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8年杨尚昆去世,临终遗言:丧事从简,死后一定埋在我四哥身边|彭德怀|吴玉章

 归真养生 2022-11-03 发布于四川

1998年9月14日,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职的革命功勋杨尚昆,在北京逝世。

作为红色革命的领路者和新中国的领袖之一,杨尚昆自入党后,便一直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便是退休后,还一直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心系全国的百姓。

当时杨老自己正处于病重之际,但得知了1998年特大洪灾的事情后他更加寝食难安。在想到灾区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杨老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他节约了一辈子才积攒下来的2万元,用于帮助灾区的百姓。


杨尚昆一家人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老人,在临终前,唯一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自己的身后事:一定要和他的四哥葬在一起。

而杨尚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临终遗言呢?这一切或许还得从他的成长历程说起。

和哥哥一起革命

1907年,杨尚昆出生于重庆潼南的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杨宣永不仅是当地一位非常有名的中医,同时也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民主革命战士。

在他的影响下,杨尚昆及其他十二个兄弟姐妹一直都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并且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国家的弊病深恶痛绝。因此,当他们在国外学成归来后,在父亲杨宣永的支持下,纷纷投身于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



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三人,一位是共和国上将杨尚正、一位是共和国前国家主席杨尚昆、最后一位正是杨尚昆口中的四哥杨尚述,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杨闇公。

当时,作为第一批中国共产主义的承继者,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杨闇公,开始有了四川建立中共组织的想法。但彼时,因为缺少培育革命人才的合适土壤,杨闇公只能先四处秘密结交有志之士,将共产主义的火种撒遍四川的土地。



但当时的社会虽然经历了革命思想的浪潮洗礼,但腐朽的封建思想依旧是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深根柢固。族中长辈得知了杨闇公宣扬的无产阶级斗争思想后,曾不少次出面劝诫他,在劝说无果后,纷纷将他视为族中异类。

即便是族人全都对他避而远之,也无法动摇杨闇公坚定的革命决心。也是在那时,杨尚昆每日在家中都能听到四哥给他讲的一些革命道理,这也为杨尚昆日后走上红色革命之路,埋下了幼小的种子。

在后来的大革命时期,杨闇公和吴玉章、刘伯承三人开始以吴玉章创办的成都高师作为秘密基地,经常邀请革命志士前来坐而论道,探讨革命道路的方向。而此时的杨尚昆,也在四哥的鼓励下成功考取了成都高师附中。



那段时间,兄弟二人平时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因为在杨尚昆的记忆中,四哥总要忙着去参加很多地方的集会和秘密会议。但即便如此,杨闇公也会不忘抽空关心杨尚昆的学习和思想。

只要有闲暇时间,杨闇公便会带他去参加各类进步团体的活动,并引荐了许多的有志之士与他结交。也正是由于这段经历,让杨尚昆的共产主义思想日渐完善。

也正是因为在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共产主义的文化和精神后,杨尚昆渐渐明白,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可以指引中国走向新未来的思想。同时,他也越发坚定了自己要推翻这个腐朽封建的旧中国的决心。



据杨闇公的日记中记载,在兄弟二人日常的书信往来中,时常会谈论家国天下事,他每每交流后都觉得非常的欣慰,因为他能明显感觉到,杨尚昆的思想和观点已经基本走上了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很多的看法也与自己大致相同。

于是,在杨闇公的安排和指导下,杨尚昆不仅更深层次地学习了更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同时也参与了许多中共重庆的地方活动。

1926年,已经成为重庆地下党委书记的杨闇公,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在得到党中央交办的任务后,他开始物色和培育更多的革命力量。同年,18岁的杨尚昆正好从成都高师毕业,正准备回乡参加革命事业。


杨尚昆

因为出色的执行和组织能力,杨尚昆很快便在年轻人中间脱颖而出。最后经由四哥杨闇公推介,正式成为了中共的一员,并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革命事业。

而彼时,因为重庆的革命事业受到了蒋介石的阻碍,为了目前发展的这批有生力量,能成为未来重庆革命的中流砥柱。杨闇公思索再三,决定将这批骨干送去上海深造,而其中也包括了杨尚昆。

在明白四哥的用意后,杨尚昆虽然想过放弃这次机会,留下来协助他继续开展重庆的工作,但在杨闇公的坚持下,最终还是接受了四哥的委派的这次“任务”。在临行的那天,杨尚昆对四哥为自己亲自送别的场景印象颇深。



