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善意

 粮食豆豆 2022-11-05 发布于天津

今天午餐时间,赶到食堂比较晚,恰逢初中同学在打饭,我排到了他们后面。

跟他们比较相熟。他们六年级时,我曾担任部分学生的班主任,在五年级时还担任过科任教师,到目前已认识将近4年时间。

跟这届学生还是有蛮多值得回忆的事情,虽然有的小学毕业后去了其他学校,但一直保持微信联系,有时互相点个赞之类的。直接升入我们学校的学生,平时在校园中见面的机会比较多,他们总是跟我打招呼。他们都长高了,男孩子变声了,身材较之前魁梧了许多,有了男子汉的模样;女孩子亭亭玉立,笑容满面,阳光而有自信。能一路见证他们成长,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轮到我盛饭了,我左手举着饭盘,右手拿了勺子舀饭。可是饭盆明显偏了,舀起来比较吃力。前后都有学生,动作幅度不可以太大,否则就会碰到别人。

这时前面一个男生放下手中的盛菜勺子,帮忙挪动了一下饭盆,饭盆正了。

我说了一声谢谢,抬头一看,原来是Bo源。他认出了我,朝我点点头,说"刘老师"。我拍了拍他的肩。

印象中的Bo元话不多,说话声音也不是很大,是个非常端正的男孩儿,学习中懂得努力,团结同学,积极求上进。

每次在校园中遇到他,他都会主动打招呼,有礼貌地说“刘老师好”。上学期在D楼还与他打了一会儿乒乓球,他打球很好,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

这次帮忙挪饭盆前,他并没有回头看,无论身后是老师、学生还是其他什么人,他都会帮忙。

一份小小的善意,足见心底的善良。生活在群体中,心里真的要装着别人,也需要懂得关心他人。

帮助有需要的人开一扇门,看到别人不小心掉了东西的善意提醒,拾金不昧,看到同学伤心了主动关心、安慰、陪伴... ...都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行为。

我不禁想到“公德”这个词,公德不一定是不做坏事,不损害别人的被动善良,也可以是主动帮助别人的一份善意。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阳光,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件助人之事足以让自己开心。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越宽容,越有同情心,就越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因为这样的人更愿意倾听,而倾听和同理他人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前来帮助的人也会很多。助人即自助。

学生们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在学校内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各种实用的技能,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认识和探索世界。但是品格是更重要的东西,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达到自我道德感统一。基于道德去判断,不因别人做了而“追随”,不因他人没做而却步。把知道的和自身行为统一起来,知行合一。

小小善意足以显露高尚的道德感;小小的善意最终能汇聚成厚重的人格。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关爱,就会多一份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