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平贵: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巡礼

 水利天下 2022-11-04 发布于福建


【编者按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日前,水利部亦正式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助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着传播水利知识,宣传生态文明之宗旨,【水利天下】公众号开办【上善若水】专栏,专栏集各位专家智慧,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与时俱进、健康向上的水文化发展新局面为己任,进行水文化传播、分享与交流。本期为第94期,分享人是刘平贵老师,本文经作者同意授权本平台原创发布,让我们一起致敬分享者并与诸位分享、交流。


文章全文





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巡礼
刘平贵

(一)

“滚滚浪涛一千仞,气吞吴楚;茫茫水天八百里,怀抱巢庐。亿年巨浸,史曰巢湖,形似奇特一鸟窠……湖上白云悠悠,湖畔清泉幽幽。奇花名洞,轶事传闻,演绎千年不散的神韵;淡风雅声,人情才藻,舒展勾魂摄魄的气质。竞引四方英雄折腰,总让天涯吟旅心醉。罗隐题诗,石涛作画;姜白石吟唱'一篙春水走曹瞒’,李天馥感慨'令人那不忆江南’。更有郭沫若豪情高歌'金浪里’,李焕之欣然谱曲'好风光’……”

这是一位佚名诗人写的《巢湖赋》中佳句,湖光、山色、白云、清泉、奇花、名洞,还有许多轶事传闻,在这里交织成一幅绝美的画卷。古往今来,曾让无数文人墨客叹为观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笔者作为生态环保战线上的一名退休老兵,欣闻家乡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佳绩频传,奋力打造“大湖名城”,倍感振奋。

“江淮明珠”巢湖是鱼米之乡

(二)
巢湖属于长江水系,流域面积14203平方公里,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湖岸线长达176公里,周边为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等市、县所环抱。西部为大别山区,沿江和沿湖多为圩区,其余大部分为丘陵区,间有低山,有30余条河流与之连通,地表径流从北、西、南三面入湖,经裕溪河汇入长江。巢湖地域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热量条件丰富、无霜期长,农耕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誉为“江淮明珠”。 
省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提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唯一风格的环巢湖城市湿地公园群”,全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与修复,以此作为巢湖综合治理的标志工程、民生工程、生态文明样板工程。合肥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实施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打造城湖和谐共生样板。编制并出台《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成立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指挥部,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督办,制定《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计划任务清单》,明确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目标、任务、计划、措施。十大湿地建设包括巢湖半岛、合肥滨湖、庐江马尾河、肥西三河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巢湖槐林、巢湖柘皋、肥东临河、庐江栖凤州4处省级湿地公园,肥东玉带河、肥西派河2处市级湿地公园,总面积100平方公里。

治理后的巢湖十八联圩湿地蓄洪区

2018年,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投资概算95亿元。十大湿地工程按照流域规划、系统治理理念,以十五里河、南淝河、兆河等33条入湖河流滩涂湿地为重点,实施退耕还湿、退居还湿、退养还湿,进行湿地植被恢复、水系连通、微地形改造、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截至2020年8月31日,10处湿地中已有2处完成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其余8处正在加速建设。完成工程投资44.9亿元,拆迁6822户、恢复修复湿地6.2万亩,包括退耕还湿4.1万亩、退养还湿1.5万亩、退居还湿0.6万亩,种植乔木20.3万株、灌木284.4万株、水生植被431.1万平方米
为强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在全市实行河湖长制,解决突出问题。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4185名河湖长巡河达14万人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6670个。与此同时,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实现河湖管护“天上有人看、地上有人管、网上全入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已连续实施六期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244亿元,巢湖的“颜值”“品质”实现双提升。中安在线2022年5月18日报道:合肥市年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7%,目前湿地保护率达74.8%,位居全省第一,成为首批三个国家园林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间,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出湖入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据监测资料,2020年的巢湖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提升为Ⅳ类,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恢复,有“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重现巢湖半岛湿地。根据总体规划,按照“三步走”设想,在实现第一步目标基础上,加快推动巢湖综合治理,实现第二步目标,到2022年引江济淮工程首段引江济巢通水以后,巢湖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能力将迎来重大拐点。在“十四五”期间,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水质稳定达到IV类。
当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教授在《湖泊富营养化成因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文中指出,整个长江流域范围内,有40%的湖泊为重度富营养化。这些水体接纳大量的氮和磷,水的局部流动带来或拦截相当一部分营养物质;同时,由于底泥的沉降和富集,致使湖泊的沉积物成为营养物质的内源,也会持续释放氮和磷,加速富营养化的过程。如何控制富营养化?关键在于控源。控源问题与城市规划、城市韧性建设直接相关。城市规划中,应当考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管理以及景观水体的管理控制来减少外源输入。同时控制内源氮和磷的释放,例如在清淤对底泥进行氧化,对受损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评估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吴丰昌教授在《污染防治工作应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文中指出,进入“十四五”时期,必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三个治污”方面施力,深入研究污染成因和规律、区分自然因素与人为污染,实施针对性的评价考核与污染控制措施,是当前生态环境工作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笔者退休前长期从事生水质监测方面的工作,多年经验表明,90%以上的水体污染来自城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和农用化肥农药施用,形成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必须在“三个治污”方面狠下功夫。

