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足盘

 荣纳堂 2022-11-05 发布于天津
高足盘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器物,
其原型当是先秦时期的陶豆
陶豆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中期,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以及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
崧泽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遗址中亦有发现。

历夏、商、周,日益繁盛,

秦汉之后则渐趋绝迹。

进入南北朝时期,

以浅盘、高柄、喇叭圈足

为特征的高足盘大量出现

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以前,古人席地而坐
高足盘是非常方便的,
桌凳兴起后,
高足盘渐渐退出舞台,
成为桌上的供盘

高足盘的演变

高足盘最早见于隋代,古时候有人把它叫做浅盘圈足豆。

隋代高足盘盘心平坦、圈足大而高。


隋 青瓷高足盘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盘壁比较直也比较浅,盘心多有团形小印花及阴刻圈纹,一般多为青瓷制品。

釉色淡青而透明,有些可见胎上的黑点杂质。

隋 白釉高足盘一对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青釉高足盘(隋)  

沧州博物馆

隋青釉高足印花盘  

邢窑博物馆


这种器物在隋代比较流行,同一时代的壁画、绘画上都有所出见。

唐代典型高足盘目前仅见前文所述河南洛阳孟津出土的一件唐三彩高足盘(如下图)

河南洛阳孟津出土的唐三彩高足盘
这件三彩高足盘与一件三彩小杯、六件三彩小盏一起放置于一件三彩大盘中,而这件三彩高足盘上还托着一件人形注。

唐青瓷高足盘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唐代以后,高足盘便销声匿迹了,往后高足盘器型极为少见。


北宋 临汝花口高足盘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明朝时期出现的高足盘器型。

明 景泰蓝供盘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高足盘
13.2 × 6cm. 

到了清代中晚期,仿古之风盛行,高足盘重新出现并再次流行。

但是清代高足盘的器型与隋代却大不相同,盘壁多为弧形,盘沿多为花口,高足成喇叭状柱足,足径较小。

清 乾隆款豆青釉粉彩花蝶纹高足盘 

深圳博物馆藏

品种则多以为青花、粉彩、珐琅为主。

清 铜胎掐丝珐琅高足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 掐丝珐琅莲托八吉祥高足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画珐琅花果瓜瓞纹高足盘

虽然同为高足盘,隋代与清代高足盘在造型风格上迥然不同,学术界通常认为清代高足盘是由明代的高足杯和高足碗演变而来,似乎与隋代高足盘没有渊源关系。

高足盘的类型与分布

高足盘的时代特点风格,也为我们区分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不同文物提供了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文物收藏及展示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