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部有情怀的好书——读杨润忠《铜壶煮三江》有感

 老羊铲史 2022-11-03 发布于河北

这是一部有情怀的好书

——读杨润中《铜壶煮三江》有感

孔令春

中秋节过后,微信公众号“老羊铲史”的主创,杨润忠先生委托曹平宵老师捎给我一本签名钤印的《铜壶煮三江》。这是杨润忠先生继《来的都是客》之后,送给我的又一部力作,全书56篇文稿, 18万多字。
几天后,与润忠相遇,寒暄时他说,写篇书评吧!我答道,你是大家,我写篇读后感还行。于是,我仔细品读,就有了如下感想。
有信仰、有情怀,是我对这部书的总的感觉。一部书,作者有信仰,作品才会有灵魂。《铜壶煮三江》作为历史题材散文集,作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以清代发生在承德(热河)地方的大事要事为重点,用现代汉语规范叙事,阐释历史,叙议交错,宜详则详,宜简则简,不拖沓,不拘泥。比如:在写康熙皇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的“缘起”时,作者除了讲明“风水宝地”的自然环境外,主要阐释康熙皇帝为了“肆武绥藩”,巩固北部边陲;并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联系起来,写道“康乾二帝在热河这样的风水宝地上,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两千年的北部边陲问题,实现了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既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度政治敏锐性,也为研究有清一代发生在承德(热河)地方的大事要事明确了基本视角。
作者有情怀,作品才会有穿透力。《铜壶煮三江》作为历史题材散文集,作者以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博大胸怀,跨越时空,以巧妙的文笔将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或叙事、或议论、或抒情、或设问、或调侃,通俗流畅、揭示主题,读后触及心灵,让人深刻感受到“无限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之《这也是生活》)。
如:新冠疫情爆发,作者撰写的《洪太尉太任性:瘟疫肆虐时的谣言是这样出台的,谣言过后就是瞒报!》,文章从乾隆皇帝最佩服的康熙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和北宋仁宗赵祯说起。依《水浒传》楔子一节,叙说了发生在北宋嘉佑三年(1058年)的故事。这年,京城发生特大疫情,伤损军民甚多。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仁宗:“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于是,仁宗钦点殿前太尉洪信为使者,前往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太尉洪信到达龙虎山后,游山时欲进“伏魔之殿”,受到真人道众阻拦。洪信识破真人是在“妄生怪事,煽惑百姓”,给真人们定了“造谣”之罪,并下了判决。真人等惧怕太尉权势,只得传唤几个火工道人来,揭去了“伏魔之殿”的封皮,砸开了大锁,结果放走了妖魔。接下来,作者叙述了太尉洪信吩咐众人不要把“放走妖魔的事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道见责。”对此,作者指出,这是封建官员们的一贯做法——瞒报。
在新冠疫情漫延之时,作者重读《水浒传》“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一节,作出新说。如,作者最后写道:“洪太尉善于利用舆论工具,无中生有的做出了一系列的正面报道,然后又给皇帝写了一份闪亮的工作总结。皇帝高兴,给予了赏赐,然后天下太平。至于洪太尉过于任性,放跑了一百单八个魔君,出差期间违反纪律游山玩水,粗暴干涉基层单位正常工作等等,也就都没人追究了。”点睛之笔,精湛绝妙,针砭时弊,引人深思。
《铜壶煮三江》一书关于“瘟疫”的散文还有:《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除了孙权和刘备,还有瘟疫》《一个诗人之死:他没有死在那场特大瘟疫,却死在自己的胡言乱语》《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年:寒冷、瘟疫,气候改变了中国》。作者在每一篇文稿的后面都记载着写作时间,算一算,连同前面提到的《洪太尉太任性:瘟疫肆虐时的谣言是这样出台的,谣言过后就是瞒报!》一文,共4篇与瘟疫有关,其成文时间在2020年1、2月间。这个时候,因新冠疫情爆发,全国人民都在积极地抗击疫情,作者引古示今,奋笔檄文,在接地气中把准时代脉搏,通过对历史上瘟疫破坏性的阐释,说明新冠疫情防控之重要,透过这几篇散文,足以领略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老羊铲史的历史散文集已经在桃李街汇文书店、梦想书店、蓝岛大厦西侧路瞧书吧上架,

喜欢的朋友可以去选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