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了,奇人

 昵称rOGCjoKE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昨天一早,看到了某位老师发的一条朋友圈,简洁而醒目,“《左传》已读了76遍!”末尾的感叹号作用巨大,迸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自豪感。

强烈的震感,震得我放下了正在批改的作业,连忙扒了扒自己在朋友圈发的内容,心中恐慌不已:我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发了不少这样的装逼内容?

朋友圈和书有关的内容,我确实发了不少。但静下心捋了捋,都是发自内心,应当绝对不是装逼的,而是烧脑的。

因为但凡发了朋友圈的书,也就是我近期一定要看完的。

近两个月我的床头书还是五六本。

《上尉的女儿》每晚都要读四五页,这本书算起来我是读第三遍了。很喜欢普希金的文笔,简洁明快而且幽默。

鲁迅的《彷徨》是重读,应该也是三遍以上了。不是我好学,而是第一遍读不懂,第二遍有点懂了,这种朦朦胧胧的懂很让人心痒痒,再读第三遍相当于抓痒,痒痒了,不挠挠,是睡不着觉的。

阎连科的《丁庄梦》我放在了床头好几次,但都没有坚持读完。之所以没读完,并不是写得不好,而且写得太好了,好得让我不敢面对文中的人间惨剧。这是国内第一部写艾滋病的长篇小说,因为话题敏感,如今已成为禁书,所以我看得是影印版。

澳大利亚的张磊夫写的《曹操传》,我已经读完了。关于曹操的传记,国内最好的是张作耀写的《曹操评传》。然而,国外学者往往视角独特,诸如对赤壁之战的点评便是令人耳目一新。曹操的失败根本,其实并非是周瑜的火攻,而是在于曹操士兵染病,战斗力下降,曹操信心不足而烧船自退。而且三足鼎立的形成的根源则是此期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达到了可以和北方匹敌的地步了。买了一本书,哪怕仅可以得到一点新收获,这几十元钱花得也就值了。

袁枚的《随园诗话》基本读完了。这是我特别爱读的诗话。名为诗话,其实是随笔,袁枚借谈诗而谈自己的经历而已。书中有许多袁枚的自恋言辞,有人觉得肉麻,但这样的言辞我喜欢。因为大师不虚伪,真是性情中人,行文如流水,又有无限趣味。

《游记小品赏读》一共320页,目前看玩了四分之一左右,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李白写的小品文。文如诗,依旧浪漫潇洒。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写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是英国学者拉纳·米特写的。这本书我是看完了。一共397页,看了大约八小时,一小时看了五十多页,我算是泛读了。因为我对抗日战争史很熟悉了,没有新意的内容我基本都一掠而过了。而读此书收获尚有不少,诸如七七事变、炸毁花园口前后的内幕,都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正在读,并引发了我对“恋上古诗词”这套书的兴趣。

摆在床头的原来还有钱钟书的《围城》,翻看两天后又被我送回书架了。这本书是我高中时的最爱,似乎读过了两三遍,如今想重温,但却很难再读下去了。因为书中的内容已太熟,没有悬念可以吸引我。而且内容也比较浅显,没有可以深挖的空间。而且我也不想做个《围城》的研究者,去写有关于《围城》的论文。

此时,我心中更加不解。这位把《左传》读了76遍的老师终究意欲何为?太爱?而是想做一位研究《左传》的专家?或者是肩负领导赋予的历史重任?否则如何有这么大的耐心和毅力?

她看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上中下三册的精装本,一共2426页。

一般读书,若是精读,我一小时25页左右,估计常人也差不多。而读文言文,一小时10页应该不算少了。

那么,读完这套《左传》需费时250小时左右。作为老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天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且抛去家务事不顾,每天能挤出两小时读书实属不易。

若以每天可以读书2小时计算,并且可以专门分配给《左传》1小时的话,那么读完一遍需要读250天,读76遍的话则需要250×76=19000天,19000天就是52年,而这位老师目前才40岁左右。

也许,她在出生十几年前就开始读《左传》了,真乃当代奇人也!

书读多了,如能使自己更通透且洁净,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如果读书使自己变得更虚伪更酸腐,那么这样的读书人绝对只是叶公。以书装逼是对书的亵渎。

看了她的朋友圈,我毫不犹豫地删除了她。

“《左传》已读了76遍!”如果她说的是真的,这样的奇人我万万没资格做她的朋友。如果她说的是假的,我则绝对不屑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别了,奇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