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要成为孩子心中的“光”

 施训洋 2022-11-03 发布于安徽

昨天,连着读到几篇让我心动的好文。有知名学者李镇西的“教师应该有怎样的生命状态?”有县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徐革萍老师指导的学生作文“师者,何以清流立鸡群”以及“'丹顶鹤’老师”。

李镇西,是教育界的名家。不记得是从什么时侯开始关注他的公众号“镇西茶馆”的?但,知道他的大多文章都发布在《中国教师报》。

每次读他的文,便增添了一份激情。

昨天的文中,李老师提出了五个“热爱”: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运动,热爱自然,热爱拍照。

老师的每一个“热爱”,都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

我认真仔细地将这篇读了好几遍,感觉这五个“热爱”更合我意,便毫不犹豫地转发了朋友圈。

我以为,做到这五个“热爱”并不难,不但自己可以做到,还能引导孩子们做到。

好的文学作品和教育专著,是教师的一种精神食粮。阅读,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

写作,就更不用说了,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写作,可以扩大自己的眼界,更可以让自己变得有主见。

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壮大精神。这一点,我有深切体会。尤其是前几年,跑半程马拉松,那过程,绝对是一种考验。合肥半程马拉松比赛的场景一直留存在脑海深处,时时浮现,每次回想都会不自觉地为自己点赞。

李老师的五个“热爱”,我是特别喜欢,也特别“热爱”。

今天,我要求孩子们写周记,并且鼓励他们阅读。每一期的周记,我都认真批阅,批改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

今天,我领着孩子们在大课间时去运动场跑步。400米跑道,男生三圈,女生两圈,我和他们同步。

我乐意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像李老师那样与孩子们捉迷藏……

我特别赞同文中的一个观点:“就像阅读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专业一样,写作也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专长。敏于观察,勤于写作,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我坚持每天写点文字,并非想着成名成家,只是让平凡的日子多一些精彩。

那两个孩子的文字,很是有味。最让我认同的是数学老师“老孙”,可能是因为同为初中数学老师吧?

这个“老孙”的很多观点,我很是赞同。“布置那么多作业没有用,布置多了你们的作业质量不行,不就白白浪费时间了吗?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其他学科上,又不是只学一门数学,其他科目也得兼顾。”

还有,就是“老孙”的钻研精神。“我常常看他在办公桌前研究题目,眉头紧拧成一个疙瘩,不时写写划划。上前一看,原来老孙为了让我们更好理解、接受,写出了多种方法,有简单的,也有进阶版的。”

“老孙”,无疑是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是有“大爱”的老师。

我一直坚信心中装有孩子的老师,是能为孩子们所爱的,更是他们乐于接近的。像“老孙”,就是时时处处想着孩子,不滥用“教辅”,不滥布作业,多角度、多层面研究解题,体现分层思想。

正如此,才有了孩子笔下高大而鲜活的“老孙”。

我觉得自己既要学习李镇西,更要学习“老孙”。

学习李镇西,那是让自己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是不容易达到的。正如在“卓越教师”的几期培训中专家们所说的那样,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特级教师”,有想法是可以的,但更要有机缘,切不可盲目追求。

学习“老孙”,并不是难事。只需一个词“坚持”。“老孙”三十多年如一日,淡泊名利,平待对待每个孩子。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提倡亦师亦友,最好的师生关系莫不如此。

开学以来,我在班级做了一个小尝试,让孩子们在练习本上写心里话。刚开始,写的内容特别多,现在,基本没了。今天,我在班级说了一下:“你们不写心里话了,说明我们的距离远了。”没想到孩子异口同声回答:“与您直接交流,说明我们的距离更近了。”

是的,总有孩子在跑步的过程中与我说这谈那,总有孩子在上、放学的路上与我同行,总有孩子在课间来找我借问问题之名聊天……

孩子,也是有思想的,他们,是需要培育的独立的人。老师,要成为孩子们向上的力量,更要成为他们心中的“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