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女娲补天”和“少昊金天氏”,猜想中国冶金与五行文化的关系

 澴川行者 2022-11-03 发布于山东

如果我们不把女娲氏的“炼石补天”当成神话,而是作为一件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来看,那么,女娲氏的“炼石补天”,是否就是中国冶金发展史的肇始呢?

女娲氏“炼石补天”背后的思想基础,其实就是我们的“五行文化”。

我们现在的《五行图》中,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而金属出现之前的《五行图》里,是不可能有“金”元素的,那时的《五行图》里,相应的元素应该是“石”元素。

所以,金属出现之前的《五行图》里,是“石、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也正是有了“石、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相生相克,才会有女娲氏“炼石补天”的故事。

女娲氏的“炼石补天”,就是依据“五行文化”里“石生水”、“火克石”的观念,企图通过“火克石”,来阻止“石生水”,从而制止洪水泛滥,减轻洪水灾害。

由于女娲氏是“炼五色石以补天”,就是找五种不同颜色的石头来用火烧,所以,这五种颜色的石头中,很可能就有铜矿石,或者是其它的金属矿石。

再加上炼石的火温如果足够高的话,那就很可能从五色石中,炼出铜或者其它金属来。

当然,女娲氏的“炼石补天”,有没有意外地从五色石中炼出铜来,我们不知道,史籍中没有记载。

但是,史籍记载中的另外一个人,我们却不得不说。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少皞金天氏”。

“少皞金天氏”的“少皞”,是与“太皞庖牺氏”的“太皞”相对应的。

他们的这个“皞”,就是“东封泰山”,在泰山上,面向东方的太阳,迎接到了位在东方、主掌春天的“木神”的意思。

而“太”为祖,“少”为孙,他们的“太皞庖牺氏”和“少皞金天氏”这两个对应性的名号,就是说明他们爷孙俩,都有过“东封泰山”之功。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他们的“东封泰山”之功呢?他们的这个“东封泰山”之功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面就既有文化,也有历史。

我们先讲文化。

这个文化就是“五行文化”。

“五行文化”中的“石、木、水、火、土”之间,因为“相生相克”的关系,是一个“五行轮环”的运动状态,并且,“石、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也有它们各自的时空对应。

“木”,对应春天和东方,是一次“五行轮环”运动的开始阶段;

“火”,对应夏天和南方,是一次“五行轮环”运动的发展阶段;

“石”,对应秋天和西方,是一次“五行轮环”运动的下半场的开始阶段;

“水”,对应冬天和北方,是一次“五行轮环”运动的结束阶段;

“土”,就是这一次“五行轮环”运动的协调者,它分布在这次运动的各个阶段和方位。

这种“五行文化”观念,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就有了“东封泰山”的举动,也有了因为“东封泰山”而发生的历史。

具体来说,就是距今7000年左右,东北地区赵宝沟文化的主人庖牺氏,南下中原,征服了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的主人燧人氏。

由此,他们根据“五行文化”的观念认为,这是一次新的“五行轮环”运动的开端,他们是这次新的“五行轮环”运动的推动者,所以,他们的“德运”就是属于“木德”,他们是受“木神”保佑的。

而相应的,被他们所征服的裴李岗文化的主人燧人氏的“德运”,就是属于“水德”,燧人氏就是受“水神”保佑的。

现在,天下的“水运”已经过去了,“木运”已经到来了,所以,他们受“木神”保佑的庖牺氏,就要取代受“水神”保佑的燧人氏,就要“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燧人氏是过去的“水德王”,他们庖牺氏就是现在的“木德王”。

由于行使“木运”的“木神”“主春季”、“位在东方”,所以,他们庖牺氏为了最大程度地得到“木神”的保佑,使他们“木德王”的江山更加稳固,他们就要去“东封泰山”,在泰山上给他们的保护神“木神”安置神位,以使他们的保护神“木神”稳定地居于东方正位。

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庖牺氏“东封泰山”,遭到了山东地区的土著们根据“五行文化”中“石克木”的观念而进行的“泰山石敢当”的抵抗,使他们与山东土著上演了一场势均力敌的“龙马精神海鹤姿”之好戏,从而导致燧人氏的后裔共工氏乘机“以水承木,乃与祝融(庖牺氏)战”,最后“头触(庖牺氏的)不周山崩”。

然后,女娲氏又来“杀黑龙以济冀州”。

于是,庖牺氏部族就土崩瓦解,被分成了几个部分。

这是距今6500年所发生的事。

过了1000年,到了距今5500年,庖牺氏的后裔们又卷土重来,重新入主了中原,再次地“东封泰山”。

这又是一次不世之功。

所以,立下这份功劳的这个时代的帝王,就和他们的祖先庖牺氏相对应,分别为“太皞”和“少皞”。

这就是“少皞”这个称号的来历。

那么,“少皞”又为“金天氏”,他的这个“金天氏”的名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汉书·古今人表》记载:“上上圣人,少昊帝,金天氏。”

