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行之一——雄衙威祠泱泱湖  览圣谁不忆包拯

 西唐愚叟gb6iqv 2019-10-25

作者:张  兴,笔名:西唐愚叟,河南叶县人。

中午时分,车入雄伟壮观的大梁门,司机师傅问:“老师们,开封历史文物遗址数以千计,著名景区达30多处,您想先去哪里?”大家异口同声说:“先去包公湖景区拜包公!”这激动、明快的回答,甭发出了大伙对一代清官的无限崇仰心情。

包公湖景区由包公湖、开封府、包公祠组成。这里湖光潋滟,泓澄渊潫,杨柳抚岸,金菊掩堤。高大宽敞的过街坊,凌空跨路。雄峻庞大的开封府衙,威严肃穆的包公祠,隔湖相对。纵览全景,实乃水秀物华,蔚为壮观也。

北宋开封府,即大宋南衙,辖17县,是中央直属京都地方衙门,府尹由中央要员充任,北宋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文彦博、欧阳修、蔡襄、包拯、宗泽等都担任过开封府尹。它位于包公湖北岸,围墙百仞,占地千亩,府门轩敞,雄狮昂踞,令人望而大有威丽森严之感。步入府内,殿堂辉煌,布局严谨,门鼓、戒石、大堂、碑亭、公馆、试院、仓廪、监狱、演武场等建筑设施,庄重而典雅,繁多而有序。它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府级政权的建置和形象。

包公祠,位于包公湖西南半岛上,复建于1984年,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重建的。占地1公顷余,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一处园林式仿古建筑。祠门朱漆铜环,雄狮侧踞,上书“包公祠”三个金色大字,气势浑宏,威严庄重。祠内主体建筑,有二门、照壁、东西碑亭、大殿、二殿、东西配殿等,布局规范,工艺庄肃,色调淡雅,均为宋代建筑风格。大殿居中塑有包公铜坐像,端静自重,正气凛然。殿内陈列有包公的史料文物,墙上镶嵌着反映包公政绩的三彩壁画。二殿为展厅,摆放着《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的画像、诗、赋、书、画、家训等拓片。东西配殿以绘画、蜡像等艺术形式,展示了历代人们塑造的包公断案的传奇故事,活现了一代清官的高大形象。

包公祠不仅建筑高超,人文底蕴丰厚,而且它的园林风景更是幽雅秀美。两座假山,起伏跌宕,峰顶飞瀑,喷珠溅玉;人工河流,清沏粼粼,锦鲤戏嬉;河内喷泉,银柱冲天,千姿百态;河上玉带桥,雪白轻盈,素绢飘浮;整个祠区,松柏参天,花草匝地,奇石点缀,石雕罗列,天然成趣,令人叹为观之。

参观开封衙,漫游包公碧湖,拜谒包公祠,联想人们虚构的《三侠五义》、《铡美案》、《铡包贬》、《铡国舅》等曲艺戏剧,使我深深感到天下苍生对官吏清廉,社会安宁的渴望,引起我对这位清官的无限崇敬和怀念。

