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邳州盆景艺术协会刘坤泉会长的情感故事 | 胡敏

 文化佳园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清晨,庭院里,薄雾中,一个削瘦的老者在伺弄着一棵盆景。放眼望去,满园的盆景有的呈迎客势,有的呈冲天势,有的呈悬崖势,有的呈青春态,有的呈沧桑态。而每一棵树桩或配上嶙峋怪石,或配上微缩模型,贴上青苔都是单独的盆景。凝神某一个盆景就是一个由小见大的景观,堪称一首首无声的诗,一幅幅立体的画。而这些优美的盆景都出自这位老者点石成金的手。

      这位老者就是远近闻名有相当影响力的盆景高手,并担任着邳州市盆景协会的会长,及盆景艺术研究会主任刘坤泉先生。按说这位年逾古稀快八十岁的老人拥有这些优美的盆景作品和这么高的荣誉应该非常满足了,但是人们在他的眉宇之间总会发现淡淡的忧伤,知情人都知道他在怀念自己的老伴儿。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刘坤泉的家就住在邳州市文化馆西面的河沿上,房屋非常低矮。家境虽然贫寒,可二十一岁的刘坤泉已经是团支部书记了,面目清秀的他很有才能,吸引了不少姑娘的目光。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了刘老一生的婚姻命运。有一天,他的一位远房姑姑进城里来办事时见到了刘老的母亲,老姐妹俩见面通常谈到的话题都是儿女们的婚姻问题。姑姑得知侄儿坤泉还没有对象时,便主动把婆家的侄女余九环介绍給他。一个礼拜后,便将女孩带到了刘老家里。这个17岁的姑娘扎着一对辫子,性格温和、懂礼仪、见面后,她深得刘老父母亲的喜爱。

        由于和姑娘余九环只是在媒人的介绍下见那么一面,刘老早把姑娘的模样给淡忘了。后来,两封信却决定了刘老的婚姻。一封信是余九环的姐姐向刘老介绍了妹妹的情况,姐姐告诉刘老说自己的妹妹是排行老七(伤掉了老六)他们的家庭很在乎传统观念,重男轻女,连学都不让她上。只上了小学三年级,她就辍学在家里做家务活。第二封信是姑娘的亲笔信,她向刘老说明了自己的孤独苦闷。充满了对刘老在一起生活的渴望,触动了刘老的心决定娶她为妻。

       不久两个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后,两人克勤克俭的日子过得很幸福而又甜蜜。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夫妻俩勤俭过日子,里里外外操持着家务,把家里的大事小事打理得井井有条。随着夫妻生活开始,紧接着三个孩子的相继出生,给这个原本就很贫穷的家又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妻子把家庭重担都落在自己的头上,为了能俭省下饭菜给丈夫和孩子们吃,自己却经常饿着肚子。尽管带着吃奶的孩子,也为了养家糊口的丈夫,更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她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在大街上卖东西来补贴家用。她对生活充满向往,因为在她眼里认准了这个男人就是她的全部世界,为了这个家累死了也值。       

那时候家境贫寒,就刘老一个人三十几斤的口粮。生活艰难到每天连三顿饭都不能保障,没有吃饱的时候,再节约也只够吃半个月的口粮。妻子在做饭的时候首先都是先让刘老吃,等他吃过了就是孩子们吃,她排在后面,吃微薄的一点残渣剩饭,有时候甚至饿一天肚子,每天都是如此。开始刘老没有注意到,后来发现她天天见瘦。这时,刘老才发现妻子把好吃的东西都省给了他和孩子们。

       直到生产队将地分到户,吃饱肚子问题才算解决。那时候,种地刘老总感觉对家属很愧疚。分到了三亩地,为了弥补对老婆的愧疚,刘老从没让妻子下地去干活,农田活他全部包揽了。时光到了改革开放搞活的年代,有吃不了的余粮他们就开了个商店,生活就慢慢好起来了。       

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本以为幸福生活会从此开始。可惜天不遂人愿,正当夫妻俩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幸福。不知不觉中病魔缠上了刘老的老伴,直到后来妻子感到身体明显的不适。刘老非常后悔,为什么当时光顾工作不带她去看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开始忘事到后来严重忘事。这才带她到上海瑞金医院检查,报告出来后确诊了她就是脑痴呆。被医生告知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并且说这种病治愈极低。

