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邦佐与宣德铜炉和佛像

 馱夫 2022-11-04 发布于福建
吴邦佐与宣德炉如影随形,吴邦佐因宣德炉为世人所知,宣德炉因吴邦佐更显神迷。

宣德炉的缘起


明宣德三年(1428年)初,暹罗(今泰国)进贡了几万斤风磨铜,这触发了当朝宣德皇帝改善郊坛、太庙及内廷之鼎彝陈设的想法,于是决定用这些优质黄铜铸造一批精品陈设之器。为保证铸造质量,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官员吴邦佐,参照宫廷内藏的柴、汝、官、哥、钧、定等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进行设计和监制。共铸造出三千多只极品香炉,宣德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监造了整个制作过程,这批御制的铜炉被称之为“宣德炉

吴邦佐


他是宣德皇帝指定的制作这批鼎彝陈设之器的设计、监造工部官员。但由于他的名字“吴邦佐”是因为在部分宣德炉的底款上出现才被世人所知,所以他也引起了后世巨大的争议。或认为他就是《宣德鼎彝谱》中所记载参与宣德炉铸造的工部官员名单中的工部尚书吴中,他在朝廷制造工程结束封炉停造后不久,即召集当时铸炉工匠技师多人,将剩余各种原料用来仿制宣德炉,并落上自己名字为款。由于所用工艺、形制一致,只材料稍欠,亦被归属真品宣德炉;或认为他是明后期制器名师,有其名的器物珍品也是上乘之作;或认为其名字就是伪造的,有其名的器物当然也是伪品…… 所以,“吴邦佐”给“宣德炉”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至今未揭。

据说宣德炉的制作十分考究,材料、形制、色泽均可谓无与伦比。明后期大收藏家项元汴(子京)论宣徳炉共有四色最称雅美:鎏金仙桃秋葵栗壳仿古青绿。明末清初文人冒辟彊《宣炉歌注》赞曰:“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因为真正的宣德炉无法逾越,后世仿宣不绝,真假难辨,导致宣德炉已不是特指,而成为泛指这种形制的铜炉即为宣德炉。

不可否认的是,吴邦佐款的宣德炉确实存世不少,在国家各级博物馆中以及民藏者中都有所藏,而且不乏精良者。国家博物馆中如故宫博物院藏有宣德五年吴邦佐款兽耳炉(见下图);苏州博物馆藏有“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佐监造”款宣德炉;河南淹池县博物馆藏有宣德六年吴邦佐十六字款宣德炉;河南武陟县博物馆藏有“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员吴邦佐造”款宣德炉。


 宣德五年吴邦佐款铜兽耳炉  (图片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


寒江雪艺术馆旧藏中亦有几件宣款及吴邦佐款宣德炉,吴邦佐款分别为:“宣德三年吴邦佐造”、“宣德五年吴邦佐造”、“宣德六年吴邦佐造”、“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佐监造”等款。款文有篆书、楷书,款制工整,笔法自然流畅,庄重威严;造型古朴浑厚,做工精制,色泽柔润。(见下图)





寒江雪馆藏


“宣”款刻团寿纹绳耳三足铜炉 口径10.2厘米 



“大明宣德年制”款贴金刻孩童雁纹桥耳三足铜炉 口径10.9厘米 



“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款冲天耳铜炉  口径11.5厘米 



“宣德三年吴邦佐造”款浮雕伊斯兰文冲天绳耳铜炉 口径11.4厘米 


“宣德六年吴邦佐造”款兽耳铜炉  口径11.4厘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吴邦佐款的铜质器物不止“宣德炉”。

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铜嵌金片兽耳瓶,底有“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款;网络文章《无纹饰却气质超凡的佛教器物》中有一件青铜双层镂刻文人雅集笔筒,底款为“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见下图)


双层镂刻文人雅集笔筒



寒江雪艺术馆旧藏中还有吴邦佐款的铜质佛教造像,其中有三世佛、西方三圣组像和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绿度母、白度母等单像。这些佛像均为铜锌合金,比例协调,做工精细,色泽温润,法相饱满庄严。(见下图)


横三世佛坐像  “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款  通高44厘米


横三世佛坐像 “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款  通高37厘米


西方三圣立像 “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款  通高118厘米

童子拜观音像 “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款  通高125厘米


弥勒菩萨倚坐像 “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款  通高65厘米


绿度母像 “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佐监造”款 通高47厘米


白度母像 “宣德五年吴邦佐造”款  通高47厘米


黄财神像 “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佐监造”款 通高76厘米


佛教在明朝永宣时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藏传佛教造像的地位和影响更加突出。其实,佛像与宣德炉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佛教重器,宣德皇帝钦命特铸的鼎彝陈设之器,一定不止铜炉一种。铸成之器除了颁布皇宫内府,还赐予各地大型寺庙、学馆、经厂等。试想,用这么优质的材料精工细作的超级陈设之器怎么可能没有佛像?赐予寺观、经厂的怎么可能只有铜炉?吴邦佐稍后再铸之器以铜炉、佛像为主也是自然的,甚至可以推断:宣德铜炉只是宣德佛像的配套之品

关于吴邦佐款的佛教造像,目前尚未看到国家博物馆有馆藏或者陈列的资料,也未见其他民藏者有收藏的资料。寒江雪旧藏吴邦佐款佛像与其他部分明永乐、宣德款佛像均为早年所收,佛像上还有乾隆皇帝御赐九华山众寺院和御赐五台山众寺院的特殊标记(见下图)。清代也是崇信佛教的,皇帝尊崇藏传佛教,大兴黄教,藏传佛教造像以绝对主流形式影响到全国各地。乾隆皇室御赐佛教造像给众寺院,祈福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此愿与宣德皇帝御制精品铜炉等鼎彝陈设之器颁布给寺院,二者发心何其相似!


皮质“大清乾隆五十九年御赐佛像峨眉山众寺院祈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标签


宣德炉”从诞生之日起便被奉为炉中翘楚,六百余年无法企及。遗憾的是,明史对这批铜器的铸造没有记载,这使得真品宣德炉的存世变得扑朔迷离。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多宣德炉以至民藏手中的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专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也就是说还没有一件“标准器”,也可以说还没有一位专家见过真正的宣德炉是什么样的!

正如辽宁本溪一位藏有吴邦佐款宣德炉的藏家所感叹的:吴邦佐十六字款桥耳宣德炉至今大多被视为“清末仿”,很难定为“清中期仿”,就别说“明代”了。这情况如同元青花,曾经长期被认定晚清民国仿,直到上世纪50年代,经美国学者波普考证,元青花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个“藏”字,其含意颇深。此炉与很多民间藏品,都是要经历长时间的考验和磨砺。
宣德皇帝和吴邦佐,铸就宣德炉等极品之器,为后世树起了一座可望不可即的丰碑。或许,凡是用心铸就的,便是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