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阳写“家先”的规矩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陈胜乔

新屋建好过火前,老母亲嘱我写个“家先”,说要祭拜父亲。

“家先”,顾名思义,本指家中的先人(去世的亲人),引申为祖宗牌位。在湖南邵阳地区,历来有“写家先”的传统,通常指用红纸写好历代祖的神主牌位,贴在堂屋后墙正中的神龛内,以此祭祀、缅怀祖先。

我的老家邵东皇帝岭江子冲,以往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会集中到老堂屋祭祖。傍晚时分,汉云五爷会到禾场坪里喊话:“敬菩萨了,代斯(大家)快来嗬”,于是各家各户端着备好的酒菜来到老堂屋。父亲经常被推荐担任主祭人,负责“请菩萨”(邵阳话请祖先回家享受祭祀,祈求保佑的意思,相当于致祭辞)。

老家祭祖有规矩:主祭人要先点燃三根线香插到神龛面前的香炉里,再敲响磬子,面对“家先”作揖,然后拖长声音像念经一样致祭辞。清脆的磬子声响起,原先七嘴八舌的老堂屋安静下来,大家一边听主祭人致祭辞,一边给祖先烧钱纸,打拱作揖。香烛燃烧升起的袅袅青烟,飘散在老堂屋上空,萦绕在“家先”前面,仿佛祖先和去世的亲人回到凡间,和大家一起分享节日的欢乐。

小时候,我常跟着父亲祭祖,对着神龛里的“家先”作揖。上初中、高中后,青春期叛逆加上学校唯物主义教育的影响,使我变得离经叛道,不仅拒绝父母要我向祖先作揖的要求,还说那是封建迷信,是愚昧的表现。父亲对此会双眼一瞪,说我忘本,不认祖宗怎么要得。母亲会对着“家先”连连作揖,祈求祖先原谅,说我是个孩子,不懂事

后来,父亲突然去世改变了我对“家先”的态度。

2004年5月,没有任何征兆,父亲突发中风去世。接到消息,我如闻晴天霹雳。最初几年,我几乎夜夜梦见父亲,就像他生时一样。可是一觉醒来,发现是在做梦。月照床前,光影依旧,可是父亲再也回不来了。每当想起父亲生前含辛茹苦为家操劳,送我读书,悲不自禁。那时我才明白,祭祀祖先并不是迷信,而是感念亲恩,寄托思念。

2018年,在父亲去世15年后,为实现他生前的愿望,在妻子和姊妹们支持下,我拆掉老家的房子重建。半年后,房子建好了。母亲说要在堂屋里设立“家先”,祭拜父亲。

父亲生前恪守传统,虽只读过两年半私塾,但喜欢钻研红白喜事风俗,自家亲戚、包括一些乡亲娶媳嫁女、砌新屋,都会喊他帮写对联、取堂名、写家先。我不知道父亲是否专门拜师学过这些东西,但我知道他很认真。例如写“家先”,要提前看日子,选黄道吉日;写前洗手,再裁纸,磨墨;每一个字的位置、笔画都有讲究。父亲曾有心教我,但我以前认为那是封建糟粕,不愿意学。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很后悔少不更事,如今只好从网上找资料依葫芦画瓢。根据网络图片,我设计了一个“家先”,发给熟稔民俗的表兄宁效兴把关。兴哥收到我的设计,立马给我打来电话说:

“你写的家先,首先有两处格式不对。“昭穆”(意为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两个字应该位于姓氏的两边,左昭右穆;“簠簋”(读音fǔ guǐ,意为古代两种盛黍稷稻粱之礼器)两个字应位于神字的两边,左簠右簋。

“其次,正中那一行的字数不对。”他边讲边说:“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你正中那一行是十二个字,没有落道,不合规矩。”

我很纳闷,我明明写的是“本宗陈氏历代先祖考妣之神位”,有十三个字,为何到他那儿变成了诗一样的句子,而且只有十二个字。

兴哥见我不理解,解释说:“写家先,正中那一行字要用'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这十二个字去套,轮回循环,最后一字须落在'走之底’的字上才妥。你现在写的是虽然十三个字,但其中的“考妣”只能算一个字,所以最后一个字“位”是落在'乡’字上。”他建议我在“”字前面加个“主”字,凑成十三个字,最后的“位”字就“落道”了。

兴哥还告诉我,写“家先”要故意写错三个字,即:“昭穆”二字中“昭”字,其中的“刀”要写成“夕字少一点”;“穆”字中的“白”要写成“自”,还有“历”字繁体“歷”中的“止”字要写成“心字少一撇”。并且强调,要请家道兴旺,有崽有女的人来写。

我是看着“家先”长大的,以前从没有想过家先”有这么多规矩。正所谓“走马观花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在写“家先”众多规矩中,“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这句话引起我的深思,我在心里反复念叨这句话。这是多么有诗意的一句话啊,同时又充满惆怅和忧伤。

为弄清这句话的来龙去脉,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古人认为,宇宙中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还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是分黄道黑道的,一青龙黄,二明堂黄,三天刑黑,四朱雀黑,五金匮黄,六天德黄,七白虎黑,八玉堂黄,九天牢黑,十玄武黑,十一司命黄,十二勾陈黑。其中,黄道主吉,黑道主凶。因为不好记忆和分辨,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这十二个字对应地支,凡与带“走之底”的字对应的就是黄道,这样就好记了。这“十二字黄道法”应用广泛,择吉时,写家先,刻碑文,都会用到。算命先生给人算命,经常“掐指一算”,心中多是在念叨这十二个字。

了解了“落道”的知识,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古人超高的智慧。

“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这句话,其实也揭示了世间众生的命运:

我们生于天地间,从小渴望出人头地,强调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因此义无反顾追逐梦想。但追梦的过程,何尝不是黄黑参半,一不小心误入歧途。常常是越努力,离家越远,回家之路越长。

奋不顾身打拼,事业逐渐有了起色,但岁月的风霜悄悄地将我们从青葱少年打磨成两鬓染霜的大叔大妈,屈指一算,人生过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于我而言,父亲在我没取得任何成就前遽然离世,我没有报答他的养育之恩,这是我毕生的遗憾。我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写一张“家先”贴在老家堂屋的神龛里,寄托我对他的思念。

附: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阐述现实问题。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大家留言并分享,以鼓励作者继续写作。

作者简介

陈胜乔,湖南邵东人。做过专业财经杂志记者、报纸主编。现在南粤某著名企业工作。2015年开始乡土写作,冀望以绵薄之力推介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故事。

主编:陈胜乔  编校:文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