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汨罗水名变地名,汨罗来由成谜团。

 汨罗江屈原文化 2022-11-04 发布于湖南

汨罗地名演变

认定河泊潭是千古公论的屈原沉江的具体地点(汨罗渊)是清光绪年间。其《湘阴县图志·卷二十二·水利志》载:“河泊潭在鸭舌港西北,见洪武册,一作河步獭潭,据盛宏之《荆州记》:罗县北带汨水西流注湘,去县城三十里名屈原潭,《水经注》汨水又西为屈原潭,即罗渊也。”“正古屈原潭也。”

今天磊石山、玉笥山南,营田黄陵山(湘山、边山)、河市狮子山北,罗城西所包围的一片区域,明代前就是一片水域,有“三十六坪,四十八汊”之称。而这个坪,指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沙洲和土墩,汊指的是如网状的河流和湖泊。至今还留有的坪有晒尸墩、金沙洲、青洲、大洲;湖泊有古湖、黄湖、荞麦湖、莲湖、香炉湖、枫林湖、茨塘湖、狄湖等;河流有河市河、灰滩河、黄金河、大湾河、土星港、古塘汊、青港、沉沙港等;长江、洞庭枯水季节洲和沙滩会露出水面,丰水季节则跟湘江连成汪洋之水域,本来就是青草湖东汊,是湘水之中的湖泊,故而历史记载罗子国迁“湘水之阴”,就是湘水之南说,湘阴是因位于湘山之北而名,今天继续沿用此说法,是保留罗子国的悠久历史。按今天的湘江而言,如果屈原管理区的湖泊不是湘水,而是㵋水的话,那么就会称㵋水之阴或者罗水之阴,这道理是明显的。说明屈原区境的湖泊都是湘水。

仔细考察文人们认定郦道元汨罗江汨水源流说的时间,当在清代这段时间。这主要是洞庭东汊的地理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之故。

根据《湘阴县图志》记载,乾隆五年后江西移民大量集聚湖南境,罗城西也来了黄、谢、彭、湛、胡、熊、周等几支人口规模较大的移民,再加上湖北、河南移民也来到此地,围垦了公悦、大洲、三合等大院落,将罗城西东汊大洲的三分之一变成了陆地,大洲是沙性土壤为主,入湘的两大河口罗水和河市河(汨水)明显地露出5-10公里之长。

因此清时李元度来此考证出来一条源自岳阳县的一条“罗水”(卢水),清《岳州府建置沿革考》云:“卢水,在县西北,发源卢山,南流入汨,以其经古罗县又名罗水。《风土记》云:洞庭之南罗水出焉,故罗县在其上。”说得很清楚,宋代《风土记》知道汨罗、汨罗江均为汨罗渊,而罗水经过汨罗渊。岳阳县而来的罗水实际上是卢水,卢水改称罗水的理由,是因为卢水进入了罗城北的罗水,卢水从双江口入罗水。正跟㵋水入汨渊被水经改称了汨水一样,这是李元度发明的罗水。此说曾经受到他的亲家郭嵩焘的质疑。实际上是卢水入了罗水才叫罗水,其上还是称的卢水,这是很显然的。

李元度的罗水说没有影响《湘阴县图志》罗水、汨水标注。因为罗水汇入的还是罗城北的罗水,合流后百多米又分开了,而汨水被标注到了罗城南了。此罗水合的还是罗水,没有称之为汨罗的道理,这条罗水没有影响古人,但严重误导了今人。所以有人想当然地写出“汨水、罗水在双江口合称汨罗”之误导,进而将汨罗江的概念向上而溯。为古罗山变成汨罗山之“讹”而打下理论基础,进而为论证屈原墓在汨罗山提供说法,其实这也是有违常识的错误说法。

清《一统志》所以记载:“至屈潭复合,故曰汨罗。”特别说明汨罗是江名,从什么地方称江?汨水罗水“复合”屈潭后称汨罗江,排除了双江口的讹传,这是认定《水经注》屈潭后叫汨罗的口径。所以河泊潭独立名为汨罗江有2000多年历史,这点是任何时期也否定不了的。

所以为进一步了解历史真相,有必要了解汨罗山、玉笥山的旧地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汨罗江的秘密。

