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文人篇:01鲁迅(下)民主斗士 遇到真爱 关心青年 文学大家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03 发布于北京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但变革思潮引起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这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又一个异常繁荣阶段,大批文学、思想、学术领域人物层出不穷。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文章图片1

五 成为民主战士

1925年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抓捕学生的罪行。遭到英国巡捕开枪屠杀,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6月1日又枪杀三人,伤十八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知道消息后的鲁迅义愤填膺,提笔为悼念“五卅”惨案写下了:“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悼诗。

文章图片2

同年8月,北京“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揭批驱逐北师大校长杨荫榆),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

当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残酷迫害女师大的进步学生时,鲁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护了学生。同年8月8日,许广平因避难住进了鲁迅西三条胡同的家里。

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为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歌颂鲁迅“以热烈的爱、伟大的工作给人类以光和力”,使“将来的世界璀璨而辉煌”,并表示她将不畏惧“人世间的冷漠,压迫”,不畏惧旧社会卫道者的猛烈袭击,与鲁迅携手同行,“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从此以后,俩人之间的感情日益加深。

文章图片3

1926年3月18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和市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强烈谴责各国列强的蛮横无理和政府的卑劣行为。段祺瑞执政府不顾民愤,开枪镇压抗议群众,造成了46人死亡,150余人受伤,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其中,死亡学生中,就有鲁迅的学生刘和珍君。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悲愤异常,提笔写下了《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丑恶罪行,并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文章图片4

于是就有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等警句,鲁迅也因此遭到通缉,避难于山本医院。

8月,鲁迅离京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刚刚大学毕业的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教。9月,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出版。因不满学校的教学理念,当年12月,鲁迅从厦门大学辞职。

1927年1月,鲁迅赴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和粤语翻译。期间鲁迅游走于各大学,发表了大量演讲。

文章图片5

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腥风血雨同样笼罩了广州城。鲁迅积极营救进步学生,无果后愤然辞职。继续在广州演讲以支持进步学生。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开始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文章图片6

1927年10月,鲁迅离开广州来到上海,住在景云里23号,并与许广平开始了同居生活。

从此,鲁迅定居在上海,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9年9月,48岁的鲁迅和31岁的许广平生下一男孩,取名海婴。

文章图片7

六 成立左翼作家联盟

20世纪20年代中期,鲁迅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未名社。1928年,鲁迅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文章图片8

鲁迅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因此,鲁迅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许广平曾多次陪同鲁迅外出避难(包括1931年,柔石、胡也频等左翼作家的被捕与遇害,两年后写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怀念柔石等人)。

文章图片9

七 家庭二三事

1.兄弟不和

鲁迅与大弟周作人的失和,人尽皆知。 二人年轻时,同在日本留学,同甘共苦多年。但他们都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

第一种说法“经济说”: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第二种说法: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反目。第三种说法: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最终导致1923年鲁迅搬离了他们在北京共同的住处。

文章图片10

2.白红小象

林语堂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鲁迅先生在中国的难能可贵,誉之为“白象”。因为象多是灰色,遇到一只白的,就视为国家珍宝。

许广平在与鲁迅分居两地,互通书信时也时常称他为“小白象”,鲁迅在与之信使往来中偶尔也用以自称。

在儿子周海婴出生后,鲁迅用来送予儿子称其为“小红象”,可谓“白象红象一父子”,鲁迅在哄孩子高兴时也常常自作小调“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丈夫的怜子温情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11

3.婚姻爱情

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5岁的时候,被母亲鲁瑞从日本骗回,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虽无感情,但婚姻一直存续。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6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同居。虽有孩子,但婚姻有名无份。

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妻子。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在困难的岁月里也经常汇生活费给朱安。

1947年6月,朱安病逝于北京。许广平汇钱为朱安办了丧事。在鲁迅去世前几年,朱安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朱安也对人说:“许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文章图片12

八同情革命关心青年病逝于上海

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居住。

后来那个青年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鲁迅感觉很为难,只好找到郁达夫,请一家书店报馆名义上请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鲁迅自己拿出,再由郁达夫转交给书店报馆,作为月薪发给他。

文章图片13

对于文学青年,鲁迅投入的热情更加炙热。广为人知的就是对从日本占领的东北流浪到内陆的青年作家萧军、萧红的关心,多方给予支持,亲自校对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并为这本小说作序,积极促成它的出版。

鲁迅为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青年诗人白莽,他为白莽遗作《孩儿塔》写下了一篇饱含深情的序文。

鲁迅在病重期间,还为蒙古族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修改他的小说《大地的海》,并推荐给《作家》杂志。

文章图片14

逝世前几年,鲁迅先生的身体一直不太好(鲁迅先生有个不好的习惯:烟不离手!),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5月再发病,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史沫特莱女士找来美国邓医生进行诊断,情况不乐观。

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他自己一直笔耕不缀,10月17日旧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五岁。

文章图片15

鲁迅先生的葬礼十分隆重。许广平最先通知了胡风,随后宋庆龄、冯雪峰等人也闻讯赶来,治丧委员会有: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内山完造、史沫特莱、沈钧儒、茅盾等各界人士及朋友,出殡仪式由万国殡仪馆承办。

鲁迅去世当天下午,鲁迅的遗体被运往万国殡仪馆,胡风、黄源、雨田、箫军四人当晚在遗体前守夜。

10月20号至22号上午,闻讯赶来的吊唁人群络绎不绝,很多都是读过鲁迅先生作品的青年学生。

文章图片16

1936年10月22号下午,由胡风、巴金、黄源、肖乾、孟十还、欧阳山、聂绀弩、周文、 吴朗西、靳以、黎烈文、张天翼、曹白、陈白尘、鹿地亘、萧军等16名文坛名人为鲁迅先生抬棺(路途稍远,需轮换)。送葬队伍出发时有5000多人,行进中很快就增至几万人。路旁送行的上海市民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鲁迅先生的爱人许广平、儿子周海婴、弟弟周建人、治丧成员宋庆龄、蔡元培等人分别乘坐车辆跟随在鲁迅先生的灵车后面,悲痛不已的许广平女士由青年作家草明和萧红陪伴左右。

鲁迅先生最后被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人们在墓前举行了追悼会,在默哀和挽歌声中,李公仆等人将一面由沈钧儒亲手书写的“民族魂”大旗覆盖于棺木上。

文章图片17

如此盛大的葬礼,在当时整个中国恐怕都是空前绝后的。足以可见当时的国人对鲁迅的敬重程度。

解放后,1956年10月14日,鲁迅先生去世20周年之际,上海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许广平、茅盾、靳以、巴金、周扬、唐弢、金仲华等10人扶灵,金仲华和巴金代表上海市民重新献上“民族魂”大旗。

鲁迅先生的灵柩从万国公墓迁至上海虹口公园,公园内,有鲁迅先生塑像,毛主席亲自题写了“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1988年虹口公园正式更名为“鲁迅公园”,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游览参观,纪念鲁迅先生。

文章图片18

鲁迅先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鲁迅先生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