颜师古对此注引张晏的话说:“以金德王,故号曰金天。”

另外,《山海经·西山经》里也记载:“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因为“五行”配“五色”,“金(石)”是属于白色,所以 ,“白帝”也就是“金德帝(石德帝)”。

这条记载,与颜师古注引张晏的“以金德王,故号曰金天”的话是不谋而合的。

那么,问题来了。

“少皞金天氏”率领他们的部族重新入主中原,“东封泰山”,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应该是距今5500年的事。

距今5500年,河南荥阳兴起一座青台文化遗址。

同时,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由第一期转变为第二期。

而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这时也大放异彩,兴起了一座具有宗教中心意味的牛河梁文化遗址。

这一切都说明,庖牺氏的后裔就是在这个时候重返中原,并且“东封泰山”;“少皞金天氏”,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

而距今5500年的“少皞”为“白帝”“金天氏”,这意味着什么呢?

“少皞”、“白帝”、“金天氏”这些名号,肯定都是他的后人们给他封的。

问题是,他的后人们为什么要封他为“金天氏”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有“金德”,为西方“白帝”吗?

恐怕事情不会是那么单纯。

除了“金天氏”之外,历史上就没有什么“木天氏”、“火天氏”、“水天氏”、“土天氏”。

这是为什么呢?

这说明,“金天氏”这个名号,可能是另有来历。

正像燧人氏因为发明燧木取火技术而为燧人氏,弇兹氏因为发明有盖的陶器和搓绳技术而为弇兹氏,神农氏因为崇拜太阳神和传播农业生产技术而为神农氏,有巢氏因为发明巢居方式而为有巢氏,许多历史人物,都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功绩而得名的。

那么,“金天氏”这个名号,难道不是因为他冶炼出了金属而得名吗?

因为“少皞金天氏”率领他们的部族重新入主中原、“东封泰山”,与史籍记载的“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对应的,所以,“涿鹿之战”中的另一方首领蚩尤氏,就与“少昊金天氏”是同时期的人物,也是距今5500年那时期的人物。

而《管子·地数》曰,“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是懂得冶炼金属的。

但是,以蚩尤氏的族属,他不应该是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者,而只能是金属冶炼技术的受益者和学习者。

因为,蚩尤氏是大汶口第一期文化族群的末代首领,他们是北辛文化族群的后裔。

而北辛文化族群当年正是以“泰山石敢当”的宗教意识,与庖牺氏部族对抗,最后打败庖牺氏部族的。

他们信奉和崇拜的是“石神”,他们绝不会去举行什么“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从而意外地得到以石炼金的冶炼技术。

那么,最先得到这种冶炼技术的会是谁呢?

大概率会是庖牺氏的后裔们。

因为,庖牺氏的后裔们信奉“木神”,而“石克木”,他们为了保证他们的“木神”不被“石神”所克制,他们就要时常举行“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以帮助他们的“木神”对抗“石神”。

这样,他们就大概率地会从他们的“炼石补天”的宗教活动中,得到冶炼金属的技术。

而事实上,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刚刚被发现的时候,在一座人工筑成的用来祭天的小山上,就确实是发现了2000多个口径达30公分的“炼铜”的坩埚。

很显然,如果真的是“炼铜”,没有必要专门筑成一座小山,到山上去“炼铜”。

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举行“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的场所;那些坩埚,就是当时的人们举行“炼石补天”的宗教仪式所用的道具。

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宗教仪式,中国历史上的冶金技术,才得以产生。

所以,“金天氏”的名号,应该是因为他发明了冶炼金属的技术而来。

也就是说,至少在距今5500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冶炼技术。

那么,距今6700年前的陕西姜寨遗址,出土了黄铜片和黄铜管,应该就是“女娲补天”的意外收获。

而距今5000年的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了单刃青铜小刀,这就是当时的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关于炼铜的金属冶炼技术了。

话说回来,“少皞金天氏”这个名号,他的“金天氏”这个名号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确实是他最先懂得“石能生金”的原理,而熟练地掌握金属冶炼的技术。

但是,他的这个“少皞”的名号就名不副实了。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记载:“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这就是说,“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的功臣是“应龙”,而不是他金天氏。

那么,“应龙”是谁呢?

