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一览尽 2014-12-23

     我对云水谣古镇是充满了憧憬的,当年一部电影《云水谣》,浪漫的爱情故事,配上美丽的田园风景,已经给我留下了最初美好的印象,后来看了很多云水谣的图片,张张唯美,土楼、大榕树、卵石路、小溪、水车……似乎拥有关于美丽乡村的所有一切。但旅游是这样的,特别是在国内,大多数时候都是摧毁你脑海中的关于那个地方的美丽印象,我只能有些遗憾地说,我来晚了。云水谣已经不是当年的长教村,而是一个因电影而得名的旅游景点,除了《云水谣》之外,还有《寻找远方的家》、《沧海百年》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现在的云水谣古镇其实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叫做长教,这里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闽西长汀府(龙岩市)通往闽南漳州府(漳州市)的古栈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我特别喜欢巨大的古树,非常喜欢这些有历史的地方,所以对云水谣非常向往,也许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此时的云水谣已经是游人如鲫的旅游景点,收取90元的门票,小溪边无序地摆放着各种儿童充气玩具,冬天的溪水也不多,树木还不茂盛,客栈饭店林立,主要街道大多是水泥房子,云水谣已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当然这也是预料之中的。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云水谣就像一位美丽的村姑,本来素颜是最美最纯,但偶尔出名后,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涂了一些劣质脂粉,反而令人有点失望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虽然云水谣已经和电影一样商业化了,但还是能够拍到不少美丽的照片的,要不是电影,长教村不会声名鹊起,我们也不会专程前往,但出名后,长教又失去了很多自然纯朴之美,我们又会惋惜,世事就是这么矛盾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云水谣成名前叫做长教村,位于闽西南南靖县梅林镇,由璞山、坎下、官洋3个自然村组成,云水谣景区包括三个主要景点,云水谣古镇,两座世遗土楼和贵楼和怀远楼,古镇在中间,位于官洋村,怀远楼在北,位于坎下村,和贵楼在南,位于璞山村,各自相距不到数百米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我们住在官洋村的半月楼客栈,半月楼其实也是一座土楼,只是在后来的岁月中拆除了一半,并进行了翻新,所以少了些历史的印迹,来到的晚上是大年初一,主人家摆放了茶果,还放了露天电影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房间里依然逼仄,木制的地板,但被打扮得很有温馨感,改建后的房间,还有一个超大的卫生间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一大早我跑出去拍照,云水谣的商店都还没开门,其实这里本也是一条古道,闽西前往闽南的游子从这里走出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云水谣小溪边,错落分布着13棵古老的榕树,榕荫溪流,成就了云水谣最美的景致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溪边是各种各样的古旧民居,大多都是土楼,有的方,有的圆,有的有个别致的小院落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连路灯都是土楼的形状,看来还是花了一点心思的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只不过云水谣也是个被过度开发的景点,沿溪很多这样的气垫玩具,还有溪边不少新建的现代建筑,都打破了云水谣的古朴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我先是往南走,没走多久便到了和贵楼,这是一座传奇的世界遗产土楼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楼高五层21.5米,是福建土楼里最高的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和贵楼的传奇不在于楼高,也不在于出过进士,而在于这是一座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谁知现在280多年过去了,这座楼浮在沼泽地上依然屹立不倒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我走到楼中的天井里,踩在鹅卵石上,石头依然会动,还会从石缝中冒出水来,据说如果找根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200多年不变的依然是沼泽地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和贵楼有三奇,最高土楼是一奇,建在沼泽之上是二奇,第三奇就是楼中的两口水井了,左边这口清澈甘冽,是楼民们洗漱、饮用等日常生活的主要水源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而楼右侧的这口井相距不过十八米,井水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关于浊井的来历,据说是当年打井时,一个坐月子的妇女打开了本不应该看的井盖造成的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网上有很多据说科学的解释,比较靠谱的说法是由于沼泽地浅层是腐烂的沼泽水,而深层是可饮用的地下水,两口井设计时都打到了地下水层,但是,清水井是由井壁是不渗水材料砌成,而浊水井井壁是由小圆石堆砌而成,井壁缝隙较大,容易渗水,通过沼泽水层时,大量沼泽水渗入浊水井导致其浑浊污秽,而清水井由于是深层地下水所以可以饮用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不过我又实在看不出两口井的井壁有何不同,所以真正科学的解释,还是留待大家去探寻吧。和贵楼、怀远楼和云水谣古镇是通票制的,门票90元,和贵楼的楼民还会极力怂恿你上楼看看,当然要收5元,说是能看到云水谣全景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我抱着看全景的愿望上楼,楼民们有的还未起床,有的正在洗漱,我趴在土楼的瞭望口张望,结果发现云水谣的影子都看不到,只能看到璞山村的另外两座土楼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离开和贵楼,路遇土法酿酒,柴火大米蒸馏出来的客家米酒,一定会回味悠长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老榕树的盘根错节,这样的根系在云水谣古镇并不少见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张克辉题写的“云水谣”三个字,电影《云水谣》改编自张克辉的作品《台湾往事》,说实话,这部描写大时代下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电影,还是很感人很好看的

