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东老屋记忆(27):楚光堂、福星堂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禹丁华

楚光堂位于邵东市流光岭镇桃花村。此系清末民初太平洞霞尹氏所建,屋主在洪江一带放排搞航运,作为宝庆帮,曾称雄汉口。

据笔者考察,清末民初,因为铁路、公路不发达,当时商贸主要靠内河航运,宝庆太平一带外出谋生,有一传统,主要方向是沿沅水与资水流域发展,而沿湘江流域发展却相对较弱。就笔者家亲戚说,当年多在洪江、黔阳、安化、新化、滩头、靖州、晃县等地谋生。

在笔者考察的太平大花屋中,楚光堂是相对保护最好的,尽管破败,正堂屋因曾遭雷击降低了高度,但尚无大拆大改及坍塌现象,难能可贵。只是左出山垛前建了一栋新房,破坏了整个老宅的观瞻。

楚光堂大门及屋檐雕梁  摄影:禹丁华 

桃花村另一座大花屋福星堂,系经营中药材生意的太平洞霞尹氏嘉志公后裔于清末民初所建,现由尹、杨、禹等姓氏居住。据微友山下农夫说:福星堂于“光绪末年始建,民国二年落成,十三排四十八间四进,并有戏楼及高大木刻花格贴金神龛。当年男丁成年即往外地祖业药店从业,妇孺老幼皆居祖屋,较为热闹。如今房屋多数倒塌,破败不堪,后人祖屋寻根,无不动容。”

老宅规模不小,用料考研,做工精细。雕花的石质大门门槛被人砸烂以利摩托车进出,大门前一对石狮不知所终,室内木质雕花构件被人盗卖文物贩子。内里损毁严重,房屋多处改建。但外墙保存较为完好,基本格局尚存。可惜已装进水泥红砖墙的盒子里,仅留黑洞洞的大门尚可吐纳南风。

福星堂外墙及堂屋门槛  摄影:禹丁华

笔者一位五服之内的堂叔居此屋,他家有祖坟距笔者家老宅不足二十米,每到清明,都有人来祭扫,小时候听奶奶说,这扫墓的,是我们禹家房亲。但那时我们没什么交往。笔者七七年考上大学后,一时名噪乡里,上学时去粮站转粮食关系时,这位在区粮站工作的堂叔,一看笔者的档案,就知笔者家情况了,从此有了交往。

近年国家将清明定为法定节假日,笔者每逢清明,也回乡扫墓,故此与这堂叔,每年的清明相会,自是固定节目。这次造访,才知这位快八十的堂叔,不久前中风,且落下了后遗症,看着动作迟缓的堂叔,笔者心里一紧,明年的清明相会,还能如期而至吗?他怕是无力来上坟了。

福星堂天井与地沟  摄影:禹丁华

据村里老人说,上世纪50年代初,老家山青水秀,山岗地头,到处古木参天。但经“大跃进”大炼钢铁一役,山上古木尽毁,只剩下灌木与杂草,只有许多大花屋的房前屋后,仍存有众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主要有柏树、樟树、枫树、油菜子树及松树等。随着乡村人口增多,木材需求供不应求,于是这些风水树也厄运临头,斧锯之下,砍伐殆尽。而今方圆几里,甚至十几里,难见一株古树了。

笔者这次探访老宅,在楚光堂与福星堂之间,发现一株几百年的古柏,竟神奇且孤独地挺立在山岗上。

老屋旁边的古柏主干  摄影:禹丁华

笔者举起相机,从三个角度拍下了她孤单的身影。你是否觉得,看它不同角度的照片,或像老人,或像竖立的宠物狗,或像奔腾的骏马? 

不同角度的古柏照片  摄影:禹丁华

作别古柏,笔者脑海浮现出一个场景:斗转星移,一位倔强的老人,傲立于天地之间,管它沧海桑田,坚守一方平安,阅尽人间沧桑,见证世间万般变化。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分享思想,以鼓励作者写作。

作者简介:禹丁华,湖南邵东流光岭人。77年考取湘潭大学。曾供职于省档案馆近四十年,参与或主持过一些湖南近现代史研究课题。晚年对家乡的人文历史情有独钟,常写些寄托乡愁的小文以自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