那年的夏天非常炎热,站在渡口岸上的杨尚昆正面色焦急地来回踱步,不时还会掏出怀表看一下时间。

本以为杨闇公不会来了,就在他带着遗憾准备登船的时候,四哥的呼喊声却忽然从身后传来。

杨尚昆惊喜地转头望去,只见杨闇公气喘吁吁地从台阶上一路小跑至船头,而他的手里还提着一包杨尚昆最爱的糕点。


杨尚昆与邓小平

看着面前风尘仆仆赶来的四哥,杨尚昆放下了手中的箱子,为杨闇公整理了一下跑得有些凌乱的衣服,随后笑着说道:

“四哥,我会努力深造,不会给你丢脸的。”

听着这话,杨闇公朗声一笑,轻轻拍了拍杨尚昆的肩膀,满脸欣慰地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把手中的糕点一把塞给了杨尚昆,便示意他时间不早了,得准备启程了。

站在船尾回望着岸边那道削瘦的身影,杨尚昆心中感慨万千。本以为下次兄弟俩相聚之时,自己便能和崇拜的四哥一直并肩作战下去,可没想到这次的匆匆的离别,竟成了兄弟二人的诀别。



1927年4月7日凌晨,一道人影在二府衙街上快步走着,那人不时会抬起头来四处张望一会,但巨大的帽檐将他的半张脸都严严实实地遮住了,显然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忽然,那人在一道门前停住了,仔细确认过门外的号牌是70号后,他再次张望了一会,才谨慎地敲了敲门。

听到敲门声后,门后的人迅速地拉开大门,只见那人直接从兜里掏出灰色的小包交给开门人后,再次压低了一下自己的帽檐便匆匆离开了。而那名开门的老者谨慎地环视了四周后,也立即关上了门。



此时屋内的客厅里正站着一名焦急的女人,看见老者神色悲伤地向自己走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灰色的小布包。

女子顿时心头一紧,她颤颤巍巍地从老者手里接过小布包,打开后一枚熟悉的戒指映入了她的眼中,见到了自己最不愿发生的事情,女子只觉眼前一黑,便晕倒在地。

因为这枚戒指不是别人的,正是她的丈夫杨闇公留下的遗物,而那名送包裹的男人是之前负责看守他的狱卒,因为这名狱卒被杨闇公的意志和精神打动,所以才在杨闇公被杀害后,选择冒死完成杨闇公的遗愿,将这枚戒指送至这里。



其实在一开始,杨闇公本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逃脱了敌人的围捕。但考虑到自己的工作布置尚未完成,如果现在离开,那么党中央多年在四川一带的心血就将要付之东流了。

因此,杨闇公却婉拒了大家让他继续转移的建议,毅然决然地回到城里,继续联络同志,布置工作。

最后,在安排好所有的事宜后,杨闇公才携妻子登上了“亚东”号轮船,却在前往中央的路上不幸被捕。



入狱后,早已做好了为革命做好了献身准备的杨闇公,在面对敌人不断地威逼利诱时,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唯一说过的话便是:

“既然我干革命,那么我就不怕牺牲,即便是你们砍下我的头,但也绝对无法改变我的信念。”

最终年仅29岁的杨闇公,被丧心病狂的敌人在重庆佛图关残忍杀害。



彼时,正在莫斯科交流学习的杨尚昆在得知四哥杨闇公壮烈牺牲的消息,悲伤到不能自已,几度曾因此停止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悲愤之余,但他的内心并没有因此受到打击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激发了他要秉承四哥的遗志,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使命。于是,从兄长牺牲的悲伤中走出的杨尚昆,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红色革命的事业中。

努力为革命

因为深造期间表现优异,且有过领导第一次上海工人起义的经历。在1934年1月,年仅20多岁的杨尚昆便接任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的红三军团的政治委员。

此后,能文能武的杨尚昆和彭德怀一起,先后指挥红三军团展开了攻克沙县、三溪圩反击战、太阳峰阻击战和高虎垴、万年亭、保护山等防御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此年轻便已经功勋卓著,这在当时的红军队伍中,杨尚昆引来了不少人的艳羡,但他却从未因此而感到骄傲,反而愈发地谦虚。

并且他身上那股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

1935年4月25日,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此时正转移到了白水镇,大部队因为连日赶路,所以战士们都有些疲惫了,于是在与彭德怀商议后,二人决定让大家先在这里休整一下。



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杨尚昆亲自带着两名侦察兵前去附近摸排情况。可就在这时,蒋介石的飞机正好从头上飞过,飞行员见到麦田里的杨尚昆几人,立即便开始对这片地区展开了轰炸。