应龙处南极”,“不得复上,故下”,“乃去南方处之”。

“应龙”来自南方,也去往南方,这与我们现在发现的凌家滩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是对应的。

凌家滩文化遗址兴起于距今5800年,突然在距今5300年被废弃,而与此同时,河南巩义兴起双槐树文化遗址,太湖流域兴起良渚文化遗址,长江南岸和汉江西岸的大溪文化,在这时也越过长江和汉江,在长江和汉江两岸转变为屈家岭文化。

这一切都表明,应龙就是朱襄氏“炎帝”,他们是凌家滩文化遗址的主人,他们联合他们的同族,也就是红山文化的主人金天氏,和大溪文化的主人玄嚣氏,一起打败夸父氏和蚩尤氏,重新入主中原,东封泰山,兴起青台文化遗址。

但是,200年后,距今5300年,金天氏和玄嚣氏联合斗垮了朱襄氏,迫使“应龙”朱襄氏不得不离开中原,甚至也放弃了他们的凌家滩文化遗址,而前往太湖流域兴起良渚文化。

《柘城县志》记载:“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传三世没。

所以,真正的“少皞”应该是“应龙”朱襄氏。

只是,因为朱襄氏被金天氏和玄嚣氏联合斗败了,他的功名,也就被金天氏和玄嚣氏夺取了。

那么,为什么金天氏和朱襄氏会联合斗垮朱襄氏呢?

这个矛盾说来已久。

庖牺氏最早的根源,是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分裂成了赵宝沟文化和高庙文化两个支系。

赵宝沟文化在兴隆洼文化的原址,而高庙文化在湖南。

然后,赵宝沟文化支系入主中原,又被女娲氏联合共工氏以及山东地区北辛文化族群打败,分裂成了红山文化和大溪文化两个支系。

而女娲氏打败赵宝沟文化支系的目的,不是要消灭他们,而是要“断鳌足以立四极”。

所以,战争结束后,女娲氏就要去联系他们谈判讲和。

但是,女娲氏是以谁为谈判对手呢?

女娲氏是以高庙文化支系为谈判对手。

所以,这就一方面提高了高庙文化支系在他们庖牺氏部族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高庙文化支系和赵宝沟文化支系相互嫌隙的种子。

司马迁《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司马迁这里明显地是把“黄帝”和庖牺氏部族搞混淆了。

距今5000年左右的轩辕氏“黄帝”,是不可能有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

玄嚣和昌意只能是庖牺氏的两个“儿子”(支系)。

青阳降居江水”,就对应我们今天所发现的大溪文化。

也就是说,大溪文化的主人就是玄嚣。

昌意“降居若水”,就对应我们今天所发现的高庙文化。这一点,我们到下一篇文章再详细讨论。

这里,我们只说这个“玄嚣”和“昌意”两个名号是怎么来的。

“玄嚣”的字面意思,就是暗暗地发怒的意思。

而“昌意”就恰恰相反,是高调地得意洋洋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名号之含义会恰恰相反呢?

这就是由于,女娲氏先打败了玄嚣氏,然后,又去把昌意作为他们庖牺氏部族的代表,去和昌意谈判。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乘雷车,服驾应龙······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

女娲氏“杀黑龙以济冀州”,这个“黑龙”,就是赵宝沟文化支系中的一个部落。

正是因为黑龙氏部落的失败,才导致他们整个赵宝沟文化支系的溃败,从而使他们分裂成了红山文化和大溪文化两个支系。

而女娲氏“服驾应龙”,这个“应龙”就是高庙文化支系。

所以,玄嚣早就对昌意怀恨在心了。

由于他们庖牺氏部族重返中原,使红山文化和大溪文化两个支系得以重新汇合,那么,他们联合起来对付高庙文化支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皇普谧《帝王世纪》记载:“少皞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皞,是为玄嚣。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地在鲁城北。

这里,“少皞”又变成了玄嚣,而不是金天氏了。

这里面的原因,就是他们两个原本的赵宝沟文化支系,后来又重新汇合了,他们共同赶走“应龙”朱襄氏,夺取了朱襄氏的帝位。

而再过几百年,他们又被真正的轩辕氏黄帝推翻,给赶到山东地区成了一帮“政治难民”。

《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壑,少皞之国,少皞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焉”。

这就是说,“少皞”在山东地区建立的国家,后来被颛顼接手了。

而颛顼是什么来历呢?

颛顼就是“少皞”的“侄子”,朱襄氏的后裔,良渚文化的主人。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皞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这个记载说明,这个“少皞”,原来是居住在西方,以“白帝”自居,而敬奉“石神”的。

所以,他甚至连红山文化的主人都不是。

他不过是因为草原的联系,和红山文化的主人们互通消息,在得知中原地区有机可乘之后,才急忙忙地赶过来,薅了一把羊毛。

只是,风云际会,竟然还让他代表了红山文化支系,杀入中原。

他这才得以进一步地上升为“少皞金天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