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高手]他仿了一只炉,卖到80万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1-11-17

文图/域鉴v            2021-11-16 17:15

2013年香港拍卖会上,一件当代仿明宣德炉经典款铜炉“带座雪花飘金双龙戏珠纹盖熏炉”以80万港币成交,创造了中国当代铜炉的拍卖记录,而这件当代仿的铜炉,由江苏制炉大师陈巧生制作!

传承与仿制

陈巧生,中国铜炉第一人,八年时间,以传统失蜡法,复原已完全失传的宣德炉制作技艺,被文物专家错鉴定为真文物,从此在文玩界名声大噪。

自古以来,水乡苏州手工艺兴盛,铜器制作也在这风靡,据清乾隆时期《苏州府志》记载:“郡中西城业铜作不下数千家,精粗巨细,日用之物无不具。”上至宫廷礼器,下至民间家用,尽是苏作铜器,苏工精雅尽显。而在那闾门外的老铜器街陈氏铜坊里,炉火摇曳了百年,至陈巧生已是第3代。

作为家族技艺的传人,陈巧生八岁就跟着父亲学做铜器。到了十六岁,靠一只小船,一副铜匠担,他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大小城镇。当时他打一件4斤重的铜器,会收客人4斤半铜,多收半斤,算做他的报酬。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批的台湾人寻找失散的宣德炉,让苏州这个造炉之地刮起了仿造之风,陈巧生也被这股风吹到了。“那时我跟古玩界开古董店的有沟通,他们就说小铜匠你试试看这个东西(宣德炉),我们卖掉一个就少一个,你是个铜匠嘛,看看是不是能把它恢复起来,打上那个大明宣德年制的款。”陈巧生答可以,也因这一声,就此开启了他日后艰难而又辉煌的仿制宣德炉的征途。

宣德炉,指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宣宗皇帝主持铸造的香炉。当时,暹罗国使者给贫铜的大明上贡了3.9万金“风磨铜”,明宣宗极为欣喜,一道圣旨传至工部和礼部,要用此铜制作一批用于供奉的铜器,有记载称当时所造的宣德炉不过3000件。此后五百年,宣德炉以其臻于完美的造型与皮色垂范后代,引得匠人争相模仿,也几乎成为铜炉的代名词。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

清代仿制

故宫博物院藏

然仿制宣德炉不简单,难度更是超乎想象的大,陈巧生也未曾想到,他仿制第一只宣德炉,会花上整整一年时间。这期间,他遇到了设计、铜料、打磨、雕刻等各种问题,近百次的试验失败后,才掌握了铜水的温度以及铜料和化学元素的最佳配方。1982年,终于仿制成功。

万寿炉 陈巧生制

款识: 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宣德到巧生

陈巧生仿制的宣德炉,严格遵循古代工艺和制作技艺,造型典雅,皮色润和,宝光内敛,充满灵气,与清明宣德炉毫无二致,不可分辨。

各地藏家、经销商闻讯而来纷纷高价购买,并望在其上能刻上“大明宣德年”、“宣德年制”等底款。然而,陈巧生为了防止他人利用自己未署名的铜炉加刻宣德字样作伪,干脆在炉底刻上“陈巧生”或“江东陈巧生制”的款识。未想,巧生炉热度不减,在北京、西安、天津、上海等地受到藏家们一致追捧,台湾的收藏家们更无不以收藏巧生炉为荣,马未都也赞道:“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

翼云至尊浮雕云龙冲耳三足炉 陈巧生制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

进入新世纪后,陈巧生依托其挖掘、恢复、发展的传统铜炉制作技艺,创立“巧生炉”这一苏工文化品牌,令中国中断近百年的铜炉文化香火延续发扬。

创新的巧生炉除了具有“宣德炉”的特色外,亦十分注重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它器型丰富有一千余种器型,这是陈巧生在研究了古人一百多种经典器型的基础上,匠心独运衍生发展出的。式样繁多的巧生炉能满足各个阶层的审美诉求,冲天耳式端庄中正,多用于祭祀;蚰耳式,圆融小巧,多安置在书房;双鱼耳式,像两尾游鱼,放在卧室最为合宜;而桥耳式,灵活的曲线构筑出独有韵味的线条,多放置在课堂书塾。

苏州巧生炉博物馆

此外,巧生炉风格多变,造型吸睛,陈巧生将古人十几种经典皮壳发展为古烧斑、水红铜、藏金色、画龙点金、雨雪金、錾刻、嵌银丝、浮雕等八大系列几十种风格,将单纯的铜炉发展为炉盖、炉身和炉座融为一体的整套器物,把铜炉铸造技艺和铜炉审美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010年上海世博会,16鼎“巧生炉”被作为中国杰出文化艺术品的代表,在世博会中国馆隆重展出,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出席世博会开幕式的各国政商贵宾,其造型简约大气,高古典雅,收到了海内外艺术藏家的喜爱与尊崇。

“巧生炉”在世博会中国馆展出

从宣德到巧生,固然时代在变,地域在变,但文化的精神传承却从未断绝,“巧生炉”蕴含着江南文化的精气神,蕴含着江南器物精细雅洁的特质,是执着于美和艺术的写照。

本帖内容来自搜狐网>搜狐历史板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