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青走故乡:高峰云作伴,逆水我行舟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曾喜武

清明的故乡,群山苍翠,溪流淙淙,草长莺飞。

从野鸡坪镇石屯营(明清宝庆小东路重要节点)沿县道往火厂坪方向走约两公里,路边有一座较高的山,叫高峰岭。

火厂坪境内拍摄的高峰岭  摄影:曾喜武

该山位于火厂坪、高楼、龙公桥三地搭界处,一座山三地各占一部分,是方圆十几公里范围的最高峰。山上植被丰茂,涵养水分,多雨时节峰顶常有云雾。儿时我家孩子多,劳力少,队里安排我家放养两头耕牛中的一头。我不到十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挣工分,就是放牛。高峰有情当记我,云雾生处娃伴牛。

高峰岭东南麓有座祠堂,是个三进两厅两厢的砖木四合院。有戏台水井,庭院精致,四周林木葱茏,鸟鸣蝶飞。据高峰曾氏族谱记载,明初曾子58世孙曾兴隆自江西永新“教授资城,卜居茶花园”。衍两代,有侄孙曾浨沿“小东路南迁至石屯营二旺冲”落籍。至今近500年,已衍20余代,在高峰岭一带发展成世德堂(曾家老屋)、崇德堂、毓桂堂、毓德堂(羊古坪)等几个村庄,在当地的逆水村算望族了。这支曾姓就以高峰岭命名,迁衍出村的有洪家坝等。

曾氏老屋的雕梁画栋  摄影:曾喜武

高峰岭~世德堂~毓德堂~毓贵堂一带,山叫曾家祖山坟山,田叫曾家垅,宅叫曾家屋,处处留下曾氏的印迹。

高峰岭山下的曾家垅  摄影:曾喜武

说过山再说水。毗邻高峰岭的逆水村属邵东市火厂坪镇 。为何叫逆水村没人说得清。为此我曾亲自踏遍逆水村的山垅沟溪,询问村中长老。考证为,无论你走县道从火厂坪向逆水村走,还是从高楼石屯营方向往逆水村走,或是从龙公桥向逆水村走,你身边的小沟小溪都跟你逆水而行。就是说,逆水村地势高,水向四边外流,进村的人皆逆流而行,故得雅号逆水。

小小逆水村,还是邵水~资江流域与蒸水~湘江 流域的分水岭,去火厂坪方向及去龙公桥方向的水流分别是桐江的支流并都归入邵水,流到邵阳城汇入资水(汇流处建有双清公园所以属资江流域。而去石屯营一高楼方向水流及岩背底天富冲的水都汇入蒸水,流到衡阳城从石鼓书院旁汇入湘水,自然属湘江流域了。汉朝时邵水流域设有昭阳候国,而蒸水流域设有钟武候国。今邵东市境属于两候国各辖一部分,逆水村还很可能是两候国的交界地。那是两千年前的事了,现已无法考证。

逆水村的池塘    摄影:曾喜武

逆水坪有口井,四季清泉翻涌,是现今村自来水取水源。日夜不断的泉水向西北方向流去,成了小溪,串起天露塘、荷叶塘、匣子塘,经圈塘流出村外,入桐江,注卲水,归于资江。这条小溪没有名字,我们用方言叫它江(音缸)。

伴小溪而行是村道,向西北方向延伸,从圈塘北岸不远的学古堂出村,进入外村的黄家屋,沿此可去龙公桥。

 童年的石拱桥

大队部、学校、我故居世德堂均在这一地带,小溪两边都是稻田,算得上是村经济带兼景观带。我出生在匣子塘边的曾家祖屋世德堂,儿时的我主要活动在这一带。夏天,我们一帮孩子在小溪里捉鱼摸蟹扯猪草,也曾光着屁股在塘里洗澡“打刨腾”,享受人生难得的时光。

童年的逆水村,最难忘的还有饥饿。我们生产队虽然人均有田地近一亩,水源又好,种田收谷多,也搞些多种经营,如种桔园,烧石灰,是村里经济实力强的队,但我家九口人,只有父母两个壮劳力,因此工分少,口粮远不够吃。记得瘦小多病的我,经常问母亲一句话:“妈妈我饿,这样的日子还有好久过呀?”母亲总是这样回答我:“快了,崽,再忍忍吧”。

最难的是,父亲患病干不得重活,全家重担压在母亲一人身上。记忆中母亲总有做不完的事,除了日常出工,还得喂猪养鱼等等。夏日炎炎,中午大家都在休息,母亲还要强打精神做家务,有时实在支撑不住了,就对我说:“崽,你看好灶上煮的东西,娘上床倒一下”。即使这样,也只是睡几分钟就翻身下床,接着干活。大姐二姐我哥,还有大妹,为了这个九口之家,也是饿着肚子劳累得够呛。

故乡的老屋留下难忘记忆  摄影:曾喜武 

童年的苦日子终于过去了,今天的逆水村跟全国一样,欣欣向荣。虽然我在外地工作生活了近三十年,但每逢节假日总想离城回乡,到这片山水田野走走看看,过小桥,听流水。这次清明回乡给祖先扫墓,趁机攀登高峰岭,重走逆水村道,感受碧水蓝天,清风阵阵,到处都是青草、野花和泥土的清香。

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世务,窥谷忘返。故乡的山水总在勾起游子的思念。近些年来,我计划修缮世德堂故居,预备将来回乡闲住。

近日请师友们预备给“新居”拟联,共得佳联十余副,其中,水东江申氏佑军拟的“高峰云作伴,逆水我行舟”得到一致喝彩,在这儿,我特把它作为本文标题,表达我对故乡的思念。

附:「乡土天下」坚持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留言分享思想,以鼓励作者写作。

作者简介:曾喜武,男,字武,号曾微子一一微不足道的曾家子(以别于宗圣曾子)。邵东火厂坪人。1985年入伍,2003年以空军少校转业衡阳。名武却好文,爱读史,喜哲思,也爱大自然。有作品若干散见报刊及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