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虹口一模I将懒惰,成为自己的一种,意愿选择

 老余话语文 2022-11-05 发布于江苏

19虹口一模

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但仍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你对“懒”有什么样的认知?

虹口这篇文章,并不是一篇非常难写的文章,其实出的题目类型就是我们之前在课上反复提及的,同时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概念,那就是辩证。

这道题目其实和我们之前在课上所说的内容很贴近,属于“意愿相反”的辩证题那一类别

而同时,我们也说过,对于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了解的,是作文所具备的能旨——这个能旨本身来说,就是我们对于作文来说所具有的核心逻辑思考。

之前在课上给大家讲过,对于作文的指向,也就是人生意义的思考过程中,我们需要获取的人生意义,在作文中一共分为四类:效率,道德,审美与生生不息。

而对于懒这个概念本身来说,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懒的否定,是因为懒影响了个人的效率,而对于懒的肯定,是因为懒让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所以,对于这篇文章,我们就要从“效率”与“审美”两个概念进行论证。

而对于这篇文章来说,类似于这种“同一事物,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文章,我们在面授班中曾经给大家提出过这个概念,那就是——价值聚拢

也就是说,懒这个事物本身,是具有合理性的,是我们都是需要的。但是如果对于懒的动机使用产生了问题,那就会导致我们对于懒的运用会产生问题,带来负面的结果。所以说,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真正意义上合理的使用懒,而不是成为懒的奴隶。

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章来说,我们之前应该也说过,我们本身就是对于懒这个概念进行辩证的反思,所以我们对于懒这个概念来说,应该写的内容,就是我们所谓的价值聚拢。

那么怎么构思这篇文章呢?这篇文章和一般的意愿否定的文章还是具有差距的,其中的区别在于,以前我们一般都会写的,是一些好的品质,它所以具有的优点和缺点,但是懒这个行为本身来说,是一个在我们认知中相对消极的行为,所以对于这个行为来说,我们对于它的论证,要对于“价值聚拢”类型的文章进行微调

首先第一个层面,我们要论证表层逻辑,表层逻辑来说,根据我们的日常认知,我们应该写的,是顺应认知的判定,也就是对于这篇文章的懒来说,我们先要做的,是否定于懒

否定于懒其实也不难以论证,可以写的角度有很多,比较推荐的角度,就是我们所谓的——延迟满足的概念。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世俗意义上之所以会对于懒进行否定,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知道,懒这个行为,只能够给我们带来当下的满足感,但是这种满足,是一种短视的自我安慰。

往往这种回馈周期很短,即时性的回馈本身,是一种低价值的行为,因为我们在很早之前就有论证过,一个人行为成就的高低,往往是与他行为回馈的周期成反比

所以对于懒来说,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延迟满足的意蕴,而这种意蕴本身来说,是让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创造更高成就的很重要的精神觉悟。

那么表层逻辑这么论证完之后,我们接下来开始论证的,是文章的深层逻辑。

从深层逻辑的角度上来说,首先需要做的,是肯定于懒的合理性。

那么这个角度来说,从单向度的角度来论证其实是更加容易的。

也就是说,虽然抵制于懒对于个体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我们彻底抵制于懒的时候,人虽然会在效率上最大化的展示自我,但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人往往就会变成工具一样的存在,人会变成单向度的人——人会丧失对于超越于当下社会现实的想象力,人会沦为效率的工具。

而这样的人之非人的状态,将会导致个体忽略于精神世界的满足,而更多的追寻于技术合理性带背后所指向的物质回馈,将人生的目标单一化的归结为积累更多社会财富。

这个时候无疑会导致有一个人人生意义受到了约束——积累资源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因为人能够享受的社会资源是有上限的,当一个人资源积累高于某个上限之后,更多的物质占有其实就没有更多的意义了。

正如以前的文章所说的,一个人再怎么有钱,一天只吃三顿饭,一天只睡一张床,赚取更多的钱财本身,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没有了太多的价值。

也正因此,当我们合理化“懒”的价值之后,我们就能够让自己不再局限于效率本身带来的功利价值,而是能够让我们对于生活本身进行审美。

而对于生活的审美,并从中获得愉悦感,这个才是让我们获得更多快乐,也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富足的生活。

所以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们的深层逻辑一,一般就是通过这个逻辑进行论证的。

但是论证到这里后,我们还应该契合我们这里所谓的“价值聚拢”的概念。

也就是说,深层逻辑二,我们应该说的,就是当我们用错误的动机执行于懒的时候,其中所具有的问题。

也就是说,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应该选择这样去构建——

然而,合理化本身需要建立在一个主体性认知的前提之下

过去我们对于懒进行否定,甚至认为它是一种罪恶,其带来的结果,就是会让我们在“偷懒”的时候带来“负罪感”从而让自己从主观上来说变得更加进取,规避于偷懒

然而,当我们对于懒进行合理化构建之后,纵使懒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但是懒的本身带来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懒的合理化会逐渐然给我们丧失在偷懒过程中的负罪感,最终导致我们所有人都用“懒”作为逃避于努力的“合理化借口”

而这个本身来说,就是对于“懒”合理化后,带来的问题。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这样一份负罪感还是需要的,在我们当下,精神世界的愉悦和审美体验确实非常重要,它能够增加我们社会的幸福总和,但是对于这个世界所具有的基本的进取的价值观念,却依旧需要被更好的保存。

也就是在这里,我们需要说的,是合理化解释本身来说,会给我们社会带来的问题。

最后,方法论,我们称之为叫做“价值聚拢”。

所谓价值聚拢,就是我们所谓的概念,那就是我们需要用一种正确的动机去执行于懒。

而这个动机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要在“懒”面前保持主体性——我们并不是依从于身体机能的惰性而选择懒,而是为了让自己更有效率的努力进取,而偶尔的“偷闲”

用之前课上所说的休谟的行为模型上来看,那就是——“工具化的使用懒”,来让我们内在进取的动机,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而当我们能够在懒面前保持主体性,能够维护住自己创造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动机,那么基本上这篇文章,就能够从这个角度,搞定了。

那么基本上来说,对于这篇文章,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论证。

对于懒这个行为来说,价值聚拢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较需要注重的是,在文章两个深层逻辑论证的观点上,应该要强调的,是合理化懒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而表层逻辑来说,是论证懒这个行为所具有的不足。

那么这样论证可以避免论点和语言的重复,也能够让你的作文,取得更好的分数。

那么基本上这篇文章,就从这个角度去论证了。

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