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根溯源】邵东廉桥社村刘氏源流记考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刘畅觉

邵东廉桥社村,旧属宝庆府邵阳县(大东路)安平乡,乡政府在杉树坪。今属邵东县廉桥镇,名双义村,距邵东县城约10公里。

社村四面环山。东有凤形山,南有虎形山,西有颜子岭,北有大岭石山。中间是一湾田垅,自我家门前的井塘之水发始,汇聚前塘井、大井之水,形成一条小溪。小溪连接着几个小水塘,像一根藤上结着的几个小瓜,散落在田垅之中。弯曲如带的小溪穿过田垅,蜿蜒南下,汇入远处的桐江,再与资江、洞庭、长江之水聚合,奔涌向大海。

社村以刘姓居多,总人口约3000(包括十字路和朱家冲)。据刘氏族谱记载,邵东廉桥社村刘氏始祖来自江西吉安。

族谱,又叫“家乘(shèng剩)”。“乘”就是“史”的意思,家乘,即家族的历史。

我国修纂族谱始于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说:“若无世谱,不知姓氏之所出,则昭穆失序。”散文大家苏洵说:“子孙千万人之身,实出先人一身所绵衍者。”南宋理学家朱熹也说:“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邵陵社村刘氏修家谱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前后共修了六次族谱,其中修成功的有四次:

清康熙二十三年,代文公(任宝庆督粮府地科官员)与万礼公辑成刘氏墨谱(手写本)。

清嘉庆二十五年,子纶公意欲纂辑族谱而未果,存《族谱序》一篇。

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冬,习成公(奉阁公曾祖,从九品)、习蜀公总纂一修。(外徙各支已先修谱,班歌异,故不合。)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冬,奉阁公(昌运)总纂二修。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戊子,我祖亚卿公(永菽)总纂三修。

公元一九九四年癸酉仲春,我父讳衔(吉钧)总纂四修。

《邵陵社村刘氏三修族谱》,由我祖父刘亚卿(永菽)任总纂修。我祖父是黄埔军校出身,文韬武略,对家族事业亦很重视。他在《三修族谱·序》中说:“谱者,直贯父子,横连兄弟;上尊祖弥,下系子孙。有垂丝贯珠之图,五代再提之式。制虽不同,而切于敬宗收族之谊则一……序昭穆,辨亲疏,详生灭,别尊卑。”并续撰了“立言持正义”等四句班歌。

作者祖父为刘氏族谱作序

《邵陵社村刘氏四修族谱》,由我父亲刘衔(吉钧)任总纂修。我父是离休老干,当时已年近七旬,仍为谱事牵头,总纂文字。他在《四修族谱·序》中说:“族谱者,序尊卑之长幼,考血统之源流;明孝悌之大义,录先哲之高风。敦本睦族,礼义育人。形式不同,其旨则一也。”依旧规续撰了“智勇兼修备”等四句班歌。

据《左传》、《史记·夏本纲》、《汉书·地理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汉书·高帝纪》、《元和郡县图志》、《周礼》等史书和《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得姓始于上古时期,尧帝长子监明、九子源明为刘姓第1世“开创始祖”,夏朝丞相“御龙氏”刘累系源明公第18世裔孙(尧帝19世孙)为刘姓“建姓始祖”,汉高祖刘邦系刘姓第75世“国姓始祖。”刘姓自尧帝封地为姓开始,到今天已传180余代。

在中国内陆,刘姓是大姓。自古有“刘天下,李半边”,“张、王、李、赵遍地刘”之誉。据专家介绍,北宋初期刘姓有约360万人(当时全国约3200万人),明朝初期刘姓约380万人(全国约6000万人)。据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载:“加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刘氏人口有9800万。” 1987年《人民日报》称刘姓人口约6500万,目前约有6800万人。

毫无疑问,刘姓人口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著名的《百家姓》中,刘姓的排名却非常靠后,排到第252位。

专家认为,《百家姓》中的姓氏不是根据全国人口数量排序的。其开头四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赵钱孙李”之所以排在最前面,是因为作者本身是宋朝吴越钱塘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排为前四位。其余排名靠前的姓氏,也多半依据它在作者生活的当地知名程度而定。

据考证,湖南刘氏大都属于“汉室之后”,考其渊源主要分为四大宗派:一是楚元王刘交后裔的彭城刘氏派;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的中山刘氏派;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的长沙刘氏南派;四是汉武帝刘彻后裔。

作者父亲手书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王者有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蜀汉(刘备)、前赵(匈奴族刘渊的汉国,后其侄刘曜改国号为赵)、南朝刘宋(刘裕)、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214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196年,刘备建立的蜀汉历43年。

刘姓共有19位皇后。

据史籍记载,古代社会,刘氏郡望中著名者(刘姓人占多数的郡)有二十五,即:彭城郡(今江苏徐州铜山县)、丰沛郡(今江苏沛县)、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河间郡(今河北河间县)、中山郡(今河北定州市卢奴县)、梁郡(今河南商丘)、顿丘郡(今河南清丰)、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东平郡(今山东东平)、高平郡(今山东巨野)、东莞郡(今山东沂水县)、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琅琊郡(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兰陵郡(今山东枣庄)、东海郡(今山东郯城)、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宣城郡(今安徽宣城)、南郡(今河南南阳)、高阳郡(今河北蠡县)、高密郡(今山东高密)、竟陵郡(今湖北钟祥)、长沙郡(今湖南长沙)、河南郡(今洛阳)等。

