自在,找到真正的出口。 杨振宁先生对理论物理贡献巨大,成为华人的骄傲。 早年,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时,他坦言,自己做实验没有别人那样的天赋。 实验仪器出故障,别人依靠直觉,很快就能找到原因,而他却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 因动手能力的逊色,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杨振宁苦苦思索,他清醒地意识到,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自己敏于思考而拙于动手,如果盲目从事实验物理,很有可能一辈子无所作为。 他看清了自己的优劣,毅然放下了实验物理,投身理论物理的研究。 重新定位后的杨振宁,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 ![]() 图片来源:网络 就像刘同所说:“放下,才能接纳。” 清醒地放下,接纳更真实的人和事,胜过100%的盲目坚持。 很赞同白落梅的一段话: “以清醒自居,以淡然自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放下执念,让不舍得,成为舍得;让不快乐,成为快乐;也让一无所有,成为所有。” 放下不等于放弃,是心无负累,重塑自己;放下也不是失去,是心有所得,找回自己。 坚持很难,但有时候,放下更难。 成年人的成熟,不是只会坚持,也是懂得放下。 一半坚持,是主动争取;一半放下,是接纳重启。 ![]() 一半是直行,一半是转弯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讲到:“上进心卡住的时候,你要转弯。” 人生旅途,就像一张单程票,无法回头但可以转弯。 明末清初,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19岁第一次参加科举,就得到县、府、道三个第一。 此后50年,他连续多次考试,都没能取得功名,一直是个酸秀才。 随着家道中落,他只能在一个大户人家教私塾。至于科考,他也已看淡。 之后,蒲松龄开始走村串户,收集民间故事。 这还不够,他干脆在家门口的路边,摆个茶摊,请路过的人喝茶,用故事来当茶钱。 其实,他从小不仅喜欢搜集鬼故事,而且还有随听随记的习惯。 很多朋友知道了他的爱好,专门从各地搜集鬼故事寄给他。 经过多年收集整理,蒲松龄写成了《聊斋志异》。 离奇的故事,美好的爱情,人生的向往,皆在书中,让后人读后赞不绝口。 蒲松龄一生几乎没出过远门,只是个教书的穷秀才,却以《聊斋志异》名垂至今。 ![]() 图片来源:网络 正是因为,再普通的人生,懂得转弯,便会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作家刘同说:“人生无处不是转弯的地方。但好在,我们还能继续走。” 有没有想过,有些事与愿违,并不是上天有意为难,而是提醒你,应该在合适的地方转弯。 曾是淘金者的李维,淘金一无所获,因改造工装裤卖给淘金者,成为“牛仔裤大王”; 扮演《超人》的演员克里斯朵夫,红极一时,却坠马高位瘫痪,回头尝试写作做起了导演。 其实,人生路上的波澜曲折,并没有绕过谁。 撒贝宁在《开讲啦》里说:“人生中最让你感到幸福的,可能不一定是笔直的通天大道,而是弯弯曲曲却充满风景的地方。” 懂得转弯,路才越走越宽,是一种清醒;接受弯路,把曲折看作一道道风景,更是一种智慧。 山不会转,路可以转;路不转时,心可以转。 这世上,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只有转不过来的弯。 人生转弯处,就是前进的里程碑。 ![]() 一半是赶路,一半是驻足 网友漫漫分享了她的经历。 她的导师,明明凌晨1点还在群里发文献,早上7点却可以喊自己去改论文。 她的室友,就算凌晨1点才睡觉,早上依旧是雷打不动,7点就出了门。 漫漫读研时,也是坚持凌晨一两点才睡。 工作后一如既往,取得些业绩,但也开始失眠到后半夜,第二天就很不在状态。后来,身体渐渐吃不消,动不动就头痛脑热,要去医院。 医生叮嘱她,如果逼着自己5点起,一直打哈欠到中午,不如睡到7点,比早起2小时更有效率。 漫漫开始调整作息,从睡饱觉开始。更重要的是,做事着眼于当下,看书时就跟着思考,跟项目时就研究策划,刷牙时就感受牙刷的力度,洗脸时就感受泡沫的摩擦,让大脑始终聚焦于一件事上。 到休息日时,尝试改变活动内容,学唱一首歌,研究一个菜,或写一篇日记。 半年下来,脑袋清醒不少,不再常跑去医院,工作效率提高,生活也多了些乐趣。 从此,“冲刺赶路+驻足休息”的模式,理顺了漫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西德尼说:“当你没有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 匆匆赶路是常态,但会驻足休息,懂得给自己蓄力,才是前进的好状态。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放长假胡吃海喝,刷手机追剧,赶宴赴席,甚至睡个昏天暗地。没想到,假期明明是休息日,却比平时上班还累。 然而,你身边有一些人,总是精力旺盛,就像漫漫的导师和室友。 你之所以休息还很累,很有可能是无效休息;而精力旺盛的人,他们是在高效休息。 高效休息,是一种真正的蓄力,不只是恢复体力,更重要的是放空精力,比如睡个好觉、来一场与大自然的对话。 星光不负赶路人,更不会辜负懂得驻足蓄力的人。 驻足,是智慧的暂停,更是明智的蓄力。 漫漫人生,别只顾着赶路,蓄好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便会重新拥有满格的快乐和期许。 ![]() 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说:“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你认清,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而生。” 那些幸福的人,并非拥有一切,而是清醒地懂得,抓住生活的赐予。 ![]() 图片来源:unsplash 这世间,一切过程和结果,本质都是我们与自己的博弈。 该放下的时候,不必太执迷; 该转弯的时候,别肆意孤行; 该驻足的时候,请收起匆忙。 人生不过如此,好的坏的昼夜交替,悲欢离合喜忧参半。 余生,愿你半开半合、半收半放,过好每一个翩翩起舞的日子。 ![]() ![]()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