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白,到底是哪个窑口出的?

 墨石山房 2023-09-02 发布于山西

*本文为「大肉庄」原创内容

当我们谈起中国瓷器的时候,很多都以“窑口+瓷器品类”的形式命名。比如越窑青瓷、龙泉青瓷、定窑白瓷、德化白瓷、怀仁油滴、吉州木叶、湖田影青……

在所有的瓷器品类中,有一个名词显得非常亮眼——隋白

图片

白釉盘口壶 | 2023年7月31日日本万邦オークション株式会社

落槌价110.6347万人民币

该件拍品为典型隋白唾壶,起拍价10万人民,经过多轮争抢,足见隋白这一品类在市场的地位

隋,是朝代;白,是瓷器的釉色。

这种组合就非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现在隋白火得一塌糊涂,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而来,首先一个就是:隋白,到底是哪个窑口出的?

1

要说隋白是哪个窑口的,先得说明一下白瓷最早出现在哪里。

卢嘉锡、李家治在他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给中国陶瓷的发展列了五个里程碑,分别是早期陶器的出现、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出现、南方青瓷的出现、北方白瓷的出现、颜色釉和彩瓷的出现。

根据这种划分,北方白瓷成为了陶瓷发展史中的第四个里程碑。

图片

隋 白釉五杯及环足托盘一套 |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隋 白釉高足盘一对 |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北方白瓷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当时青瓷独步天下的局面,而且为日后彩瓷、颜色釉瓷器的创烧提供了必要条件。

这里的“北方”,大致上指的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特别集中在黄河两岸的河南、河北地区

从东汉成熟青瓷烧造成功以后,南方青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瓷器主流。作为最时髦的时尚单品,北方人民自然也想拥有青瓷。

但问题来了,南北方不仅是气候环境不同,土壤和树木也不同,这就导致制瓷原料和燃料的成分含量不同。北方工匠烧造青瓷时,其质量必然和南方青瓷有巨大差别。

简单讲就是,那个时候的北方窑工没有办法完美复刻南方青瓷。

图片

西晋 越窑青瓷盘口瓶 |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晋 越窑青瓷香熏 |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

南朝 越窑青瓷鸡首壶 |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再加上魏晋时期的北方地区一直处于“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一拳”的状态,想要进行制瓷业的产业升级,难上加难。

直到北朝第一王朝——北魏的建立。

关于北魏这个强悍的朝代,我们暂且不深入讨论,之所以提到它,是因为北魏阶段性地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有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手工业因此有了发展的空间。

北魏是一个鲜卑政权,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在北方融合迅速。

当时的北方地区,佛教盛行,弥勒信仰(白衣弥勒)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西方银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整个社会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崇尚白色,都对白色情有独钟。

图片

敦煌第二六三窟 北魏白衣佛壁画

图片

北魏 狩猎纹银盘 | 大同市博物馆藏

既然不能烧出令人满意的青瓷,那么不如换种方式,烧点白的?

早期白瓷,就在北方地区应运而生,时间卡在北朝末期。

2

就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生产早期白瓷的窑场包括河北内丘邢窑、河南巩义白河窑、河南安阳相州窑等,它们生产白瓷的时间,至迟到北朝末期(北齐、北周)

杨坚代北周建隋,隋代白瓷的生产窑口得以延续,也集中在邢窑、巩义窑、相州窑等地。因此当我们谈及隋白的时候,大部分也都可以归于这几个窑口。

邢  窑

北朝末期,邢窑烧造还是以青瓷为主。在烧制青瓷的基础上,工匠们有意识地精选铁含量较低的原料,生产出白瓷的早期产品。

这个时候的部分白瓷产品,能清晰地看见化妆土的痕迹。

进入隋朝以后,邢窑白瓷有了突破性发展。最早对邢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王会民先生在报告中指出,邢窑内丘西关北窑址发现的一批白瓷,胎釉精细,达到了透影程度。