刘氏迁湘,发端于西汉,雏形于北宋,高潮于(明)洪武,余波于清初。其间,历经了宋景德及宋元丰年间的“奉编入楚”及明清的“江西填湖广”两次大移民。

湖南刘氏,自公元前158年就设立了“刘氏长沙国”,西汉景帝刘启之子刘发首任长沙王,谥为定王,共传7代8王,历时164年。

湖南邵东社村刘氏之鼻祖——光祖公,元代授江西吉安府三任太守,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樟树坝。光祖公殁葬吉安樟树坝,其子鸾凤、鸾翔二公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迁徙至湖南宝庆府邵阳东乡炉前冲乌龟塘下窑冲立标为基二处。后人追光祖公为始祖,鸾凤、鸾翔为二世祖也。

凤公之子虎公,徙新化县时永桥东岭。

翔公传增公、泰公。增公徙本邑安上老虎村。

泰公传应公,应公传祥公,祥公传明公,明公传鸣公,鸣公传志海、志高、志忠、志隆四公。

志海公传文道公,文道公传定璋、定禄二公。

定璋公于明万历九年徙居安化青草河。

定禄公徙居衡阳金兰二都,支派现居九都十区山丫冲。

志高公生殁葬配支派居止无考。

志忠公裔仍居炉前冲下窑冲。

忠公五传邦乾公一支徙居衡阳桐子嘴。

志隆公由炉前冲乌龟塘下窑冲徙居社村,生文左、文右、文松、文柏四公。丁繁户盛,派衍社村刘氏一脉。

左公传定祯公,祯公传国东、国南二公。东公裔一支徙居湘乡,现居蔗塘大木冲;一支徙居邵湘界十字路(称社村刘氏大房)。

南公传安宦、安棋二公。宦公裔仍居社冲(称社村刘氏大房),棋公裔徙居安化珠梅。

右公裔居社冲、朱家冲两处(称社村刘氏二房)。

松公裔徙四川。

柏公裔仍居邵东廉桥社冲(现称社村刘氏三房)。

社村刘氏,明代初期“湖广填四川”时,有大批人迁徙四川。现有一支居斫曹十字路,另一支居廉桥镇朱家冲。还有数小支散居于外地。

社村刘氏建有宗祠。

宗祠,俗称祠堂,也称宗祧,远祖之庙。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法的象征。

堂号,指各姓氏祠堂的名号,又称堂名。刘氏堂号有:御龙、邦声、汉室、安成、敬胜、道胜、蒲编、屏山、五忠、铁汉、墨庄、清爱、藜照、藜阁、藜光、燃藜、然藜、青藜、光藜、兴藜、尚藜、宝藜、天禄、禄阁、校书、太乙、传经、授经、崇经、儒林、存著、德声、德馨、厚德、尚德、俭德、树德、恒德、旌义、序伦、叙伦、敦伦、敦睦、敦本、九睦、务本、思孝、再思、永思、念祖、崇让、恭让、忠定、忠贤、怀贤、亲亲、怡怡、庆元、强恕、直价、守三、谱寿、青云、金莲、花薮等。

在刘氏祠堂众多的堂号之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彭城堂。以标明自己是正宗的汉室之后。

社村刘氏祠堂的堂名叫藜阁堂。取西汉文学家经学家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校书天禄阁,夜有藜光照耀”之典。

作者手绘刘氏祠堂图

社村刘氏标志性的建筑——“刘氏支祠”,毁于“文革”。清同治丁卯岁(公元1867年),志隆公建祠于社村,整体成“回”字形,青砖青瓦,磨石铺地;飞檐斗拱,气势恢宏。1944年被日寇焚毁戏楼部分,1947年由我祖父首倡修葺,不料于1973年毁于“破四旧”运动中,给社村人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其大门联为:“七业代兴,芬流奕叶;二南绩著,庆衍人文。”

社村大屋老朝门题“光裕堂”,门联:“光前承二汉,裕后胜二南。”(二南:北朝梁刘之遴、刘之亨兄弟先后为南郡太守。)老朝门始建年代无考,民国二十三年(1924)重建,公元1991年修葺。

2015年,我应宗亲之邀,为江西吉安市吉安县刘氏宗祠作联:

祖启陶唐,道德仁风传奕叶

宗承洛社,文章礼义继书声

岁月悠悠,江河滔滔。日升月恒,子孙长衍。祖宗有德,后嗣大昌。房房发达,如江海之浩瀚;代代兴旺,如岱岳之崔嵬。

附:邵东廉桥社村刘氏族谱班歌

永乐十八年制

应祥宗祖志  文定国安邦 

万代朝添子  世习永吉昌

道光癸卯年制

克继先德远  贻裕后昆长

诗书开甲第  忠孝启贤良

光绪丁未年制

积善家逢庆  惟仁寿必臧

谷谋希圣哲  作述迪前芳

民国戊子年制

立言持正义  守道乐康强

品学风南郡  荣华著楚湘

公元1993年癸酉年制

智勇兼修备  伟格齐颂扬

殷实凭勤俭  鼎盛益辉煌

本文编辑:令狐公子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并转发分享,以鼓励作者写作。如果您有写乡土的原创佳作,请加主编微信20734404 投稿、交流。

作者简介:刘畅觉,湖南邵东人。退休教师。曾发表小说、散文20余万字。著有《三昧集注》、《训诂随笔》、《对联选注》、《三教菩萨神圣大全》、《浮生若梦》、《哀祭文集》、《刘畅觉小说选》、《刘畅觉散文选》等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