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谈 | 陈力:多模态语篇在英语课程中的涵义及其教学重点和难点

 来不热里 2022-11-04 发布于福建

什么是多模态语篇

1.1 语篇是什么?语篇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有交际意义或语境语义的语言单位。

1.2 语篇的形式,有单模态的(Monomodal)也有多模态的(Multimodal)。这里的模态(Mode)是指语篇传递信息的模式或方式。

1.3 我们平日说话、写文章用到的口语或书面语,通常是单一的模态,说出的话或写出的文章,就是单模态语篇(Monomodal text / Monomodal discourse)。

1.4 “多模态”是相对于“单模态”而言的。如果在语言之外,我们还使用了图片、表情包、音效、动画等其他手段,这时的语篇就包含了两种以上的模态,就叫多模态语篇(Multimodal text / Multimodal discourse)。

图片

 

多模态语篇中的模态分类

2.1 多模态语篇中的“模态”可分为两个大的类,即语言模态(Linguistic mode)和非语言模态(Nonlinguistic mode)。

2.2 语言模态,可以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各种语言,可以是口语的或书面语的,可以是口说的也可以是印刷成文字的。

2.3 非语言的模态,可再分为视觉的Visual(如非语言的符号、图表、图形、图像、颜色、动画等)、体态的Gestural(如非语言的表情、手势、体态、行为艺术等)、空间的Spatial (利用空间和位置传达意义,如装置艺术等)、听觉的Aural(如非语言的声音、音乐、音效等)四小类模态【注】。

2.4 多模态语篇就是调用以上五类模态中的任何两种或多种,组合起来共同传递信息或表达意义的语篇。
 
图片


英语课程中为什么强调多模态语篇教学

3.1 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多模态语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科书、绘本、PPT、电子白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影、电视、广告、微信、微博、抖音、美篇、头条、小红书等,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多模态语篇的例子。
 
3.2 近年来英语课程中强调多模态语篇教学,本质上说就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

3.3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7/2022)中提到的培养英语语言技能中的第5项技能——“看”的技能,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准确解码英语多模态语篇信息和意义的能力。
 
图片


1多模态中的语言模态,确切说是“语言学”的模态,注意不要与日常话语中所说的身体语言、符号语言、色彩语言等中的“语言”相混淆。身体语言、符号语言、色彩语言中的“语言”,在多模态语篇中都属于非语言的模态。

图片

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1 多模态语篇教学与传统的语篇教学,重点和难点基本相同,都还是在英语语言文化这个侧面。从课程育人和英语教学角度看,多模态语篇与传统的阅读、听力等单模态语篇相比,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无本质不同,都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篇形式的正确解码来获取语篇信息、建构意义。

4.2 学生的优势。相对于英语语言模态(Linguistic mode),多模态语篇中的其他四类模态,无论是图表、图标、图像,还是音效、色彩、动画,对“读图长大”的一代中小学生而言,基本不会构成认知挑战。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中小学生对多模态语篇中语言之外的其他各种模态,总体上可能比他们的老师更为熟悉。

4.3 母语和外语的差别。中国学生对英语多模态语篇的信息理解和意义建构过程与汉语多模态语篇有明显差异,因此教学重点难点也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英语教材中或课外同难度的多模态语篇时,困难大多还是在英语语言上。这时候,图片、视频等非语言模态反而可以转化为辅助学术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或线索。
 
图片

4.4 文化方面。非语言模态中,也经常出现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要素,如某些颜色、符号、手势等在英语文化中有与汉语文化中不同的特殊涵义,可能影响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传达和理解。对这类非语言模态要素,在多模态语篇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

4.5 非语言模态的利用。外语多模态语篇教学中,非语言模态的功能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一是学生通过识解这些非语言要素,激活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作为支架来提高语言理解的速度和准确度。

4.6 英语教师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了解学生所熟悉的各种非语言模态。多模态语篇教学中,积极利用非语言模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经验的丰富语境,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认知和生活经验,关注意义传达中多种模态的协同,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融入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解的整个过程中。除此之外,多模态语篇教学通常不需其他特别的“设计”。 

(多模态语篇分析实例:课标案例、教材案例、PPT案例、课外语篇案例等,另文详述)
 
图片

几点补充说明

6. 1 课程标准对 “多模态语篇”的具体要求

以下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和初中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的具体表述(高中学段略。可参见英语课程标准(2017/2020)):

1)课程内容部分,提到“看”的语言技能要求。“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

2)内容要求部分:一级和一级+教学要求“推断多模态语篇(如动画、图书及其他印刷品的封面和封底、邀请卡及贺卡)中的画面、图像、声音、色彩等传达的意义”;二级和二级+教学要求“理解多模态语篇(如动画、海报、图书及其他印刷品的封面和封底等)传达的意义,提取关键信息”;三级和三级+ 教学要求“理解多模态语篇中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

3)学业质量部分三级(7-9年级)要求“能理解多模态语篇(如广播、电视节目等)的主要内容,获取关键信息”。

4)课程实施部分,要求英语教师“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跨时空的语言学习和使用机会,对创设良好学习情境、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6. 2课标对教师的相关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字化信息时代,英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尤其是关注各种非语言模态在信息传达和意义建构中的独特语篇功能。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模态手段、工具和平台,英语教师可充分调用并整合这些资源来创设有意义、有趣味的情境,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好地落实课程育人的总目标。

6. 3 与时俱进,坚守初心

近二三十年以来,国际外语教学或二语教学领域对多模态外语教学或多模态二语教学的态度并不一致。跟不同流派对交际法(CLT)和任务法(TBLT)的长期争论有些类似,也出现过强多模态(Strong Version)和弱多模态(Weak Version)等不同主张。从目前整体情况看,弱多模态或比强多模态或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教情和学情。对外语教学而言,在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多模态资源的过程中,仍需坚守外语课程育人的初心,特别是要警醒各种形式主义、技术主义舍本逐末的做法给师生教学带来的误导。
 
图片

6. 4 两个相近的概念:多模态与多媒体

与“多模态”(Multimodal)关系密切的还有一个概念,叫“多媒体”(Multimedia)。这两个概念的区分目前仍在讨论中,并没有公论。相对一致的看法是:两者的区分主要是视角的不同,“多模态”突显的是语篇建构的方式或模式;“多媒体”突显的是技术手段或工具。在不特别强调二者区别的时候,两个术语有时也可作为同义概念使用。
 
图片

原文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2年第11期。内容有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