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稿本是红楼梦的底稿:比高鹗刊刻红楼梦早22年,收藏者题签为证

 风吟楼 2022-11-04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画外音:扮演黛玉最漂亮的一位姑娘

被忽略的红楼梦真本:红学谜案百年无解,稿本给出惊天答案 》的第七讲

《新秦学》开山人首次推翻了学界以为“梦稿本”由“四个抄手”过录而成的说法,并否定了从多个版本反抄过来的“百衲衣”说。那么“梦稿本”的真相究竟如何?从何而来?需要我们重新界定,需要我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科学地研究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今天,本文从甲抄手的神秘存在,从“梦稿本”本身的独特性以及三位收藏者可贵的“题签”遗迹,再次举证:“梦稿本”是《红楼梦》第二作者的手稿定本。

一、四大特征举证“梦稿本”是《红楼梦》的手稿定本

第一大特征:抄写时预留行间距以待修改之用

抄写人尽力做到工整,字虽小,但行间间距比较大(每页14行或12行的格式抄写的),一看就知道,这种比较大的行间距是抄手有意预留的,说明抄手一开始就有修改的意图。这就是“梦稿本”不同于其它抄本的最大的特点。

我们知道《红楼梦》古抄本有十三种之多,但抄写时预留行间距以备修改之用,这种情况是“梦稿本”独有的。其它抄本都是尽可能用恭楷按底本逐字逐句抄写完,然后批书人看着看着有感而发,偶尔或眉批或夹批,却从无抄手有意给批书人预留批注空间。而“梦稿本”不同,从开卷第一回到一百二十回预留行间距是一贯到底的,而且抄写完成后再次修改时的大量修改文字充分利用了这些预留空间。

文章图片2

这种做派与过录抄本极不相符,恰恰与文学创作者创作作品时打底稿的风格极其相似。我们搞过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那专用稿纸的设置是8开纸中间印一个16开方格面,创作文字就写在中间的16开方格面上,四周的空间就是后期修改用的。“梦稿本”的行距预留的格式类似于这种搞创作用的专业稿纸一样。除了搞创作以外谁还留此空间,何用?版本过录更不要预留这种改稿空间,因为过录本的目的决定了无需后期修改,即便有修改那也是少量个别情况,压根就无需留空。

由此可以断定:“梦稿本”绝非是反抄过来的过录本,而是《红楼梦》原作者的手稿定本。从百二十回完整的抄写情况来看,“梦稿本”明显也有底稿,但这个底稿绝不是其它版本,而是“梦稿本”的初稿,或是第二稿。再从抄写完成后再次大量修改的情况,足见“梦稿本”是《红楼梦》的第二稿或第三稿,亦或是初定稿。

第二大特征:修改文字的总量堪称红书抄本之最

“梦稿本”的修改大多是对句子的进一步修饰或对细节的扩展深化,但修改字数之多堪称《红楼梦》各抄本之最。据红学爱好者的粗略统计:修改文字多达五万余,占正文版面文字的8%左右。这意味着多出来的改文相当于“梦稿本”的90个版面约7个章回文字。试想,还有谁对原作品如此有能耐、有必要、有胆量去大量修改呢?这不正是《红楼梦》作者自己在创作修改吗?!

文章图片3

“梦稿本”也许是《红楼梦》的第二稿或第三稿,亦或是初定稿的再修改。除了作者自己还有谁敢如此大改特改?!我们现在看到的杨藏本“梦稿本”的旧本文字可以说已近完美,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语言描述都已经够完整的,然而这个甲抄手为何还要大费周折费时耗力再改再修更求完美呢?只有一个理由:他就是原作者自己!因为文学作品是永远也改不够的!再说对作品的补衲再修是每一位优秀作家必用的饰修功。所以我要说,舍其作者还有谁?!

第三大特征:乙、丙俩抄手抄写的十二个章回基本无改

“梦稿本”还有一个特征。红楼梦稿本即“梦稿本”绝非是专家们说的那样,由多个抄手从多个版本反抄过来的,绝对不是!因为第六讲我们讲过,“梦稿本”是甲抄手一个人完成的包括再次修改。就专家们说的所谓“甲乙丙丁”四个抄手中,除了丁抄手收藏家杨继振后期补抄的缺失部分以外,“乙、丙”两个人帮忙抄了总共十二个章回文字以外,其余全部由甲抄手独自完成包括再次修改。

文章图片4

从“乙、丙”两个抄手抄写章回的不连贯性和随意性可以断定他俩不是专业抄手。乙、丙两个抄手帮助甲抄手抄写的十二个章回文字,虽然也预留了行距,但基本无改。这种现象说明了:甲抄手心里有数这十二回改动不大,才放心给乙丙俩抄手帮忙抄写了,其余全部由自己抄写包括修改也是自己完成的。此种情况更能体现“梦稿本”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完整性,更能说明“梦稿本”就是《红楼梦》作者的手稿定本。

