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古寻幽记——丈量北京足迹之十:粉子胡同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05 发布于北京

北京城的胡同基本保存在城市的二环以里,更多的是围绕紫禁城的周围,老百姓总讲北京城“东贵西富,南贱北贫”,就是在讲紫禁城的东边大都是王府大臣的府邸,西边大都是商贾大户的宅院,而北边是城市贫民的居住地,南边外来人口居多大都贫贱。虽然北京城市发展到今天,城市的扩充已经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但城市的大格局中还基本保留了过去传承的格局。

对于粉子胡同的发现更多是一种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为老北京城的胡同随着城市发展和变迁已所剩不多,这次发现就是在对西单附近胡同进行一次深度探寻过程中发现的。之后通过查找历史资料才了解了她的历史。

文章图片1

粉子胡同

粉子胡同就在西单以北的缸瓦市一带,别看现在胡同平淡无奇,其实来历和她的名字“粉子”一样,充满了“桃色”的意味。据宋人庄绰《鸡肋篇》记载:“燕山娼妓,皆以子为名,若香子、花子之类。无论寒暑,必系棉裙。”也就是说,自辽代以来,燕山一带的娼妓大都以“某子”为名,其实粉子也是。

过去人民常说老北京的“红灯区”,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前门外的八大胡同,其实八大胡同成名很晚。在此之前,京城内的妓院勾栏之所大都集中在西四一带,在明代称勾阑胡同,其南侧还有前后英子胡同,明代后称缨子胡同,这些胡同里便曾遍布勾栏瓦舍。

如今我们提起娼妓一般指专门出卖肉体而获取报酬的女性群体,但在过去,尤其是清初以前,娼妓多是以艺为本、声色娱人的女乐,歌舞技艺才是她们的老本行,其次才是声色娱人。

而在市井之中,自唐代起,尤其是宋元时期,瓦舍勾栏作为各种艺人表演演艺的场所,更有着服装、茶楼、酒肆、妓院等商业经营场所,还有些四处游走叫卖的小商贩。如此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使得游客“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值得一提的是,瓦舍,也称“瓦子”或“瓦肆”,是宋元时期的游乐场所。而勾栏则是在瓦舍之中的固定演出场所,也就是剧场,其商业性质和娱乐功能,以及市井参与的运作方式,都为元代杂剧的发展提供了艺术底蕴,创造了发展机遇。

元代的文人儒士是落寞的,来自马背上的民族奉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文人儒士的地位一落千丈,由原来的“四民之首”沦落为“九儒十丐”的地步。除了一部分靠政治上追随蒙古统治阶级而获得高官厚禄,一部分人选择远离庙堂,归隐山林,保全气节,但更多的人是既不屈膝讨好,也不甘心才智被埋没,于是转而选择投身市井创作杂剧,比如关汉卿、马致远等人,而当时的杂剧剧场就是勾栏瓦舍。

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元大都,是北方杂剧的荟萃之所,城内有着众多勾栏演出杂剧,而西四砖塔胡同一带便是其一。明代,设立教坊司管理音乐事务,因其地址位于东城演乐胡同和本司胡同,砖塔胡同一带自然受到不小的影响。不过,粉子胡同、英子胡同、勾阑胡同等这些明代开始出现在史书上的地名的出现,也表明了这里依旧是北京城里热闹的娱乐场所。

到了清代,砖塔胡同附近曾作为右翼汉军排枪队的营地,但到了咸丰同治时期,西四牌楼附近,又有死灰复燃之势。开始只是砖塔胡同寥寥数家,继则方以类聚,日变逾多。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已经是十分繁盛了。到了庚子前一年,载澜担任右翼总兵,重编军队,将砖塔胡同一带的曲班妓所驱逐殆尽。庚子年后虽有零星复业,但也都不成气候,大多迁到了南城。

走在被周边高楼大厦环绕的曲折的胡同里会发现,就在这充满胭脂之气的胡同里面,还曾出过两个妃子,光绪的珍妃和瑾妃。这两位都是户部右侍郎长叙的女儿,自小随祖父在广州长大,1886年才到北京,1888年入宫,据说她们的家就曾在粉子胡同西头的北侧13号,戊戌变法失败后,珍妃被贬入冷宫时,其家人也因为参与其中被革职,于是卖掉这里的房产,全家逃亡上海。现如今门口还能看出颇为气派,不过里面早已经成为了大杂院了,院内雕花的旧门、长条的石板,还多少能看出历史的沧桑。

民国时初,农商部的地质所和地调所迁入粉子胡同,虽说只在胡同存在了3年,只培养了一届学生,但这也绝对称得上近代中国地质学的摇篮。此外,这里还曾是抗战时期的秘密电台设置场所,1937年,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北方局决定在北平秘密设置一部地下电台,地址就在粉子胡同20号(现门牌为19号),同年2月,刘少奇曾带北方局机关从天津迁到北京,曾在砖塔胡同四眼井落脚,就曾使用这部电台与党中央保持联系,领导北方地区党的组织和广大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粉子胡同挨着“十八半截”,小胡同纵横交错,密织成网,粉子胡同19号有前后两个门,出北门是粉子胡同,出南门则是后英子胡同,如遇到紧急情况,十分便于及时转移。如今粉子胡同19号附近新开了一家洁如幼儿园分园,这所幼儿园的创办人董洁如正是刘少奇第六任妻子王光美的母亲,或许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巧合吧。

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时间可能是最为被忽略的计量单位,也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是历史的弹指一挥间,也许千年才是我们感叹的用语。但无论如何,历史的脉络往往会以她的建筑残存而留下些许痕迹,但更多的是通过人物和故事在不断地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