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荷初露】庄细凤||记游云水谣

 新锐散文 2020-08-0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庄细凤  女,1988年生,世界文化遗产地南靖土楼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已发表散文《奶奶》等作品多篇。



记游云水谣

文  / 庄细凤



数不过来这是第几次来云水谣了,这个令我心向神往的地方。她是福建省南靖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关于她的旅游资讯铺天盖地,精美图片满屏皆是,但都不及自已到云水谣走上一走,阳光、溪水、古道和老榕会是这个春天里你最浪漫的遇见。

假如云水谣是一位温婉贤柔的旷世美女,那贯穿整个景区的古道定是美女身上最优雅的装饰。那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鹅卵石道,犹如镶嵌在古镇脖颈上的项链,富贵而古朴。被千万游人的脚底琢磨得光滑圆润的鹅卵石,就是那串起项链的珠宝,闪耀着千百年沉淀的岁月之光。我想,如果石头会说话,不管你在月光下还是阳光里,只要你静静聆听,它们会告诉你,从它们光溜溜的肚皮上摩擦而过的几百年前的书生秀才、绿林匪盗、打铁小匠或是妇人小孩,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为云水谣的历史种下了什么伏笔。

古道从云水谣景区入口起,蜿蜒着串起了和贵楼、影视基地和怀远楼三个主要景点,全长约3公里。不用乘车就沿着古道边走边游,才能真正感受到云水谣的浪漫唯美和文化气息。

阳光洒在栈道上,颗颗晶莹的石子连成片,金光闪闪,映得栈道边上的荷花塘里绽放出一池异彩。

荷花是和贵楼里的乡亲种的。这个菊暗荷枯的季节,满池稀疏倒也与一旁气势恢宏的和贵楼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位老乡告诉我,楼里的乡亲们都姓简。这座高约20米的大家伙,建于280年前,是简氏家族的一位书生简次屏召集上百名工匠建成的。取名和贵楼,是简氏祖先寄望子孙后代世世代代和和睦睦,富贵贤达。因为和贵楼的另一神奇现象,她又被人们称为沼泽浮楼。什么神奇现象呢?我们几乎无法想象,这样一座占地3574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竟然是建在沼泽地上的。一开始我也不相信,老乡让我跟着他走进楼内。楼内也是别有洞天,大楼内包着个方形的小祠堂,祠堂的中央是鹅卵石地面,看上去有点儿潮湿。俯身仔细看,石头缝隙间渗着水呢!老乡神气地朝我啧啧嘴,说:“看到了吧,为啥有水呢?因为这地底下啊,是沼泽湿地,你再看这里。”话音刚落,老乡突然跳了起来又重重地落到了地上,站在他身边的我瞬间感受到了地面的轻微下陷。老乡又跳了一下,这回我看清楚了,地面真的下陷了,但立刻又恢复了原状。石头缝隙间的水随着老乡双脚一起一落的挤压,咕咕地冒着小泡,这简直太神奇了!沼泽地上怎么建房子呢?还是这么大的房子?

这是个规规矩矩的封闭性方楼,只有一正一侧两个门可进出,楼高5层,每层28个房间。最厚墙体达1.4米,是古代夯土记录中的极限了。据考证,这是福建境内最大的方形土楼。如此庞大的建筑,在近300年前没有工程器械的时代,是如何完成的呢?相传,1732年,饱读诗书的简氏弟子简次屏觉得当地地形奇特,便去请教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告诉他,这可是块风水宝地,若在此开基,可保子孙后嗣富贵繁荣。于是这个文弱书生开始四处奔走,筹资筹人建楼。可是人们都以为他疯了,怎可在沼泽地上建房?那还不被沼泽地吞了去!但是简次屏一心要建楼。他想尽办法,初建第一层时,果真因沼泽地负荷过重而下沉倒塌。简次屏没有放弃,他请来上百个帮工上山砍松木,在沼泽地上先打桩、铺垫,第一层用卵石砌起1米多高的墙脚,夯起1.4米厚的楼体外墙,再逐层往上收缩0.1米。楼夯筑到4层后停工一年。一年以后,简次屏看楼基稳固,又往上建了第5层。历时三年,这座“沼泽浮楼”——“和贵楼”终于建成了!“和亲既康禄,贵子共贤孙”是“和贵楼”门扇上的对联,这是住在楼里的人们对和、贵的寄望,也是这座楼赋予人们世世代代富贵贤达的真实写照。

走出和贵楼,沿着鹅卵石道往前,就是云水谣古镇了。它是个围溪坐落的古老村落,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土楼沿溪而建,是个水乡。还有13株千年老榕树,如冠如伞般散落在这灵山碧水间。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达1933平方米,树枝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这样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老榕青茶的山水画,怎能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听说古镇原名长教,因拍摄了电影《云水谣》而改的名。在我看来,这名字改的真好。这么个浪漫唯美的地方,就该有个相得益彰的好地名!电影《云水谣》取景云水谣古镇中心景区一处有古榕、有水车、有木桥的溪水边。电影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徐秋水和王碧云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当我漫步在云水谣的幽长古道上,电影里的一幕幕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所经过的千年古榕荫下,倒映在清澈的溪水里。云水谣古镇现已经成为海峡影视基地,保留着原始的古镇味道。走着走着,我仿佛与无数对秋水和碧云擦肩而过。

走过云水谣古镇,接下来鹅卵石道通向的是怀远楼。她是一座圆形土楼,屋檐下齐齐挂着的红灯笼与青青的瓦沿形成两个圈平行在天空里。当你抬头仰望这清澈蓝天里的青与红,定会想起远在家乡与你同顶一片天的亲人。

怀远楼是云水谣古道末端托起的城堡。它有着最坚固的外墙,最精美的内部构造,最浓郁的文化气息。走近楼体便可以看到镶嵌在土墙壁上的巨大石块。我抚摸着光滑的石块,用手一丈量,最小的也有半米长,感叹古人是如何将这大石块垒上去造起这14米高的大圆楼的?不得而知。偷偷听了一会儿身边团队导游的介绍,一个肤色有点儿黝黑的小阿姨,骄傲地向她的团队游客介绍:“怀远楼是最精美的土楼,我们的祖先是很厉害的啦!1905年建的,那时候可是啥高科技都没有,建筑这座圆形城堡采用的是倾壁造的古代建筑技术,第一层用巨大的河卵石垒筑而成,光滑又坚固。再逐层往上建筑夯土墙,楼高四层约13.5米,整座楼的建筑面积达1384.7平方米。这可是当时的豪宅啦!”想必这小阿姨该是本地人,生长在这里,现在也得到祖先的庇佑,快乐地接受着祖先留给后代的营生——旅游收入。

步入怀远楼,可以看到它的内部是双环结构,也就是楼中楼啦。就像一个圆形的“回”字,大环套小环。大环就是楼民居住、生活的楼,而内环则是一个精致典雅的诗礼庭,百年前它是楼里孩子们的私塾,名曰斯是室。斯是室的中堂有副对联写着“斯堂拒为游观祗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启发后人时刻秉持高尚的思想品德。细观怀远楼内部,至今还保留着晚清风格的雕刻,瓦沿下、柱子上都雕刻着飞禽走兽、琴书花木、双鱼戏水等等。雕工精细,惟妙惟肖,透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让人一走进怀远楼,就犹如走进了一家活灵活现的博物馆。

怀远楼外是广阔的农家稻田,风起时,站在云水谣的鹅卵石道上,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翻腾着的黄金稻浪上,一座圆形的城堡在风中屹立,就像传承千百年的土楼建筑文化,坚不可摧,亘古流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