我们知道屈原潭汨罗渊距罗城三十里,玉笥山就在左边。说明玉笥山其实就在今凤凰山的西南。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记载:“玉笥山,在县北七十里,汨水西流经其下,有屈潭,亦曰罗渊,屈原放逐自投于此。隋置玉州, 盖以山名。其相连者曰汨罗山,以下临汨罗江也。又磊石山……”玉笥山、屈潭、汨罗山、汨罗江、磊石山,从东到西非常清楚地载明了具体地点。汨罗山、玉笥山正是今天凤凰山凤凰台南的两个山头,两山全长大约六里之长。此据汨水和汨罗江写得很分明。玉笥山下是汨水,屈原潭、汨罗山下是汨罗江。同时说明玉笥山、屈原潭、汨罗山在一个地方。屈原潭是其中心之地。

查看《明史》《一统志》《通志》均将玉笥山、屈原潭、汨罗山定位在“县北七十里”这个距离上,可见纪要是有依据的。

汨罗山、玉笥山都在河泊潭,河泊潭哪有不成为古代纪念屈原的中心地之理?

从汨罗地名来看来,第一个地名是凤凰山上《水经注》所记的汨罗戍,此驿站所落之山上汉代始建、唐宋元明清时代陆续重建的屈原庙都称为汨罗庙,而且是屈原正庙;元代出现汨罗山名,明清相关史册中均记载此山上有屈原庙、屈原墓,因为屈原墓在汨罗山上。但要说明的是此屈原墓不是十二疑冢,是唐代明确立碑的屈原墓,今天的汨罗山是清代光绪年后因十二疑冢将罗山改称为汨罗山是无疑的,罗城北称罗水是千古公论的,其山就是罗山是天经地义的。

但乾隆十九年之后,将故渊汨罗庙和招屈亭、独醒亭、濯缨桥(玉水之桥,证明玉笥山在屈潭之左)整体迁移到了屈子祠,此地离故渊屈原潭汨罗渊二十多里,山头旧称名山,因与玉笥山同一山系,也称之为玉笥山。屈原墓一直留存于汨罗渊北,黄世宗曾经在此立屈原墓碑,并说明2000多年并无十二疑冢之说。

河泊潭,应该是地方俗名。清代学者郭嵩焘认为应称河伯潭,所以他写了《河伯潭》一诗。为什么河伯名到了汨罗渊?后人又将之作了潭名?考河泊潭名出现在清代光绪年间,而清代是传说故事的“文创”高峰,如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头等。有人认为屈原常常在此祭河伯之神,保佑出湖的渔民,故而称之为河伯潭,音变为河步獭潭(像平江方言)、荷包潭、河泊潭。

本人猜想的原因是因为汨罗庙迁移到了今天的屈子祠,汨罗名自然带到了此地。故而再将故渊称之为汨罗渊,容易影响屈子庙的“正统”。就像今天定“汨水、罗水双江口汇合称汨罗江”、“屈子祠旧地址无考”、明代移建的南阳寺为屈原故宅一样,是后人所进行的历史篡改,以保留乾隆屈子祠和六六年“出生”的汨罗“正统”,而不惜将汨罗前2000年历史埋没。

因汨罗庙迁移成屈子祠,故而汨罗名也开始东迁。民国六年建设粤汉铁路时(1918年)罗城西的火车站名为汨罗站(实归义地),这是因汨罗名比较出名之故,其实汨罗定位郭嵩焘云:“汨罗在罗城西。”1958年之前的汨罗名一直存在在屈原区。如1949年曾在河市街设立汨罗办事处(罗城地),1958年围垦农场的工程名就称《汨罗围垦工程》和《汨罗江围垦工程》,但1958年定名为屈原农场,放弃了汨罗农场名,1966年屈原农场改称为汨罗江农场(1979年复名屈原农场),同年设立汨罗县,县城地归义,地名也再次得到扩大。汨罗市因此说因汨罗江而名,说法不确,实际上汨罗江是因汨罗而名。汨罗是河泊潭,是汉代命名汨罗的地方,其地为汨罗的历史比汨罗市早了2000多年。

河泊潭位于屈原区凤凰乡河泊潭村春江嘴地,在今汨罗市行政版图内,正确解说历史,并不影响今天的汨罗概念。因为今天的汨罗和汨罗江都是因为纪念屈原而泛指扩大而来的结果,由一个小汨罗(河泊潭),变成了一个大汨罗(汨罗市),更加利于屈原文化弘扬。

清朝曾在汨罗渊立石碑说明是屈原沉江地,此石碑今已不见。1981年,河泊潭被公布为汨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标志:“河泊潭又名屈潭、沉沙港,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目睹楚国危亡,痛不欲生,遂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此处怀石投江殉国。”

此地应该升格成为“古汨罗江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才能与著名的汨罗江相配,因为这条汨罗江(平江河)才是新汨罗江的母体。