 当他们都还年轻时,陈坤饰演的陈秋水和徐若瑄饰演的王碧云就坐在这个水车旁,那副剧照也是吸引很多人来到云水谣的原因之一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古树、小河、水车、跳跳桥,云水谣拥有一个美丽古镇的所有一切,不过河水已经有些不清澈,各种不协调的建筑也越来越多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云水谣是古镇的后起之秀,但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这样的画面估计越来越难看到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虽然云水谣是个非常美丽的名字,但我还是对这种为了快速出名,割断历史渊源的更改地名方法持保留态度

因电影得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山变了,水变了,地名变了,人更变了,希望我们能走慢点,不要把一切都改变掉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云水谣有福建省最大的一棵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我估计就是这棵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因为这棵榕树是我一路游玩过来看到的最大一棵,确实令人震撼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巨大的树冠,应该是13棵古老榕树中最大的一棵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巨大的根系盘根错节,古树是神灵,记得我以前在闽南时,看到哪怕是动榕树的一个枝桠,都要先祭拜才动工,所以古榕树村人一般是不敢随意砍伐的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我喜欢所有的大树,特别喜欢水边的大树,更喜欢古镇水边的大树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在这里喝上一杯茶,吃上一份早点, 旅行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云水谣很有印象中家乡的味道,虽然我的家乡没有这么美,但我想象中的故乡就该是这副样子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云水谣的住宿非常多,有的是真正的土楼,比如德风楼、半月楼等,土楼的住宿可以体验,但古老土楼的条件不会太好,还有不少个性化宾馆,如女朋友的家、天下第二音乐客栈等,在网上都很出名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云水谣往北大概700米就是坎下村,村里最出名的是世界遗产土楼怀远楼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坎下村也是典型的土楼村落,村中有方方圆圆不少土楼,每一座楼都有楼名,都有或多或少的村民住在里面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怀远楼是要验门票的,怀远楼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楼门上有楹联“怀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怀远楼的亮点在于楼内有座学校,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斯是室”。

因电影成名的云水谣古镇 - 木子弓长 - 驴游记

 土楼外的一片天空湛蓝而高远,土楼其实也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却花钱进来参观住宿,感叹不已

        其实我很羡慕那些土楼人家,至少故乡是如此的美丽而且值得怀念,家里的祖屋很有可能会再保持个几百年,每次回家都能去从小长大的地方住一住,看一看。不像我们这种出生成长在中小城市里的人,关于故乡的记忆已经模糊,曾经的家早已被拆除,甚至连整个街区都找不回原来的模样,污染的环境,暴增的人口,急剧的变化,家乡的宁静与美丽一去不返,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很多中国人的乡愁,故乡对我们已经很陌生。我们走得实在太快,丢掉了太多东西,即使努力去找寻,可再也找不回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