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为自己性格内向而头疼?读一读《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也许会找到答案

 粮食豆豆 2022-11-05 发布于天津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的作者是苏珊·凯恩。Ted演讲上,她手提一个黑箱子,称自己是内向者,却站在台上风趣幽默地侃侃而谈。

这本书以罗莎.帕斯克和马丁.路德.金的故事开头。可能大家对马丁.路德.金比较熟悉,中学英文课文里学过他那篇著名的演讲文章,而对罗莎帕斯克却不甚了解。

如果说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外向者,那么罗莎.帕斯克显然是一个内向者。

作为一个黑人,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公交车上不给白人让座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这位温柔儒雅,性格内敛的女士,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面对司机的呵斥和威胁时,却那么做了。

我是从另一书上看到了这本书(《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的名字,记得应该是那本书的作者以本书作者的演讲作为例子阐述了一个对关于性格与学习的观点。

我为什么买了这本书?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内向者,有时会羡慕性格张扬,声量大、语速快又敢于发言的人,但我并不觉得自己这种性格不好。读了这本书,更加坚定这样的观点。

个性张扬是很重要的,职场中的闷葫芦应该不会有人喜欢。闷葫芦通常与内向性格挂钩。在十分倡导个性的现如今,内向性格好像不那么受欢迎。

从这本书中看到“外向理想型”这个词,其实说实话,我也很喜欢和外向性格的人相处,起码会避免很多冷场时的尴尬。外向总是与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这些词联系起来。

“我们总认为变得外向些,不仅能让我们更加成功,还会让我们出类拔萃。”

我不禁会联想到在过往的许多课堂上有些同学不怎么发言,甚至不发言,他们不优秀吗?如果你能与他们建立某种连接并耐心与他们交谈,会发现他们的想法很细致,观察事物也很细腻。也许这类人不太喜欢轻易发言,只有在自己思虑周全的情况之下才愿意表达观点。

比较难受的一种情况是,内向的人认为外向比内向好,所以试图让自己变得外向,但总以失败告终。久而久之,会生出内疚、挫败和无力感。“人们都在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外向者,不管那样做自己到底舒不舒服。”

外向性格一般声音大,就会给人一种信任感和权威感,即使对所说的内容把握不大。如果单纯以这些作为标准而采纳建议,会错失很多好的建议。内向者更愿意倾听,更易采纳别人的建议,外向者则倾向于坚持己见。各有利弊。可认为内向的人软弱,这样的观点是极其愚蠢的。

在某些方面,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大胆。罗莎.帕斯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如果她是个怯懦的人,早被外界的声音淹死了。

“事实上,内向者比外向者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较为私密的事实”,个人认为这句话很充分地表达了某些方面内向者的开放与大胆。当向外界展露内心时,起码会听到两种声音,好与不好。有人说“表达者的宿命就是被误解”,也许内向者还更无畏一些。

书还未读完,先写到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