(三)
而今,巢湖半岛湿地公园已经建成,中庙·姥山岛景区为巢湖半岛湿地核心景区,再现“湖天第一胜境”美景,湖光山色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田园风光和民间美食完美结合,港湾、岛屿、碧波、游船、寺庙、宝塔、花坛、街市……,吸引着四方游客。姥山岛三山九峰,林木葱郁,四季常青,犹如青螺浮水,文峰塔上放眼四望,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帆影点点、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阳春三月,我携家人乘观光巴士来中庙·姥山岛景区观览,全长155公里的环湖观光大道绕湖布局,串联各景点,沿途绿树成荫,鲜花绽放,让游人爽心悦目。观光大道曾多次举行国际国内马拉松赛、环巢湖自行车赛。在中庙·姥山岛景区,正逢一年一度的庙会和旅游文化周活动,到处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断,淳朴的民俗风情,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各种风味小吃,尤其是“巢湖三珍”“长江三鲜”等美味,深受游客喜爱,真的是“阳春三月,醉美巢湖”。在这里,我们享受了美好的“自然山水+生态文化”景观盛宴,领略了“秀美巢湖+文化之乡”的独特风韵。

治理后的巢湖洗耳池公园池水经裕溪河连通长江

巢湖市是我第一故乡,儿时的家紧挨着洗耳池,这里是“洗耳恭听”典故的发源地。历史上的洗耳池原是一个积水池塘,池中有一个半亩大的小岛,儿时常上岛游玩。本世纪初,洗耳池改建为公园,后因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遭人诟病。而今,得益于巢湖综合治理和园林化改造,环境大为改观。如今的洗耳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生机盎然。园内亭阁台榭、曲径小路、栈道、小桥、亲水平台、广场,错落有致。公园无围墙,全天候开放,人群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不断。每当晨曦初露或华灯初放之时,音乐会、健美操、广场舞就开始了……充分展示“大湖名城”的风采和精品宜居城市的魅力,获得安徽省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写了一首散文诗《洗耳池情思》,可参照《前门情思大碗茶》曲谱吟唱。2022年10月15日,洗耳池公园举办“喜迎二十大”文艺汇演,我和老伴应邀参加,她唱了这支歌,得到好评。今不揣冒昧,奉上拙作:
“回想我幼小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那时的洗耳池紧挨着我的家。枯树荒草,蛙鸣蝉噪,伴随我度过了儿时的年华。一池碧水穿越了千年时空,洗耳恭听的故事传遍天下。啊……啊……世间的情思有千百种,故乡让我最牵挂。几度梦魂萦绕,梦魂萦绕,梦里回到儿时的家,儿时的家,我儿时的家!
如今我外乡归来,踏访儿时的家,眼前的洗耳池已非昔日的她。美丽妖娆,新姿新貌,我带着思念尽览满苑芳华。漫步亭台轩榭和曲径廊桥,乡音里欢歌笑语声声入耳。啊……啊……绝佳的美景亦能醉人,聊慰我心头牵挂。多少春秋冬夏,春秋冬夏,魂牵梦萦儿时的家,儿时的家,我儿时的家!”
本文以此诗结尾,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挚爱,同时送上我的祝福:“大湖名城”与生态环保同行,与美丽健康同步,与幸福美好相伴,新时代,新风采!


附:作者简介



作者刘平贵老师近照
  
【作者简介】刘平贵:安徽省巢湖市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原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辛亥后裔联谊会副会长、西安巢湖商会顾问、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创意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缅泰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理事。主要著作有《防汛水情知识讲座》《辛亥巢湖刘氏双烈》《皖江辛亥风云录》《游子追梦记》等,学术论文主要有《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功过剖析与思考》《渭河二华夹槽凹地退田还湖的构想》等,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中国当代社科研究文库》,散文诗词散见于地方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