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教案:曾国藩人生中的“滑铁卢”,因偏向洋人导致其晚节不保

 文史砖家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晚清最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理学家,曾国藩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剿灭为患江南极深的太平军,有维护道统、再造国家之大功,故而有“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更被梁启超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然而,几乎达到“完人”境界的曾国藩,晚年却因天津教案而名望大损,最终抑郁而终。那么,曾国藩在该事件中究竟做了什么,以至于晚节不保?

同治八年(1869年),法国传教士在天津三岔河口地区,即今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建造一座天主教堂,为此不惜拆除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崇禧观、望海楼和附近大量的民房店铺,致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怨声四起。望海楼教堂建成后,当地一批地痞恶霸、流氓无赖被发展成为教徒,他们依仗着法国人的势力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同样引起当地百姓的憎恶。

天津望海楼教堂旧照

同治九年(1870年)6月,望海楼教堂所属的仁慈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将他们葬在海河东岸的盐坨。由于死者较多,加之法国人工作疏慢,竟出现死婴每2-3人入殓一棺、尸骸暴露的情况,实在是惨不忍睹。恰在此时,天津不断发生迷拐儿童事件,被捕案犯谎称系受望海楼教堂指使。一时间舆论大哗,很快便发生民众围攻教堂,与传教士掷砖斗殴的事件。

6月21日,就在围攻教堂事件发生的当天,天津知县刘杰率兵丁前去弹压,并带着被抓获的拐犯武兰珍到望海楼教堂对质(结果证实,所谓望海楼教堂指使无赖迷拐儿童的事件纯系谣言)。没想到,闻讯赶来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不分青红皂白,竟然指使手下人向刘杰及其随从开枪射击,虽然没有击中刘杰,但打伤他的侄子刘七。

天津教案中被烧毁的望海楼教堂

法国人的野蛮行径惹恼围攻教堂的民众,他们在激愤之下先杀死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然后又冲入教堂杀死2名神父、10名修女、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并放火焚毁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位于教堂旁边的法国领事馆,以及当地由英美传教士开办的其他4座基督教堂。破坏行动持续3小时,此即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教案发生后,西方列强集体暴怒,法国、英国、美国、沙俄、普鲁士(德国)、比利时、西班牙7国联合向清廷提出抗议,要求道歉、惩凶、赔偿。为迫使清政府就范,1870年6月24日,以法国为首的7国除派公使向总理衙门递交抗议书外,还调集军舰到大沽口进行恐吓。一时间,京津两地乃至整个华北陷入巨大的恐慌当中,如果清廷处理不善,势必引发新一轮的中外战争。

慈禧太后

此时,距离清廷“剿灭”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仅6年时间,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方面,都无力承担新一轮的大规模战争,更何况对手还是整个西方列强集团。因此,清廷的实际“当家人”慈禧太后在权衡再三后,决定请声震中外、熟悉洋务的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出山”,让他以直隶总督的身份处理这场无比棘手的教案

曾国藩此时已是花甲老翁,身体孱弱多病,加之天津教案非常棘手,深感一旦处置不当,不仅会有引发战争的危险,还将毁掉自己的一世英名。正因如此,曾国藩认为此行必定凶多吉少,因此在儿子曾纪泽的遗书中写道:“外人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复难和解,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见《曾国藩家书·赴天津示二子》)。

曾国藩全身像

当时,朝中的“主战派”明显占据上风,他们力主对列强采取强硬态度,坚持不道歉、不赔偿,并不惜为此一战。但是,曾国藩到任后考量当时的局势,认为与法国乃至整个列强集团开战的想法过于疯狂,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最终,曾国藩决定按照慈禧太后“息事宁人,维持和局,民心只是其次”的旨意,仅用简单粗暴的“一命抵一命”方式来侦办天津教案。

同年六月初十,曾国藩甫到天津即发布《谕天津士民》,对当地民众多方指责,并经调查确认育婴堂不存在诱拐伤害孩童之事。因此,在法国的要求下,曾国藩最终决定将教案“元凶”马宏亮、崔福生、冯瘸子等16人处死,4名“从犯”处以死缓,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与此同时,曾国藩还决定赔偿洋人损失46万两白银,并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出使法国道歉

中法就教案处理意见达成协议

曾国藩的处理意见虽然令法国人很满意,却引起朝野上下的同声讨伐,以至于“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见《国闻周报》第6卷第83期)。其中,在京师的湖南同乡更是视曾国藩为“乡人之大耻”,他们不仅毁掉京城会馆中所悬曾国藩题字匾额,并将曾国藩的名籍削去,而湖南老家的绅民们则砸毁曾国藩的家宅。由此,曾国藩的名望一落千丈,由“再造中华”的伟人而退变为令人不齿的“卖国贼”。

天津教案的处理结果,对于全国其他地方亦有重大影响,对于西方传教士的谣传及不信任在各地蔓延,此后陆续制造了更多的教案。由于朝野上下怨声四起,先前作为曾国藩“靠山”的慈禧太后见势不妙,马上“调转枪口”,严厉斥责曾国藩办事不力、对洋人屈从过甚,让他回任两江总督,而直隶总督一职则改由李鸿章接任。

天津教案堪称曾国藩的“滑铁卢”,使其晚节不保

曾国藩卸任直隶总督后,深感自己的不称职,同时不断受到保守派的谴责,非常灰心丧气,在致友人书中曾痛陈自己:“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对于立志要做圣人、爱惜羽毛的曾国藩来讲,天津教案的处理失当,无疑是他道德上的大“污点”,堪称人生中的“滑铁卢”。正因如此,背负骂名的曾国藩每日生活在悔恨当中,导致病情不断加重,最终在两年后撒手人寰,终年62岁

参考书目

1.曾国藩[清]:《曾国藩全集(修订版)》,岳麓书社2011年版。

2.曾国藩[清]:《曾国藩家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3.赵尔巽[清/民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4.清朝官修史料:《清实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

5.唐瑞裕:《清季天津教案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版。

6.杨帆:《<纽约时报>视野中的天津教案》,《东岳丛论》2016年第4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