第四大特征:“多”字用法保留了作者可贵的历史痕迹

“梦稿本”里还有一个更加独特且神秘的“多”字用法,用“多”字替代“都”字的这种用法,是一种典型的东北方言和南方俚语。“梦稿本”文本中除了表达绝对数字时用“都”字以外,其余皆用“多”字替代了。例如“世人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我和二姑娘四姑娘不会作诗”,“田庄折变了”,“家中还殷实”等句中的“多”字用法,这种“多”字用法你在其它所有《红楼梦》古抄本中看不到的,因为后期过录抄写时将此“多”字皆改为“都”字了。

文章图片5

《新秦学》开山人最新推出的研究结论:这个“多”字用法是《红楼梦》前身《石头记》作者的一个习惯用法。“梦稿本”完整保留了《石头记》原始作者的这种独特的习惯性的“多”字用法。这为我们研究“梦稿本”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的历史证据。整个“梦稿本”中“多”字用法的章回(包括“多”“都”并用章回)比“都”字章回还要多。

另外,“多”字用法的研究中不包括杨继振收藏时补抄的十章,因为此十章是杨继振后期从程乙本或程甲本补抄的。由于程高本刊印时“多”字全改成了“都”字,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程高本中除了个别未改净的“多”字之外全是“都”字。至于缺失部分的旧版或原版是“多”字还是“都”字,真相不得而知。十分遗憾!

文章图片6

接下来我们从“多”字章回的存在形式举证“梦稿本”真相:

1、“多”字用法在前八十回有,后四十回中依然存在。这种情况说明:“梦稿本”的形成绝非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截然分开,而是一气呵成的一个统一体。

2、“多”“都”用法分章回存在的这种情况说明:“梦稿本”虽然是甲抄手全面完成,但从“多”“都”分章存在的情况,足见“梦稿本”还有底稿。这个底稿正是“梦稿本”的第二稿或第三稿,前面说过“梦稿本”也许就是初定稿。

3、有的章回中“多”“都”并用的情况说明:有两个作者。

4、有几个章回中甲抄手将“多”字改成了“都”字;“多”字章回刚开始的几章中出现了脂批,后又将脂批涂了。以上两种情况说明:《红楼梦》由两个作者完成。“多”字改“都”字的这种“多”先“都”后的顺序说明,“多”字用法的作者乃是《红楼梦》前身《石头记》的作者,后者乃《石头记》的基础上编纂补衲再创作写成《红楼梦》全书的第二作者。(相关内容开山人在头条曾发文多篇,在此不赘。)

二、“兰墅阅过”四个字将“梦稿本”的成书年代锁定于乾隆年间

“梦稿本”第七十八回回末有“兰墅阅过”四个字,“兰墅”是高鹗的别号。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月十七日,去世于约嘉庆二十年(1815),享年57岁。还有,程小泉(程伟元)和高兰墅(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行“程甲本”,次年(1792年)刊行“程乙本”。

文章图片7

这些足证:“兰墅阅过”四个字将“梦稿本”的成书年代锁定在了乾隆年间,说明“梦稿本”是乾隆年间的遗稿无疑!这就是当时专家们将此本定名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的原因。“乾隆年间”这个历史年份给我们提供了“梦稿本”成书的下限时间,“乾隆年间”,十分可贵!太重要了!

三、“己丑秋月”的题签将“梦稿本”的时间直往前推了22年

接下来请继续看,“梦稿本”本身还带着更为珍贵的成书年代更早的历史标签:

“梦稿本”除了影印出刊时新加的封面而外,还有三个研究价值极高的题签封皮,也就是说从第二页开始就是原本封面题签:

第一个封皮题签:“红楼梦稿本,佛眉尊兄藏。”(梦稿本最早的收藏者)

文章图片8

“梦稿本第一位收藏者的题签:”“红楼梦稿本,佛眉尊兄藏。”

第二个封皮题签:“红楼梦稿,己丑秋月,堇堇重订。”(梦稿本的第二个收藏人)

文章图片9

“梦稿本”第二个收藏者的题签:“红楼梦稿,己丑秋月,堇堇重订。”

第三个封皮题签:“红楼梦稿,咸丰乙卯古花朝后十日,辛白于源。”(收藏者杨继振之友)

文章图片10

“红楼梦稿,咸丰乙卯古花朝后十日,辛白于源。此人乃最后一个收藏者杨继振的朋友。”

将收藏者的题签严格按照前后顺序排在了“梦稿本”影印本的封皮,明确表达了杨继振对收藏者的尊重和对收藏历史真相的看重,堪称收藏家风范。这对于我们后来者研究“梦稿本”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依据。

