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马放鹤僧小史:东晋禅林名士支遁的一生

 花间一酒壶 2022-11-0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时至东晋十六国,佛教中国化取得了重大突破,支遁所创建的士大夫佛教即是其重要标志之一。

支遁,字道林,世称林公、支公等,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祥符区有陈留镇)人,一说林虑(今河南安阳林州市)人,生于晋愍帝建兴二年(314)。

图片
清 任颐《支遁爱马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庄子·德充符》说兀者王骀无形而心成。支遁也是如此,因家世事佛早悟佛理,加上容貌丑异,唇不掩齿,便在二十五岁时出家为僧。不过,即使是在“名士的教科书”——《世说新语》中,支遁也是教科书级的存在。作为一名僧人,支遁何以成为名士中的战斗机?

图片
《世说新语笺疏》(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首先,双眼黯黑有神,谢安谓其“黯黯明黑”,王羲之叹其“器朗神俊”。魏晋人物品评重形美,但更重神美。支遁因此具备了自己作为名士的先天优势。

其次,养马,不为乘用,只为“重其神骏”;好鹤,先剪翮后放飞,颇见情意。支遁因此形成了自己作为名士的logo。

图片
唐 韩幹《神骏图卷》中的支遁形象(辽宁博物馆藏)

再次,长于品评,辩才无碍,佛学、玄学、文学兼擅。在玄学上,以逍遥新义而得“支理”之誉,王濛以为沙门中的王弼、何晏;在佛学上,创即色宗,慧皎以为可追踪马鸣、蹑影龙树;在文学上,倡言即色游玄,玄言诗因此新变,山水诗因此渐盛。支遁因此成就了自己作为名士的高配。

居于吴县支山寺和会稽灵嘉寺时,支遁或在建康,或在会稽,与诸名士清谈、交游。清谈场上,支遁活跃异常,谈玄学,谈佛理,均能标新立异,叙致精当清丽,辞藻新奇挺拔。所谈之人,有服丧守孝的车骑谢玄,有疾病新愈的小儿谢朗,不一而足。谈兴所之,竟至为谈而谈,不但以对方“不苦”为恨,甚或借利口伤人,如讽刺王徽之兄弟等像一群白颈乌但闻哑哑叫声,如质问王坦之皮囊中装的是什么尘垢。虽得逞一时之快,却也招致侮辱,谢万谓其须发不全,王徽之更谓其唇齿偏亡。

图片
约在永和九年(353),支遁来到剡县(今浙江嵊州市、新昌县一带),先后在沃洲、石城二山创建佛寺,教授徒众,著述立说。

升平五年(361),支遁应诏入京,住建康东安寺,讲《道行波若经》,令僧俗钦敬,朝野悦服,将近三载而上书告辞。浙江余姚坞山里,支遁触景生情,想念以前谢安来访之状。石城山栖光寺中,支遁闻同学法虔亡故而伤神。太和元年(366)闰四月四日,支遁在所住作《切悟章》,落笔而卒,享寿五十三岁。

“掀开整篇的中国佛教史,想找出像支遁这样,在佛学上开创了新说,在玄学上发展了新义,使同时代的学术界、政治界人士无不敬服,乃至帝王、宰相都钦崇的人物,实在很难。”(林传芳《支遁传考略》)支遁终其一生竭尽才智,以清谈、讲经、诗文创作等多种方式致力于建构士大夫佛教体系,开创了佛教传播的新局面。

图片

中国第一位有诗文集传世的僧人,
开创诗歌创作与佛教思想交流之先河;
身披袈裟的清谈名士,长于品评,辩才无碍,
兼擅佛学、玄学、文学。
《支遁接受研究》,佛教中国化之微缩史。
图片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支遁接受研究》
张富春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877-9
128.00元

内容简介

图片
《支遁接受研究》一书从“佛教中国化之肇启”、“支遁与佛教中国化之重要进展”、“支遁形象之接受”、“支遁传说之接受”、“支遁著述之接受”等方面,将关于支遁个人的研究放入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大背景,涉及政治、宗教、哲学、文学等多个方面,视野广阔,文献丰富,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佛教融入中国社会的历程,可谓具体而微的佛教中国化研究。

作者简介

图片
张富春(1969—),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佛教中国视化阈下支遁接受研究》一项、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两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在《清华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中州学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二篇;出版学术专著《支遁集校注》《中国古代祈财信仰研究》《中原地区妈祖文化研究》《清·吴见思〈史记论文〉研究》等四部。

目录

图片

向上滑动阅览

绪  论

第一章  佛教中国化之肇启

第一节  奉祀、阐释之中国化

第二节  佛经翻译之中国化

第二章  支遁与佛教中国化之重要进展

第一节  般若经之传译与般若学六家七宗

第二节  支遁士大夫佛教体系之建构

第三节  支遁诗文创作及中国文学之新变

第三章  支遁形象之接受

第一节  《世说新语》:身披袈裟之名士

第二节  东晋南朝诸僧传:渐成绍明大法之高僧

第三节  唐代诗文:渐次符号化为美称僧侣之典

第四节  支郎所指之演变

第四章  支遁传说之接受

第一节  传说之为事典

第二节  传说之为遗迹

第三节  传说之为绘图

第五章  支遁述作之接受

第一节  南朝以迄隋唐佛教法集之收录

第二节  南朝以迄隋唐著述之称引

第三节  明清之辑钞支遁著述

第四节  明清之拟作支遁赞佛咏怀诗

结  语

内页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统筹:一北;编辑:白石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