西安南郊苏统师墓曾出土过一件细白瓷杯,该墓有明确纪年,为隋大业四年(608)。结合邢窑窑址出土白瓷产品,对比形制、胎釉等可确认,这件细白瓷杯应当为邢窑产品。

图片

隋 邢窑白釉杯 | 陕西西安苏统师墓出土

杯敞口,斜直腹,内外均为满釉。壁厚0.1厘米,口沿最薄处厚0.08厘米

可见在隋代,邢窑已经能够生产出品质极高的白瓷产品。隋代白瓷产品中,邢窑白瓷占据一定数量。

图片

隋 白釉多足瓷砚 | 《千年邢窑》

图片

隋 白釉高足盘 |  《千年邢窑》

巩义窑

巩义窑(或称巩县窑)同样在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烧制青瓷,并且尝试白瓷生产。但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巩义窑生产白瓷的时间更早,在北魏时就已经能烧制白瓷。

河南巩义,伊洛河的一条支流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窑口,这些窑口被统称为巩义窑。北魏时期生产白瓷的窑口主要分布在上游白河段。

图片

北魏 白釉碗 | 巩义白河窑窑址出土

图片

北魏 白釉杯 | 巩义白河窑窑址出土

当时的白瓷大部分都是和青瓷在同一个窑炉中进行装烧,青瓷多,白瓷少。从釉面状态看,这些白瓷还有着早期白瓷的特征,即白中泛青。也有一些是采用了化妆土。

进入隋朝,巩义窑生产的白瓷已经日臻成熟。从北朝晚期到唐初,我们能在巩义窑看到形式多样的塔式罐和双龙瓶,不仅有白瓷,还有绿釉瓷器和三彩器。由此可以认为,这两种器型属于巩义窑经典产品。

图片

隋 白瓷螭首双把双身壶 | 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图片

隋 白釉束腰盖罐 | 陕西西安姬威墓出土

图片

隋 白釉高足杯 | 山西太原斛律徹墓出土

山西太原斛律徹墓曾出土一件白瓷杯,墓葬纪年为隋开皇十七年(597)。对比巩义窑窑址出土的精细白瓷,可以确定为巩义窑产品。

相州窑

河南安阳相州窑,兴起于北朝,是北方地区早期青瓷烧造的代表性窑口。之后在青瓷的烧造过程中,开始生产出早期白瓷,并且开创性地采用了白色护胎釉工艺。

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早期白釉瓷器以范粹墓出土白瓷为代表。换句话说,中国最早的白瓷例证,就是北齐范粹墓白瓷。

图片

范粹墓出土白瓷

范粹墓位于安阳洪河屯,墓葬当中的白瓷釉色白中泛黄,积釉厚的地方微微泛青,还带有明显的青瓷特征。

对比相州窑窑址出土白瓷标本,一些学者认为,范粹墓白瓷的产地极有可能就是安阳本地的相州窑。

3

既然已经知道隋代北方有哪些窑口生产白瓷,为什么还要以“隋白”作为一个品类的名称?不能像后面的瓷器品类一样,以窑口命名吗?

答案是:不好辨认,没有必要。

早期白瓷之所以被叫做早期白瓷,因为还处于青瓷向白瓷转变的过程中。

隋代北方地区白瓷产品的生产存在互相影响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白瓷,一来数量远不如青瓷;二来大家都大差不差,胎釉情况并不能精准对应到每一个窑口。

再加上隋朝本身国祚不长,一件白瓷能被定在隋朝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面区分窑口,必要性确实不高。

图片

隋 白釉大杯 | 2022年纽约苏富比6.93万美元

图片

隋 白釉盖壶 | 2022香港佳士得100.8万港币

图片

隋至初唐 白釉莲台坐狮像 | 2019年中国嘉德2142.5万港币

图片

隋-初唐 白釉象形烛台 | 2016年香港佳士得1916万港币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隋代白瓷,产品种类还是比较丰富的,以碗、杯、钵等日用器物为主。当然因为还属于白瓷这个品类的初创期,所以也有一些造型奇奇怪怪的复杂器皿。

这就好像在做实验,谁都不知道那种器型做出来会成为爆款,那就干脆多做一点,多尝试尝试,用实践去检验真理。

隋是一个短命王朝,前后加起来不到30年。但就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北方白瓷有了长足发展。

到隋代晚期,不仅仅是河南、河北的窑口有白瓷生产,陕西、山西也有窑场烧造白瓷。这些白瓷和同时期南方的各个青瓷窑场相呼应,于是就有了我们在唐代看到的“南青北白”的局面。

参考资料:

任志录《关于隋代精细白瓷的考察》

宗若菲《早期白瓷的界定与起源问题综述》

赵向青《巩县窑早期白瓷综述》

END

生如夏花

短期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