按照这三个题签的排列顺序,我们得知杨继振是“梦稿本”的最后一个收藏者,在他之前还有两个收藏者。不同的三个年代的三位收藏者,都将此本称为“红楼梦稿本”或“红楼梦稿”,虽然叫法一样但所指定义异同。

虽然杨继振和他的朋友于源,就因为书中有“兰墅阅过”四个字,所以误以为此本是程高本的定订手稿,故题签“红楼梦稿”。这充分说明他们对《红楼梦》“程高本”的刊印过程以及它的刊印底本了解不够。仅凭对“兰墅阅过”四个字的无限度放大,致使对前两位收藏者的“题签”意思完全误解了。这就是杨继振跟前者的叫法一样而想法不一样的真正原因。

那么,前两位收藏者的题签“红楼梦稿本”所指究竟是什么?告诉你,他们两个认为这个本子它就是《红楼梦》的稿本,所以叫“红楼梦稿本”。再说程高刊刻本的过录本只能叫底本而不能叫稿本,所谓稿本那就是作者的手稿或底稿。

开山人在此可以肯定地说,前两位收藏者的题签“红楼梦稿本”所指绝非程高刊刻本的底本,是因为他们两位收藏这个本子的时候,“梦稿本”中还没有“兰墅阅过”这四个字。所以说前两位收藏者的“题签”所指一定是《红楼梦》的稿本。

文本举证:我们先说第二个封皮题签:“红楼梦稿,己丑秋月,堇堇重订。”

“堇堇”此人是梦稿本的第二个收藏人,他在题签中留下了两个重磅信息:

第一、“堇堇重订”,名叫“堇堇”抑或是别号的这个人,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收藏者,他对这个本子“重订”过。“重订”是什么意思呢?“订”是改正、修改的意思,“重订”就是重新修正著作之意。单纯收藏者哪怕是收藏家,他有什么必要和资格重新修正别人的著作呢?即便是对某一古本进行抄写、过录的本子也只能叫作“抄本”或“过录本”,绝不可能出现“重订”之人。而且,此人还不是首次修改,他这是再次修改或多次修改,如此才可谓“重订”。试想,谁会对这个本子进行多次修改呢?谁才是“重订”者呢?此人正是作者自己!他就是“梦稿本”里的“甲抄手”。

第二、“堇堇”此人“重订”时将这个本子定名为“红楼梦稿”,明确地告诉我们此本就是《红楼梦》的底稿或稿本。可千万不要像杨继振一样误解成程高刊印本的手定稿。可喜的是“堇堇重订”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年纪铁证:“己丑秋月”!

古人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以60年为一个周期循环。例如这个“己丑”的年份每60年才会出现一次。大清从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年往后退,到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年,总共出现过四次己丑年。这中间两个就是乾隆己丑和道光己丑年。那么这四个“己丑”中究竟哪一个才是“堇堇重订”时的“己丑”年秋季呢

文章图片11

我们在“梦稿本”中看到了“兰墅阅过”四个字。兰墅即高鹗,程、高刊印程甲本的时间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次年(1792)刊印了程乙本。这说明“梦稿本”是乾隆年间的遗稿无疑,白纸黑字,此乃铁证。按照这个时间界点我们可以断定:“堇堇重订”时的“己丑”年,毫无疑问就是乾隆己丑(1769)年。此年份比程高刊行《红楼梦》的年份(1791年)还要早22年。一大惊喜矣!(此内容由于字数过多另文讨论。)开山人将三个收藏人的笔迹发出来,感兴趣的还可比对一下,比对之后你对开山人的论点应该是深信不疑。

四、僧人佛眉的题签将“梦稿本”直推到“甲戌本”之前

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那就是比“堇堇”还要早的一个收藏者即第一个封皮题签者,“红楼梦稿本,佛眉尊兄藏。”此题签虽没有留下年纪,但从三个收藏者的前后顺序足可断定:僧人佛眉的收藏时间在“堇堇重订”之前。据有人考证佛眉乃康熙年间的一位僧人(待考!)

文章图片12

“堇堇重订”的题签年纪“己丑秋月”,我们得知“梦稿本”早在乾隆己丑(1769)年前就已经在社会上流传了,在程、高刊刻红书之前22年。而且,那个时候已经将这个本子称为《红楼梦稿本》,以佛眉题签为证。这第一收藏者佛眉的题签将“梦稿本”直推到“甲戌本”之前了,什么概念?(此内容由于字数过多另文讨论。)

文章图片13

回首再思:“梦稿本”的那个神秘人物“甲抄手”,几乎一个人完成了整个“梦稿本”的抄写工作,且独自完成了再次修改的全部工作。而且这些事情发生在程伟元和高鹗刊刻《红楼梦》之前二十年之久,甚至更早。

说明,这个神秘人物“甲抄手”他并非抄手,而是《红楼梦》的准作者!“梦稿本”是作者从初稿或第二稿誊清过来的初定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