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的雨

 海倫在台灣 2022-11-04 发布于中国台湾

每年要过万圣节的时候,似乎就是台北雨季的开始。陆陆续续飘雨的日子逐渐成为城市的标准配色,灰白斑驳的天空很像中国传统的饱赋诗意的水墨丹青,清新淡雅、出神入化。不知安藤钟雄是看到中华古典水墨画还是看到台北冬季的天空才爱上清水模的。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窗外也是阴阴沉沉,飘着丝丝小雨。想来李子恒应该也是在台北经历了若干个潮湿的冬天,看过了无数次清水模天空,才写出那首经典老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吧。来听听周惠版本的感受一下,只是那个杨什么聪,你那段能不能唱快一点。

在经历了只有一个晴天的七天之后,很高兴又迎来新一轮的复制粘贴——下周依然如此。

台湾有一种冰品甜点,叫“绵绵冰”,我想起名的人不知是南部人还是北部人。如果是南部,那有可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他的灵感;如果是北部人,不排除是冬天连绵的雨季给他的灵光一现。

台北的雨大部分是细细的雨丝,很温柔细腻,轻如蚕丝,而且下下停停,偶尔还会出太阳。除了台风天,很少会见到大雨如注的景观,也很少听到瓢泼大雨打在窗上噼噼啪啪的声音。

台北的雨不像中国西北、东北的雨,雨点很大,一场雨可以下得惊天动地、酣畅淋漓;台北的雨很像英国的雨,大概是小岛专属产品,她经常会让你在打伞还是戴帽子之间犹豫;小岛的雨也有很大的迷惑性,让你似乎不想加速快跑避雨,结果当然是无声无息的湿身;小岛的雨让你相信古代水墨画和唐诗宋词里的江南,下的就是这种雨,无声的,淡雅的,隽永的,又是深刻的。

“润物细无声”的诗句真挺切合的。老歌《无声的雨》也很有台北特色,不知杨立德是否一样是看到台北的雨触景生情,而后酿出佳作。


我家小朋友第一幅画画的就是雨。她坐在车上,看到雨丝落在车窗上,没有一点声音,雨点在玻璃上画出一条条细细的斜线。她一路都在安静又专注的看,和雨一样没有声音。回到家她马上用铅笔在一张A4纸上画满了细细的斜线。我问她画的是什么?她抬起头,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和我说:雨。她那时还不到2岁。

从此,台北的雨让我的心变得无比温柔。即使雨季里最让小朋友喜欢的是妖魔鬼怪的万圣节,我依然觉得冒雨讨糖被别人惊吓是别有一番诗意的。况且今年万圣节,漫天阴沉,天母“搞什么鬼”活动开始,直到狂欢时刻,知时节的好雨都没有下下来。

万圣节是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几乎要和儿童节并驾齐驱了。台北的活动很多,小朋友打扮一下,拿着糖袋就去讨糖了。我很感恩每年天母举办的万圣节活动,给了小孩非常美好的童年。她们拿着袋子,挨家商圈领糖果,发糖的店家非常热情,很多家长和小朋友超级有创意,让一个下午充满欢乐。

台北雨季最多打卡的景点大部分是室内的:泡汤屋、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商场、餐厅、各种室内运动场馆及文艺场所,都是雨季的绝佳选择。你的目标若是想不呆在家里,有无数的选择可以让你不Care天气。

我想一个城市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让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感到舒适,让他们可以在这个城市从青年走过中年,愿意安详地度过晚年——台北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她可以让你心甘情愿地生活在这里,无论什么样的天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