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涵有话说 | 第128期:拖延症背后的故事!

 萧子涵有话说 2022-11-05 发布于广东

人与人的吸引力都来自于:没看透。

2019/07/15星期一

文字/萧涵

萧涵有话说 | 第128期

~你好!我是萧涵,今天你还好吗?你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搜索《萧涵有话说》,点击关注。

欢迎大家来到《萧涵有话说》公众号,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拖延症背后的故事!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还能常常看到有一种拖延现象,那就是有的人总是会迟到,开会时、约会时,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姗姗来迟,让人不舒服,但是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可能这背后有着他们无意识幻想。

我认识一个朋友,叫小刘,30多岁了。每天虽然说很勤奋,但是做事效率不高。有次我在做一场活动,叫他过来玩。他第一反应就是问远不远,在哪里?我说,有点远哦。

于是他就花半个小时在考虑来不来,我说,你用考虑的时间都已经在路上了。如果是下午2点的活动,他基本得5点左右到,因为考虑1个小时,墨迹1个小时,路上花费1个小时,刚好3个小时。

每次出门,他都会上几次厕所才出门,一般人上1次就可以了,但是他觉得1次有点少,没安全感,最少得上2-3次才罢休,才心甘。如果次数不够,是绝对不出门的。

每天晚上回来差不多晚上11点左右,本来这个点数,是进入梦乡的最好时间。但是他不想睡,也不去洗澡。非要拖到1点才洗澡,洗完澡也不马上睡,也要等到3点才睡。

他晚上不怎么玩游戏,又没看书做事,也没谈恋爱,还没人聊天,但他却总是在熬夜,因为熬夜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从小刘的经历中了解到他从小生活不稳定,父母关系不好,平时可以说话的朋友不多。小刘喜欢拖延,其实内心是想测试是不是可以被接纳被包容,自己也期待着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特殊关爱对待。

从小刘出门上厕所的次数,可以看出拖延的背后还带有焦虑不安。小刘生活的压力过大,经常睡不着,慢性或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将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症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通常是一些深层心理问题的表现。

典型症状:

1.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一直很忙。

3.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6.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

其他症状:

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伴焦虑症、抑郁症等。

诊断依据:

1.拖延行为会阻碍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没有必要的,仅仅拖延完成事务。

2.拖延经常为患者带来压力、负罪感、降低效率、恐慌,以及其他人对你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尽责的不良评价,对现实生活造成实际困扰。

3.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拖延行为。慢性或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

不同的成长经历成就了不同的拖延症,通过拖延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背后让人唏嘘感叹的人生,或悲苦、或无奈、或愤怒,或抑郁,理解自己拖延的象征性意义,就能够改变自毁性的拖延行为。

我们的主观时间感是在我们的人生中不断变化发展的。也许我们现在的拖延习惯与我们早期某个发展阶段的时间概念密切相关。

如果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恐惧和焦虑,一个以婴儿时间来反应的人就将这样的恐惧和焦虑视作无法忍受和无法穷尽的,而不是一般来得快也去得快的情绪。而拖延却可以帮助人们逃避当下无法承受的难受和痛苦情绪。

当你单身的时候,你只要为自己一个人支付拖延的代价。一旦你有了一个伴侣,另一个人就会直接受到你拖延的影响,并容易引发双方的争吵。

当你在事业或感情中表现拖沓的时候,这或许表示你的事业或感情出现了问题。

注意劳逸结合;每天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将工作安排效率最高的时候;严格遵循计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