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变迁:从《孤女伸冤》到《包公告状》

 谈艺聊曲 2022-11-02 发布于浙江

                                历史变迁:

从《孤女伸冤》到《包公告状》

彭林刚


包拯,历史上的著名清官,人称“包青天”。他嫉恶如仇,铁面无私。包拯的一生断案无数,可是当他年届八十,却因冤枉无处伸张,不得不如同平民般拦御驾喊冤告状……这是究竟怎么回事呢?且看扬剧《包公告状》演绎这段故事。
1956年在江苏省扬剧团在传统戏曲挖掘整理工作中,扬剧老艺人杨鸿禧贡献出扬剧连台本戏《孤女伸冤》的演出提纲,由于剧情拖沓冗长,人物分散,戏剧冲突和矛盾焦点不够集中,因此未得到大家的认可,被束之高阁,再无人问津。
1958年杨鸿禧将提纲压缩为一本戏,并做了许多合理的删减。次年杨鸿禧邀请扬剧名家蒋剑奎执笔,将《孤女伸冤》改编为同名扬剧剧本。
《孤女伸冤》说的是:权贵姚仁敏为了霸占有夫之妇赵琼瑶,打死她的父亲赵甫,又将其夫张成壁下狱。赵琼瑶母女开封府告状,不料开封府尹曹文胜攀附权贵、贪脏枉法,竟然将赵陈氏铡死。赵琼瑶无奈沿街喊冤。包拯自退休在家之后,终日以垂钓消遣,这日包拯在长街巧遇赵琼瑶,闻其冤情怒不可遏,不顾年高毅然拦御驾喊冤告状。国太为了大宋江山,命包拯重任开封府尹,审理案情。包拯回到开封府,铡贪官、除恶霸、解民怨,为赵琼瑶一家伸张正义。
《孤女伸冤》分别于1960年、1961年、1962年三修其稿,最终还是被否定。从1964年开始,蒋剑奎、杨鸿禧、孔凡中、辛瑞华四人联合,共同对该剧作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改编,并更名为《包公告状》,改编:蒋剑奎、杨鸿禧、孔凡中、辛瑞华,执笔:蒋剑奎、孔凡中、辛瑞华。
《包公告状》首先重新理顺人物关系,增加或删减部分人物,角色姓名也随之作了一些调整。其次,在情节上也有许多改动,原剧以赵琼瑶状告权贵的曲折过程为主要内容,而包拯只在最后两场出场,改编后的《包公告状》,将包拯调整为第一主角,赵琼瑶更名为赵玉琴,被降为二号人物,故事主线变化突出包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性格,以及为民请愿、赴汤蹈火的清官形象。此外还增加皇权最高代表宋仁宗和西宫娘娘姚文艳,以及丑角应工的包兴等人物,还增设姚妃与其兄后宫密谋构陷包拯的过程,以及仁宗下旨命包拯退休、曹文胜将包拯撵出公堂等等情节,为后面的包公告状作了较好的铺垫
1964年,全国各地已经开始大演特演现代戏,传统戏在演出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少,这一年还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各省也有现代戏曲的会演,从1966年文革伊始,古装戏正式全面禁演,《包公告状》剧本尚未真正成熟,便被彻底尘封在资料库。文革结束后,古装戏也再次开禁,1979年蒋剑奎、孔凡中、辛瑞华又对《包公告状》进行一次修改,从这一稿起删除了剧作者之一杨鸿禧的署名,并将1960年的修改稿定为初稿,1962年、1979年修改稿分别为第二、三稿。1980年再次进行第四稿的修改后,由江苏省扬剧团进行首演。改编:蒋剑奎、孔凡中、辛瑞华,导演:蒋剑奎,音乐整理:王万全、乐兵、秦恒定,舞美设计:原文彬,灯光设计:许祥林。主要演员:杭麟童饰包拯、刘荣兰饰赵玉琴、蒋剑峰饰包兴、吴惠明饰赵张氏、朱余兰饰姚文艳、李华饰国太、沈加林饰宋仁宗、许国山饰曹文胜、蒋剑奎饰包贵、杨国柱饰张成壁、耿典夫饰赵甫。
《包公告状》说的是:宋仁宗年间,国舅之子姚贵抢占民女赵玉琴抓走其夫张成壁,打死其父赵甫。年届八旬的包拯带赵氏母女到姚府捉姚贵归案为救儿子,国舅进宫找亲妹妹、西宫娘娘的姚文艳密商,并设计陷害包拯仁宗宠爱姚妃,听谗言命包拯退休养老,并令曹文胜接任开封府尹曹文胜上任后立即释放凶手姚贵,并铡死赵母。包拯被罢免后心灰意冷,终日与包兴垂钓散心解愁。一日,孤苦一人的赵玉琴,手持清香沿街喊冤,巧遇包兴。在包兴指点下,赵玉琴用激将法重新激起包拯民之心,包拯携赵玉琴上堂鸣冤。不料,曹文胜无视国法,将赵玉琴收监后,又将包拯赶出公堂。包拯怒不可遏,身背黄榜,趁国太、仁宗等到相国寺拈香之际拦驾喊冤,上告御状。国太为了维护赵家利益和江山稳固,命包拯官复原职,审理案情。包拯重回开封府,铡贪官,除恶霸,为赵玉琴一家报仇伸冤。
扬剧早在花鼓戏、香火戏尚未合流之前就开始演“包公戏”,著名剧目有包公下扬州大王庄真假包公包公审包包公得宝》《捉妖定案》《断乌盆断太后》《放花灯断双钉》《游仙枕》《审国丈包公闹寿堂智斩鲁斋郎怒铡葛盛君》《包公下巴州包公背靴包断柳金狗……但扬剧始终没有独立的“净”行,一般由生行演员兼任净行,因此扬剧净行唱腔与老生唱法基本相似。扬剧擅演“包公”的名家有:武麟童、林玉兰、石玉芳、杭麟童。《包公告状》中的包拯就是由扬剧名家杭麟童饰演,他早年以唱“香火戏”(大开口)而闻名,专工文武老生。由于年轻时长期在野外香火演出,形成了高亢浑厚苍凉有力的演唱风格,那种强烈的穿透感和撕扯感,余韵绕耳,震撼人心。他的表演粗犷锵铿豪迈,在这出唱做繁重的《包公告状》一剧中,杭麟童不俗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扬剧《包公告状》作省扬剧文革后创作演出的第一部优秀经典作品,当时汇集了省扬剧团全部的名家名角儿,加之以徐秀芳、侯长荣、缪勇为代表的江苏省戏剧学校73、75届扬剧班毕业生相继进团,演出中仅饰演宫女、太监的龙套演员即达几十人,堪称扬剧史上最豪华演出阵势。
当然《包公告状》也曾遭遇演出票房“滑铁卢”惨剧。某年春节《包公告状》在南京东风剧场(现已拆)公演,上座率低迷到了极致,这在古装戏刚刚解禁“一票难求”的八十年代初,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分析原因,无非是大过年人们希望“开门红”,不愿意看又是死人又是孝服,这类不太吉利的戏……曾经吴惠明饰演赵张氏在被“铡”之后,百无禁忌玩笑道“我死了……”。其次扬剧以“三小戏”起家,历来旦角戏才更具票房号召力,如今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基本上也是以旦角为主。生角戏一般难以引起真正的共鸣,当然女小生戏除外。
扬剧《包公告状》演出时间虽然不太长,但还是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先后许多剧种移植上演。
剧本发表于《江苏戏曲丛刊》19808月号,1982年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地方戏选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