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弟子规学习报告》91

 金苹果6 2022-11-05 发布于北京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弟子规》,走近幸福人生!

下一句经文:【勿谄富。勿骄贫。】

看到富贵的人,不要生阿谀奉承、谄媚巴结的心;看见贫贱的人,不可以骄慢,要主动协助、主动帮忙。我们还要从小告诉孩子,职业没有贵贱,对于各行各业都要尊重,都要感恩。人生都有起起伏伏,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用金钱去与人交往,这样的情谊就不稳固,许多企业常常用钱挖来的人,改天又被更多钱挖过去了。所以,还是要用道义、信义相交。

我们看看古代的名臣将相都不是用钱请来的。中国最早的革命是商汤对夏桀发动的。商汤发现伊尹是一位很有贤德的人,就拿着很多厚礼去请伊尹。伊尹说:“我岂是这些东西请得动的。”商汤也很有诚心,三次去拜请,希望他能出来帮助自己。伊尹了解到商汤确有救国之心,为了天下苍生,就同意了。其实,商汤一开始是想请伊尹来帮助皇帝夏桀,九次把伊尹介绍给夏桀,但是夏桀已经沉溺于女色之中,沉溺于酒池肉林,所以伊尹的话都没有听进去,继续荒淫无道,导致民不聊生。商汤不得已,就对天立誓,是为了为民伐罪,不得已才发动战事。因为赢得民心,商汤在伊尹的协助下,很快就把夏桀打败了,但是把夏桀的后代安顿在一个封地。所以古代这些仁君万不得已决不动杀戮,而且胜利了也绝对不会伤害无辜的人。

谄媚和骄慢都是一般人很重的习气,这种习气障碍本性。人的身份确实是有高下、有贫富,但是不能被这些表相迷惑了,因为人人的本性都是平等而没有高下的,都是本善的。《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说:“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见富贵的人就生谄媚、巴结,这种人其实是最可耻的,说实在的,富贵人也未必会接受,反而会瞧不起他;看到贫穷的人就生起骄慢之心,摆出一付很了不得的样子,看不起别人,这种人虽然有钱,反而是最贱的。所以,一个人的贵贱不是看他的财富拥有多少,而是看他的品格,品格低下的人就贱,品格高尚的人就贵。

晋朝的孙晷是一位很贤德的人,这个晷字的意思是太阳的影子。孙晷小时候就天赋异禀,不同于一般的孩子,长大了也非常优秀,博古通今。他对于所有长辈都特别恭敬、特别孝顺,即使是一个人独处,举止也特别端庄。孙晷出生于富贵家庭,可是一生都过着特别简朴的生活,身穿粗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还常常下田耕种。他非常好学,闲暇时很认真努力读书。他家里有仆人,但是照顾父母的生活都要亲力亲为,而且照顾生病的兄长也跟照顾父母一样。

和前面所提到的蒋瑗完全不同,孙晷听说别人做一些好事,高兴得像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好处一样;听到别人做了恶事,他就觉得好像是自己失去什么,非常难过。他看见别人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们,乡人因为感恩他而送来的馈赠,他却一点都不接受。亲戚朋友中有几个穷困潦倒的老人,常常前来索要东西,人们大多会厌烦怠慢他们,而孙晷看到他们却是非常愉快恭敬,甚至让他们跟自己睡同一张床,在同一张桌子吃饭,有时脱下衣服、赠送被子来救济他们。有一年收成不好,稻谷昂贵,有人偷割他家的稻子,孙晷看到后就躲开,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还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们。乡邻都很感动、很惭愧,没有人再敢去侵扰他。他的德行很快传到了老百姓和官员的耳朵里,朝野之人都对他很赞叹。

《中庸》告诉我们:“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对君子来说,自己是什么样的地位就做什么样的事情,绝对不贪慕自己地位以外的事情,因为贪慕分外的事往往会自取其辱。君子的出身是富贵的,就做好富贵人本分的事情;出身是贫贱的,他就做好贫贱人本分的事情。

子贡曾经问孔老夫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穷的人不会去谄媚有钱人,有钱人也不骄傲,这样算不算有修养呢?夫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夫子说还行,但是应该要更上一层。贫穷的人不以为耻,也能很快乐,像颜回一样,箪食瓢饮,吃饭的时候连饭碗都没有,用个竹篓子来盛饭,喝水没有杯子,只有葫芦瓢,穷到这种地步,他也不改其乐,因为他安贫乐道,不管在什么样的位置,都能够成就完美的品德,成圣成贤。富贵的人能够谦恭有礼,明辨是非善恶,择善而行,救济贫苦之人,这样的富贵人也能做君子、做圣贤,子贡就是富贵人成圣贤的代表。

所以,圣贤不分富贵贫贱。我们不管是处于富还是处于贫,都可以安分守己,顺应天时,顺应自己的缘分,在自己的位置上进德修业,做君子、做圣贤。

今天弟子规小课堂的学习就到此结束,敬请大家关注弟子规公益网,希望更多人爱上这本《弟子规》!我们明天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