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霸悍——潘天寿花鸟画作品赏析

 与春天同行 2022-11-05 发布于青海
图片
潘天寿  《插了梅花便过年》

新浙派画家余任天的篆刻最初讲究“纵横气概,最终归于“稳健圆润”,潘天寿评其诗书画兼金石篆刻为“四通”,并请他为之篆刻私人印章三十七枚,其中包括“一味霸悍”、“强其骨”这样表明自己美学风格的闲章。
“一味霸悍”体现出潘天寿批判文人画末流的学术个性,又体现出时代之审美需求。他秉承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强决心,欲将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传统文人画的画道精神虽说千古不易,但绘画面貌却是千变万化,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又或曰“笔墨当随时代”。潘天寿生活的时代既遭西方科技之盛,文化上的不自信也随之而行。潘天寿通过梳理画史演变,进而辨别东西方艺术之优劣,认为传统风格的形成原因有五:“一、地理气候的关系;二、风俗习惯的关系;三、历史传统的关系;四、民族性格的关系;五、工具材料的关系”,并得出“艺术必须有独特的风格”这样的结论,认为“东西方艺术系统可互相吸收所长,然不可漫无原则”,进一步明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在继承传统这一方面,他强调既要体现民族风格特征,又要有齐白石“三家门下转轮来”的发展勇气。当然,成就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家并非易事,潘天寿除了自己如头陀一般的苦心钻研之外,在教学中也立足传统审美并结合时代需求,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如倡导国画分科学习,山水、花鸟、人物各科既有交叉又主次分明,他反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论断,他分析中西两种造型方式,中国擅长以线造型,捉神为主,但亦可借鉴西式线性素描。他深知艺术创作是严肃艰难之事,告诫青年学生不要浮躁,要学习好古人传统技法,结合写生,感悟自然,同时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人生阅历和艺术创作融合起来,若此,才能自然形成个人风格,立足于艺术之林。
此幅作品纯以水墨绘成,线条虽多,纯以气接,关系若担夫争道,在让与不让之间而成整体。笔墨沉着酣畅,在矛盾运动之中呈现“渴骥奔泉”之美学效果。湿笔与枯笔交相参用,气韵顿生。墨分五色,研者最佳,写意画妙在“知白守黑”和“意足不求颜色似”,背景省略可使主题突出,有明爽”之效果,并引发观者更多想象。在布置上主动经营,有自由之感,采用“平透视”梅花枝干作“女”字交叉,梅瓶用淡墨突出梅花主题,底座重墨与上部呼应,更避免头重脚轻。布局起结最为重要,底座为起,梅瓶为承,梅花为转,题跋为结,大开合中又有分和,起处采用斜势,梅枝低垂以合其势,末梢仰首呼应题跋,其气势在于向左下直下,因此最后长跋有倾斜直下之势。
潘天寿奠定了现代中国画教育的基础,他所主持的中国美院与徐悲鸿主持的中央美院在国画教学上形成南北风格,注重传统,育人无数。但可惜英年早逝,若加以天年更可创造出精彩绝伦之作品。

    作者简介:杨江波,艺术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菲律宾永恒大学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