见状,杨尚昆反应极快,立即拉着两位侦察员倒在了麦田旁的小沟里,接着便是一连串的爆炸声响起,麦田的泥土被炸得四散飞溅。

忽然,杨尚昆只觉得自己的小腿像是被针扎了一样异常的疼痛,但此时轰炸尚未结束,他只能继续一动不动地卧倒在原处。

等到敌机离开后,杨尚昆才发现自己身边的侦察员已经英勇牺牲了!而正当杨尚昆准备站起来时,他此刻却感觉自己的小腿仿佛失去了知觉,不管他怎么使劲都站不起来。



另一位侦查员见状,立即叫来了其他战友一起合力将杨尚昆从水沟中抬了出来,只见此时他的左小腿的轧带已经被鲜血染得通红,而且还一直抽搐个不停。

得知政委受伤后,彭德怀立即命令军医为杨尚昆检查并尽快安排手术,在检查后发现杨尚昆的小腿此刻共有三块弹片扎进了肉里,但经过手术却只取出了两块,另一块离小腿的动脉实在太近,以目前的医疗条件很难拔出。

考虑到当时敌人的追剿非常紧急,杨尚昆为了不影响行军进程和自己平时的工作,只能让军医先替自己给伤口消好毒包扎起来,至于取弹片的事情就以后再说。



于是,杨尚昆只能躺在担架上,顶着高烧,强忍着剧痛继续随军前进。但也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后来每到阴雨天气时,杨尚昆的左脚便会开始隐隐生疼,严重时甚至连站着都很吃力。

即使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只要回想起当年四哥杨闇公在重庆渡口和自己分别的场景,杨尚昆便觉得不管再苦再累,自己都一定要带着四哥的信念和理想,一直咬牙坚持下去。

正是凭借着这种钢铁般的精神,杨尚昆和彭德怀多次指挥红三军团多次承担过突击和殿后的紧急任务,可以说在粉碎敌人围剿的长征路上,立下了不世之功,也因此深得毛主席和大家的钦佩。

直到1941年,杨尚昆回到延安开展后方工作时,被毛主席得知了他腿脚的弹片一直没有取出的事情,便立即让医务人员为他检查伤情。



在一系列检查后,大家发现当时剩下那块弹片,在这几年里已经和杨尚昆的肉紧紧长在了一起无法取出。

但这也并没有影响杨尚昆乐观向上的态度,在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经历过无数的起起伏伏,它们就像这块弹片一样,虽然带来了不少的痛苦,但却磨练出了他泰然自若的品性。

这也使得他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虽然几度起起伏伏,但仍然可以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方才得以实现自己和四哥曾奉献一生的伟大革命事业。



1988年,已经81岁高龄的杨尚昆,在众望所归的情况下成功当选了国家主席一职。

可即便如此,杨尚昆依然没有任何架子,在工作中事事都以自己为表率。并且无论是在党内,还是老百姓中间,他始终还是那么地平易近人。

在中央工作的那些年,杨尚昆积极配合邓小平的工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之贡献。

1993年,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日渐衰弱后,杨尚昆主动提出辞去主席一职。但为共和国奉献一生的他,即便是在退休之后也没有闲着。



留下回忆录

有二十余年中共办公厅工作经验的杨尚昆,为了给党和国家留下珍贵的历史文献,退休后的杨尚昆便开始考虑撰写回忆录的事情。

在1997年中央通过杨尚昆提交的回忆录审批后,特派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前去协助杨尚昆编写文献材料。



而杨尚昆也张罗着已经退休的几位老革命家,每天在自己家里碰头,通过前后近百次的谈话,才详细地记录下了杨尚昆六十七年的革命生涯和这些年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当时杨尚昆对这事非常重视,经常会派工作人员盯一下编写的进度。在拿到初稿后,杨尚昆还会亲自重新审阅一遍,并认真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修改意见。



或许是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了,在完成了初稿的审阅工作后,病榻上的杨尚昆接到了重庆为了纪念“三三一”惨案100周年而发来的邀请函。在思考许久后,杨尚昆决定即便是拖着病体,也得走这一趟。

当他来到重庆“三三一”纪念馆的时候,这里大厅的正中央正放着四哥杨闇公铸造的雕像,他忍不住上前小心翼翼地抚摸了一下,看着这熟悉的面容,往日兄弟二人的回忆在杨尚昆眼前一一浮现。



参观完纪念馆后,杨尚昆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回到了自己的故居探望街坊邻居们。见到杨尚昆回来,乡亲们亲切地和他一一握手打招呼,为了方便跟大家聊天,杨尚昆甚至直接坐在了家门外的树底下,就这么和大家聊上了。

看见面前这位毫无架子、平易近人的主席,大家都不由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分别的时候,杨尚昆深情地望着大家,说:

“明年,我还要回来看看!”



但此时,杨尚昆的身体已经处在弥留之际了。在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后,杨尚昆便对家人们嘱咐自己的后事说:一定不要大操大办,只要把我和四哥埋在一起就行,让我们兄弟俩有个伴。

1998年9月4日,杨尚昆在北京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终年91岁。

纵观杨尚昆同志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伟大的、革命的一生,他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