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神之廉颇

 咖啡随笔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廉颇之闻名,似乎多因“负荆请罪”这一故事。

这个故事由廉颇和蔺相如共同演绎。

而蔺相如的出名则还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

都说这两件事尽显蔺相如外交才华,其实却忽视了背后的军事博弈。

秦王之所以服软,并非因蔺相如三寸不烂之舌,而是双方军事实力基本旗鼓相当。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唇枪舌剑,廉颇则驻军边境,送别赵王时更是直言:“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

狐假虎威,廉颇才是蔺相如身后的那只虎。

且看廉颇前期战绩,可谓常胜将军。

前284年,名将乐毅同时担任燕、赵之相,联合秦、韩、魏,形成五国联军伐齐,大败齐军。

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

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

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邑成功占领。

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出兵进攻赵地阏与。赵将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秦军。不甘失败的秦王又发兵攻打几邑,廉颇率兵援救,再破秦军。

前261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郡。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

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长平之战爆发了。

当时,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而秦军历来善于突进急击,而攻势一旦受阻,进攻实力便被摧折。

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

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

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

两军长期相持,对于远征千里的秦军来说,实际上意味着走向失败。

相持近三年。秦军主将王龁长期求战不得,忧心忡忡。赵军主将廉颇老成持重,胜券在握,等待反击的最佳时机。

这时,猪队员来了。

这位猪队友就是很年轻的赵孝成王赵丹。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敢冒险,但也太激进。

赵丹求胜心切,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

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断粮,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都被秦军坑杀。

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实力被严重削弱,虽然秦国答应停战,但随时会卷土重来。

所以在长平之战后没多久,赵国便积极地进行外交活动。赵王按照大臣虞卿的建议,将先前许诺割让给秦国的城池作为礼物转手送给了齐国。

秦昭襄王见赵国违约不割六城,反而其他国家合纵对付秦国,在前259年,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

继长平之战之后,秦赵邯郸之战爆发。

此战,秦昭襄王志在必得,灭赵箭在弦上。

本以为可以很快结束这场战争,却遇到了赵国的激烈抵抗,秦军速战速决的想法破灭。

因为久攻不下,此后秦昭襄王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继续围攻邯郸,且不断调集兵力前往邯郸,使秦国在邯郸之战的兵力超过了30万人。

秦军采取围困邯郸城困死赵军的战略,赵军依然顽强抵抗,直到公元前259年年底,秦军仍未能撼动邯郸分毫。

长平之败后,赵军为何还有如此强的战斗力?

因为赵孝成王亡羊补牢,重新启用了廉颇。在邯郸之战中,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也散家财于士卒,鼓励士兵和百姓一起抵抗强秦。

邯郸之围近三年,赵国终于等来了援军。

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在邯郸城内的守军也主动出击,三面夹攻秦军。


秦军惨败,在邯郸之战中总共付出了30万大军伤亡的代价。

赵国终于转危为安了,但不久又被身边的燕国惦记上了。

前251年,燕王姬喜派丞相栗腹同赵国交好,栗腹回国后向燕王提议:"赵国的壮丁都死在了长平,遗孤还没长大,可乘机进攻。"

姬喜大喜,于是出动了两支军队,号称60余万,两千辆战车,命丞相栗腹率军进攻鄗城,副将卿秦率军进攻代地。

趁火打劫,姬喜这事做得实在不地道。

历经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的赵国只能硬着头皮,再来一场燕赵厮杀——鄗代之战。

赵孝成王发兵授甲,令年12以上都要从军,即十几岁的娃娃和六十多岁的老汉全都应征入伍,总算是拼凑了一支13万人的弱旅。

这支弱旅的统帅选谁呢?当然又是廉颇。

13万对60万,廉颇却是胸有成竹。

他深知栗腹好大喜功、有勇无谋,且燕军兵无战心、士气低落。便“以轻兵为锋,伏大军于后”。先示之以老弱疲惫之卒,隐其精锐,诱栗腹孤军深入,“栗腹既败轻兵,追之甚急”。廉颇知栗腹将来,再以事先埋伏好的精兵强将横向杀出,打燕军一个措手不及。燕军“及遇伏军即大乱。腹死斗不退,为乱兵所杀”。廉颇得胜的同时,另一路5万赵军也传来捷报。

鄗代之战,以廉颇统帅的赵军全胜而告终,杀死燕军主将栗腹,俘虏了副将卿秦,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

燕国被迫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

经此一战,赵王把封廉颇为信平君,并任假相。一代战神终得封君,这一年,老将军廉颇77岁。

前245年,83岁的廉颇继续发威,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

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年轻的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

为什么赵悼襄王这么做呢?因为他的伴读郭开说,廉颇居功自傲,有不臣之举,一旦率兵谋反,将无法控制。郭开为什么这么对廉颇,因为以前心直口快的廉颇得罪过他。

廉颇虽然年老,脾气还挺大,认为自己受到了排挤,一生气,就带兵攻把乐乘打跑了。

这事闹大了,赵国待不住了,廉颇便投奔魏国。

廉颇在魏国首都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廉颇想赵国了,赵悼襄王也想他了。因为秦军不消停,隔三差五地来围赵。

于是,赵惠文王就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表面是慰问廉颇,其实是看廉颇现状如何,是否还可用。

廉颇终于可以回国了。

谁知郭开又来使坏了,暗中贿赂使者,让他多说点廉颇的坏话。

赵国使者见到了廉颇。

廉颇当着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秀玩了,使者回去了,廉颇在家等消息,左等右等没消息。

原来使者是这样对赵王说的:"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

这话说得挺恶心人,赵惠文王也听明白了,廉颇老了,没啥用了。

回不成赵国了,魏国也只把他当成摆设,这事被楚王知道了。

楚王就秘密派人前往魏国,挖走了廉颇。这样,廉颇从魏国将军变成了楚国将军。

但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

啥意思?

“我还是想指挥赵国的子弟兵啊。”言下之意,他是不愿意指挥楚国士兵的。

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87岁那年,最终客死在楚国的寿春。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汉文帝刘恒如此评价他。

而汉代名臣冯唐对廉颇的评价更高:"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

一代战神为何落得客死他乡的下场?不知隐忍,不能制怒的缘故。

战神之吴起   战神之白起

参考文献:《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