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支出,减轻成本压力

 渐渐见见 2022-11-03 发布于四川

前言

精细化管理对提高成本控制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在做好生产建设的同时,应对成本控制提高关注,严格遵循“精细化”管理理念,对各成本环节进行精细化、流程化管理,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支出,减轻成本压力,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实现更稳定、长远发展。

一、企业成本控制效果影响因素

(一)成本控制力度不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许多企业已经着手开展了成本控制工作,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许多管理人员会将生产过程作为重点任务。也就是说,从产品的生产运营方面出发,对产品生产、运输、销售整个流程进行成本管控,对其他方面缺少足够关注,管理控制力度明显不足。在成本管理制度方面,由于制度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业务流程不能得到规范处理,员工的个人行为得不到很好约束,特别是在物资采购环节,容易出现多购、重复购等现象,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消耗,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容易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二)成本预算管理不够深入。

预算管理是开展成本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能够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为其指明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企业过度注重短期利益,在编制预算规划时,通常会将短期预算作为首要任务,以上年度的执行结果为基础,要求各部门按照经营目标,分阶段、分层级的方式完成,并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执行方案。在预算编制时,由于编制方法较为陈旧,具有一定限制,影响了预算方案的有效性,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容易出现较大偏差,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同时,预算编制需要对各部门的业务情况进行调查,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会交由财务人员独立完成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但由于自身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加之预算管理涉及领域广泛,使得财务人员无法将更多精力放在预算编制方面,不能为预算管理提供更多有利信息,不但使编制内容失去了应有的完整性、合理性,还会因业务繁重,为本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预算管理的开展,还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一定损失。

(三)成本费用控制不全面。

精细化成本管控是一项较为繁琐的系统性任务,需要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保证成本控制工作具备全面性、细致性、全程性特征。目前企业成本费用控制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在成本控制方面,成本要素分析不足,现有内部资源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大型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不足,容易为企业增加成本支出;在采购成本方面,采购活动的规划不够全面,对库存量了解不够深入,库存量与采购计划二者未能形成强力的契合度,容易出现库存过剩,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减慢了材料的周转速度;在战略成本方面,过度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对长远目标的计划与实施,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在长期发展方面略有不足。

二、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运用

(一)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精细化管理,促进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达成,企业应从体系建设方面入手,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第一,领导干部应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加大成本控制宣传力度,通过在醒目位置张贴告示、标语的方式,使企业员工都能认识并了解成本控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管理意识,共同努力,推动成本控制工作的准确落实。第二,大胆突破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将成本控制作为首要管理任务,结合实际经营情况,构建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并做好成本管理要素的分析与对比,规范具体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开展成本管控并落实成本预算管理。第三,广泛汲取各项成本信息,详细了解财务真实状况,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对采购、生产、营销、管理等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管控,并做好单据凭证的审核检验。在必要情况下,可设立独立的管理部门,合理调配专业人员,对成本使用情况实施监管。第四,落实成本管控责任制,合理划分岗位职责,确保将成本职责准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上,使企业全员清晰认知到自身职责,明白自身应做些什么,不应该发生哪些行为,确保员工以更良好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价值,协同成本管理人员完成成本信息搜集、分析与管控,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是工作的指南针,明确的目标可以为工作指明方向,引导其走向正确、科学的发展道路。在实施成本预算工作时,企业必须要充分考虑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明确科学可行的预算管理目标,保证满足各部门的成本与数据应用需求。在预算编制方面,结合自身经济实力、运营特点,妥善选择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编制方法,例如:零基预算、弹性预算以及滚动预算。在此过程中,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员积极参与到其中,协同财务人员共同搜集各项成本信息,以上年度预算执行成本为参考标准,将其与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并严格遵循“精细化”管理要求,将预算方案传递至下级部门,由各部门负责预算方案的具体执行。此外,始终坚持“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管控,做好项目建设的事前分析与评估、预测生产成本,事中流程追踪跟进,事后结果评定,查看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分析偏差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三)做好成本费用全面控制。

在进行成本费用管控时,企业应顾全大局,保证成本控制面面俱到,使各部门、各岗位成本费用得到合理管控。在实践中,应详细了解各部门的业务能力、成本需求以及已知成本信息,根据各部门的业务进度,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手段。首先,生产成本。必须要从大局观角度出发,对各项成本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成本控制目标,编制具体执行方案,对现有的生产原料、设备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生产需求妥善安排物资发放,保证生产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特别是在大型设备控制环节,应定期做好维修与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降低设备的损耗与维修费用。其次,采购成本。做好库存储备量的分析,严格遵循“成本最优”的基本原则,合理编制采购计划,保证采购方案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不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并对各个环节的采购工作进行梳理,进一步优化采购方式,扩宽采购渠道。同时,对产品价格、质量、供应商信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自身生产需求,对相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择价格低、质量好的材料,在保证采购材料质量的同时,为企业节省成本费用。再次,销售成本。可以通过产品价格差异化的方式,对企业的产品定价标准进行改进,以获取更多经济利润。针对基础性产品,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提高市场份额,占据更大的市场;针对新型、技术先进的产品,在不打破市场价格规律的前提下,适当抬高价格标准,以更大的利润空间去弥补其他成本,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最后,战略成本。以战略目标为基础,做好长期发展规划,适当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做好新产品研发,加强风险评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此外,企业领导应时刻关注市场环境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模式,为自己赢得更多发展空间。

(四)推动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数据传递效率。

首先,借助ERP管理系统的优势,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并建立信息数据库,在各部门中安装设备接口,要求各部门定期向系统内传递成本与业务信息,通过系统中的财务核算模块,生成电子版会计凭证,自动留存至系统数据库中,方便后期查阅与审核,在实现精细化作业流程管理的同时,加快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实现信息共享。其次,建立成本风险预警机制,找出风险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为企业发送预警信号,分析风险类型与形成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避免风险出现对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做好产品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全流程管控,实现各个环节的完美融合。例如,将各项成本信息录入到成本管理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在线查询生产计划,详细了解现有库存量,并着重开展原料采购与管理工作。再如,物流运输部门可以根据订单量,合理安排车辆与人工,将运输成本控制到最低。

结语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的成本管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