2009年,当地百姓自筹资金在此新建“怀沙亭”,用来纪念屈原。由中国著名诗人、篆刻家弘征题字、撰联。南联:九畹滋兰畔共吟荒草地,三尊奠醊峦间翔舞凤凰枝。北联:招赋万方怀汨水,伤心千古吊沉沙。为汨罗江端午之时中央省市媒体首拍之地。相关屈原节目的取景之地。

实际上河泊潭又名罗渊、屈潭、汨罗、汨罗渊、汨罗江,而没名过沉沙港,沉沙港在另处,只有一条分流在河泊潭通沉沙港。河泊潭名也是清代产生,故石碑应该立的是汨罗渊,而不是河泊潭。

1958年10月,湘阴县实施汨罗江围垦工程,炸开与玉笥山相连接的周家垅,将泛指的汨罗江改道从凤凰山、磊石山北入湘水、洞庭,而两水复合后的“汨罗江”滴水不漏全部围垦进了屈原农场。

从古今真相而论断,汨罗也好汨罗江也好,都是因为哀悼屈原而产生的一条“一江千古属斯人”的河流。

根据相关历史史料分析总结,磊石山和屈原河泊潭汨罗渊地集中留下了清前所有汨罗江屈原文化原生遗存,如磊石庙、汨罗庙、屈原墓、屈原潭(汨罗渊)、屈原故宅等多达44处。

屈原在河泊潭玉笥山落脚,在河泊潭沉江,在河泊潭汨罗戍(山)安葬,完成了屈原在汨罗江完整悲壮而又辉煌的最后人生,自此也产生了一个“自古端午为屈原”的节日,河泊潭也成为屈原灵魂的归属之地。

正是因为郦道元把汨罗渊当成了汨水而错改㵋水为汨水,一场美丽的错误,也就产生了今天美丽的汨罗江。

今天的汨罗江,在大家的概念中都比较清楚。这条汨罗江是今人沿用《水经注》之汨水之说而从湘西修水命名而来的一条江的统称,或者说是汨罗江的泛指,并说屈原自沉汨罗江。

其实屈原并没有沉这条汨罗江。因为1958年之后,屈原所沉的汨罗江全域围垦进了屈原农场,屈原的汨罗江名字被改称了平江河。

所以今天的这条汨罗江,对研究屈原生前所居、所沉的地方没有了地理上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楚立屈原庙、汉立屈原庙、屈原墓也失出了地理判断上的参考。但这条汨罗江,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汨罗江。

所以为保护屈原在中国版图上的汨罗江,得用古汨罗江的概念加以区别。因为在旅游热的带动下,凭借新汨罗江,平江发明了屈原自沉在其境内的澄潭之说;汨罗市凭借1966年所冠的汨罗名,发明了屈原自沉“大丘湾”、“江墓潭”说。平江是民间所为,而汨罗两个地方之说,是两位专家论证屈原墓在什么地方的辨析之时为“自圆其说”而推翻“屈原潭(汨罗)去罗县三十里”的千古定论,而进行的“权威”性的另一种臆想的新的发明。

他们均没有读懂“沅湘之玄渊”“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之语。

试想专家都找不到屈原自沉的“汨罗”,让普通老百姓到什么地方去找屈原的“汨罗”呢?所以唐代开始纪念屈原的“汨罗庙”“屈原墓”被“屈子祠旧地址无考”一句话就打发掉了。因为不无考,就会找到屈原墓的具体地方,因为历代文献记载,屈原墓与屈原庙在一起。如果这个地址找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十二疑冢之说,就没有任何“神秘”的价值了。

这条屈原自沉的汨罗江(今称平江河)其实还在汨罗市行政版图内。澄清历史真相,并不影响汨罗市屈原文化传承,而且更能增加其文化内含。如黄陵山二妃文化和磊石山龙文化,不是把汨罗江文化做得更大更远么?

历史就是历史,如果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汨罗江的前世今生必须向人民讲清楚。它不但影响到《楚辞》的研究,因为屈原生前的居住地、楚辞的写作地就在此处;更影响到屈原文化的传承,如端午龙舟,人民就是在此地交给屈原的。

凤凰山的汨罗山和玉笥山是一处有着2000多年公祭屈原历史的正庙汨罗庙所在地,屈原潭、屈原墓、屈原庙“三体”同框,“灵归于泉,尸归于坟,魂归于祠”的一个地方,旁边玉笥山上曾经还有一座屈原故宅。

这个地方是公祭屈原的原始之地,比屈子祠历史早了2000多年,如果把这个地方埋没了,何来弘扬屈原的求索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