       咨询很多大医院名医都说无法挽回,刘老为此非常伤心,从妻子病情确定到他恨自己没有对她尽到做丈夫的责任。起初几年,她头脑还能勉强清楚,但后来病情进一步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有人照顾护理。在外面工作的刘老看到妻子病情加重后,他毅然决然选择带着妻子在家里边养病,边研究盆景艺术。

        十多年来在照顾妻子的日日夜夜里,刘老心里总抱着希望。他带妻子去了多家医院,寻访很多名医、偏方,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但她的病仍未见好转。       

     刘老非常后悔光顾工作,少了对妻子的关心和照料。为了弥补对妻子的亏欠,他用细心照料和用心陪伴,释诠了对妻子深深的眷恋;他用质朴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十多年他用无微不至的照顾,释诠着"丈夫"二字的内涵。这个不善言谈男人,用坚持和执着,抒写着人间最美的真情。

       为防止妻子长期卧床后背生疥疮,刘老每天为妻子擦拭后背。为缓解妻子的病痛,他每天坚持给她做按摩,刺激身体各个部位神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不让肌肉僵化萎缩。生病卧床十多年来,妻子从来没有生过疥疮。她卧室干净,亮堂,没有异味。   

   病了十多年,妻子对生活就很踏实。回想照顾妻子的经历,刘老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九环是我的结发妻子,我有责任照顾她一辈子,我们的家才完整,看到她乐观活着,我就感到很幸福了"。 

       十多年来,每天早上刘老六点多起床,洗漱完毕,第一件事情就是叫醒妻子。待她穿好衣服,吃饭完,他抓紧时间整理家务。等上述一切准备好,已是八点多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刘老每天重复做着同样事情。有时因为妻子的病情夜间得起床多次,他睡眠加起来不到五小时。生活和经济双重压力,极大地透支了刘老的身体和精力。年仅五十多岁的他,看上去像六十多岁的老头。

       刘老照顾妻子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凡知道他的人对他悉心照顾妻子,一直让她生活在身体干净,住处干净,一切都干净,艰苦劳作照顾妻子,得到亲朋好友和邻居们的交口称赞。

       他帮助她刷牙,洗脸直到生命最后他都让她保持有尊严。他对她的生活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同甘共苦,这就是最真挚的爱情。丈夫十多年不离不弃,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真正的意义,邳州电视台百味人生专栏组为他们做了采访。制作十六分钟专题片连续播放一星期。刘老说,他妻子一生给他的太多了,简直让他不知道用什么文字来表达对她的感激。她给他一个温暖的家,每次丈夫出差在外,她总是千叮嘱万叮嘱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要早点回家。特别知冷知热,无论刘老在外面遇到什么不快乐的事情只要回到家立刻心情就舒畅。因为家里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妻子在相夫教子上很受邻居们的夸赞,她为人包容大度性格刚强,她给丈夫的远远超过丈夫给她的。她从不溺爱自己的孩子,每次对孩子们的教育很是严格,经常动粗,孩子们都很争气。在她含辛茹苦抚育下,儿女们都培养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带有她的秉性,大儿子是教师、书法家;二女儿是有名的心里咨询师,为低智商的孩子们办的学校是南京搞的实验基地;三儿子是开发网络科技的研发工程师,覆盖面很广。三个孩子都事业有成,与她妈妈第一任老师教导有方是割不断的。他对孩子们家风家训有条不紊。       

     徐州《都市晨报》曾对刘老有整版专题报道,其内容就是良好的家风、子女的孝顺,篇幅最大的就是刘老对爱人的悉心照料。孝顺的儿女们经常回来照顾病中的母亲,可有些事情是孩子们无法代替的。

       然而刘老再悉心的照顾也无力回天。有一天,妻子突然抓住刘老的手,叫他一声小林爸,可见妻子病在膏肓的时候心里俨然还装着自己的丈夫。说出这话后,不久她就离世了。

       妻子离世尽八九年了,刘老始终如一的把妻子的照片放在床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把床头妻子的照片看上几分钟,然后便黯然神伤地回想她跟着自己吃尽了人间的艰苦,嘴里喃喃的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说着说着泪水便充盈了刘老的眼眶。

       相濡以沫的故事说的是:即将干涸水沟的淤泥里,一对小鱼为了延续对方生命,不断相互向对方的嘴里吐水……。

       感谢古人创造出这么凄美的故事,而这故事正是生命和爱情的真实写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