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Ta说建筑】上海曾经有一条——薛家浜

 黄之中 2022-11-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靠近南浦大桥的地方有一条叫做“薛家浜路”的小路,它南接油车码头街,西北与青龙桥街相接,长约500米左右。我已经几次提到,历史上的上海是水乡城邑,水渠纵横,池塘密布,现在上海有不少带“浜”的路名,如肇嘉浜路、方浜路、陆家浜路等,这些马路往往就是填河浜修筑的路,薛家浜路曲曲弯弯,显然也是填河浜修筑的马路。不过,历史上的薛家浜比现在的薛家浜路长得多了,今天我就来讲讲薛家浜的故事。

图片

现在地图上的薛家浜路

南接油车码头街 北接青龙桥街

薛家浜见于明《弘治上海县志》的记录,就一句话,“薛家浜,在二十五保”。清《乾隆上海县志》的记录详细多了,大概说:薛家浜是黄浦的支流,横贯上海县治,明嘉靖年间建设上海城墙时,在小南门处开了一座水门,薛家浜从这个水门进入城里,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建造薛家浜出西城墙的水门,于是,薛家浜成了一条“断头浜”,日积月累,薛家浜“水无蓄泄,积聚秽浊”,成了臭水浜。当时的地理先生又鼓吹,薛家浜位于上海县城的“巽位(东南方向)”,关系到上海“人文盛衰”,希望整治,上海地方政府伤透了脑筋。有人建议,在西城墙增开薛家浜的水门,恢复薛家浜原来的走向,许多人提出反的,他们认为,当初不开西城墙的薛家浜水门,也是地理先生的主张,现在增开水门,同样破坏了风水,还得花许多钱,县衙门无可奈何,无所适从,只能通过建设拦沙坝和清理淤泥的方式解决。花了许多钱,薛家浜淤塞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图片

明《弘治上海县志》

记录的“薛家浜”只有一句话

图片

上海城墙小南门水关外面的薛家浜有“小闸”

就是拦沙的水闸

过了若干年,《同治上海县志》讲:

薛家浜。浦水。从小南门外青龙桥入,北流经小普陀、妙莲桥,北折而西,过小闸桥,进朝阳门(小南门)水关,过永兴桥、陈箍桶桥西,经渡鹤楼(也是园)南折,至薛家桥迆西守备署前,再西,止城根守备署西小桥下。一支北流,汇于吾园(即今龙门书院址)。一支从渡鹤楼分流,北折至小桥西转,会半段经,入中心河。一支从薛家浜至乔家浜化龙桥下北折,名郁婆浜,过绣鞋桥止。

图片

《同治上海县志》关于“薛家浜”的记录

图片

清末《图画日报》会青龙金带桥

也叫做“青龙桥”  是跨薛家浜的桥

沧海桑田,薛家浜早已消失,许多老地名也湮没了,使用文字解释薛家浜的流向十分困难,好在有历史地图存在,我们不必多费口舌去解释河流走向的难题。

进入近代以后,上海城市人口激增,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里的河道失去了航运功能,河道管理不力,淤塞日益加剧,河浜成了城市的污染源,对环境和生活不利,对健康和安全带来影响,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掀起了一股“填浜筑路”的高潮。

图片

1918年地图 薛家浜西段填浜筑路

筑成尚文路和凝和路,东段的薛家浜还在

图片

薛家浜的分支填浜筑路

因为附近有“小蓬莱”道观,取名为“蓬莱路

《光绪上海县续志》中说:

薛家浜。详前《志》。按白:薛家桥迆西迄城根,光绪三十二年,工程局填筑马路,名尚文路。

图片

《光绪上海县续志》关于“薛家浜”的记录

薛家浜见于明《弘治上海县志》的记录,就一句话,“薛家浜,在二十五保”。清《乾隆上海县志》的记录详细多了,大概说:薛家浜是黄浦的支流,横贯上海县治,明嘉靖年间建设上海城墙时,在小南门处开了一座水门,薛家浜从这个水门进入城里,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建造薛家浜出西城墙的水门,于是,薛家浜成了一条“断头浜”,日积月累,薛家浜“水无蓄泄,积聚秽浊”,成了臭水浜。当时的地理先生又鼓吹,薛家浜位于上海县城的“巽位(东南方向)”,关系到上海“人文盛衰”,希望整治,上海地方政府伤透了脑筋。有人建议,在西城墙增开薛家浜的水门,恢复薛家浜原来的走向,许多人提出反的,他们认为,当初不开西城墙的薛家浜水门,也是地理先生的主张,现在增开水门,同样破坏了风水,还得花许多钱,县衙门无可奈何,无所适从,只能通过建设拦沙坝和清理淤泥的方式解决。花了许多钱,薛家浜淤塞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图片

《乾隆上海县志》关于“薛家浜”的记录

图片

1884年地图中的薛家浜在城里的河道

图片

1884年地图中的薛家浜在城外的河道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上海填薛家浜的西段筑路,地理先生以为这条位于上海城邑西南方向的薛家浜关系到上海的“文运”,同时,这一段薛家浜与文庙相近,遂取名为“尚文路”,仅两三年后,上海增加开设尚文路的城门,就被叫做“尚文门”,也叫做“新西门”,就是现在的“小西门”。几年后,薛家浜分期填浜筑路,原来的薛家浜主流河道,由东向西大致上相当于现在的油车码头街、薛家浜路、董家渡路(西段)、乔家浜路、凝和路(南段)和尚文路。上面引文中提到的“陈箍桶桥”是太卿坊街跨薛家浜桥,是直通大南门的孔道,也是历史上老城厢名气很大的桥,也有许多传说和故事,放到以后介绍;现在的凝和路是薛家浜的一段,河上有一座“宁和桥”也被写做“银河桥”、“人和桥”、“凝和桥”,当然,凝和路就是以这座桥得名的,在上海话里,宁、人、银、凝谐音,从汉语组词和地名取名习惯分析,汉语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我想,这座桥应该叫做“人和桥”最合理。

图片

新西门

图片

夜色下的凝和路乔家路

道路曲曲弯弯,就是薛家浜河道留下来的痕迹

图片

凝和路122号,这里曾经是土地局

席子拍摄于2010年5月

上海老城厢至少有700多年的历史,并一直是上海县治所在地,是历史上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物质的、非物质的遗产,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所谓的“遗产”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犹如一个家庭处理祖上遗产一样,不可能全部留存,值钱的东西留下,不值钱或无用的丢弃;同样,继承城市文化遗产,也应该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阁下以为如何。

图片

凝和路122号人民滑稽剧团

据悉,旧区改造后,这幢房子的外立面会修复保存

席子拍摄于2021年3月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