包拯(999――1062),字希仁,谥号孝肃,世称包公,北宋庐州合肥(安徽合肥)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尹、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院副使等职,为官刚直不阿,执法森严,廉洁奉公,宋代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民谣。近千年来,他一直是民间最爱戴的先贤人物。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慎审明断,不枉法徇私。包拯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包令仪,官居朝散大夫、虞部员外郎,为官清正。他在父亲言传身教的熏陶下,少时就以达书明礼名扬乡里。他于宋仁宗天宝五年(1027),考中进士,但因父母多疾,辞去建昌县令的任命,待双亲过世孝满后,于景佑四年(1037)始任安徽天长县令。他上任伊始,就颁发了禁宰耕牛,保护农耕的告示。一天,陈老五将牛舌被人偷割一案哭诉于公堂,这虽系琐小案件,包拯却慎之处之。他采取让陈家私宰此牛,引蛇出洞告发的方法,一天之内,便侦破了此案。查明,案系恶徒胡安曾调戏陈家小姐被羞辱,为发泄私愤抱负陈家而为之,判以游街示众赔偿损失。从而,震慑了天长县的那些不法之徒,二年大治,民富疆强。庆历六年(1041),包拯升任端州知州,这里虽然是边远之地,但端州制作的紫砚盛名天下。包拯原以为端州会因紫砚而富庶,但他深入民间却听到的是“端砚端砚,端了老百姓的锅,抢了老百姓的盐”的民谣。他想不到历任官员会为行贿升官发财,竟以进贡砚为名,横征狂贪暴敛,逼民弃田为官匠,弄得民不了生,连盐都吃不上。包拯上任不久,他全力彻察砚案,上书严惩贪官,解除官府砚匠,按市价收购贡砚,砚匠们无不感激得热泪沾襟。他卸任时,一位老砚匠因包拯助他三两银子,医治好了他老伴的病,特地给他赶制了一块精美的紫砚。包拯为表示不带一砚离端州,以警戒后任,便忍痛割爱,将这块端砚掷到河里。人们便在掷砚的地方,建了一座掷砚亭,以志纪念。一千年过去了,端州掷砚的典故仍像端州河水一样,流传不息。皇佑四年(1052)到至和三年(1055),包拯先后调任河北转运使及瀛州、扬州、庐州、江宁府地方长官。他每到一处,都体察民瘼,除恶扬善,政绩卓著。特别是他在家乡庐州任府尹时,亲自审理了对他恩重如山的舅舅。其舅自包拯当官后,依仗他的权势,联络乡绅,抢占民田,扰乱治安,横行不法。包拯力排妻、媳姑息从宽之见,依法判处他的舅舅责打四十大板,服刑一年。包拯这种大义灭亲,铁面无私之举,震动了朝野上下。

直言进谏,整饬吏制,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皇佑二年(1050),包拯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他敢于犯天颜,指责仁宗皇帝用人不当,弹劾其宠妃叔叔张尧佐,是一个无才、无德、无能、无功之辈,应撤换其三司使的重任。仁宗无奈,免去了张尧佐的三司使之职。但是,他又以宣徽、淮康节度、景灵、群牧四使的职位授于张尧佐。包拯为了矫正皇亲国戚庸才功微而授禄的弊政,便与陈旭、吴奎等人,联名上书,二次弹劾张尧佐,并当朝与仁宗力争。仁宗只好将张尧佐降为淮康节度使、群牧使。庆历年间,包拯升任监察御史,被派往陈州查粮。他不顾王奎是自已主管上司王拱宸的亲信,拒收王奎贿金,秉公查处了东西路转运使王奎以币代粮为名盘剥百姓,造成难民流亡,而又嫁祸于知州任师中的诬陷案,呈交大理寺严惩。至和三年,包拯从江宁调回朝廷,任右司郎中主持开封府政事。他从严治衙,门吏因收告状人五两过门银,受到包拯衙堂训戒,被勒令退赔。司吏参军因收贿银10两,被处以二十杖打,吐出赃款。他初到任,曹皇后家侄仰仗皇亲和先祖曹彬的功德,网络无赖之徒,强暴民女,焚烧官舍,抢财害命,称霸横行。包拯不畏强权,置皇帝赦旨于不顾,依法处决了以曹皇后侄子为首的这伙歹徒。民间流传着“包青天,坐南衙,不贪赃,不卖法,衙门朝着南方开,没钱有理他当家”的童谣。

包拯的一生,勤政爱民,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他晚年归里,仁宗赐他巢湖为家产,而包拯谢辞,仅求改授庐州护城河为包河。包拯不仅自身矜持,而且严教子孙。他在弥留之际,还写下了“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于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的家训诗。

览祠之余,吾愿后来为官者能谨记包拯遗训,天下何不承平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