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瓷|陕西考古博物馆藏|隋·​白釉辟雍砚

 胡繎文博笔记 2022-11-05 发布于陕西


白釉辟雍砚,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2006年西安长安郭杜镇李裕墓出土现藏于陕西考古博物馆

“辟雍”最早是西周天子设立的“大学”,是天子讲学的场所。校址会选在四周“环水围绕”的小岛上,大门外有桥直通学校,由此闲杂人等不易接近,形成僻静庄重的治学场所。古代“辟”通”璧”,而“璧“本身就是环形玉器,与岛外环形水面形似,故取一个”辟“字。“雍”,《水经》(成书于三国曹魏时期)中有释义,“四方有水曰雍”。所以“辟雍”直白来说就是四方有环形水面的场所。而,成书于汉代末年研究古代都城的著作《三辅黄图》中有描述,“周文王辟雍……如璧之圆,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此处的“雍”显然是动词,古人解释为“拥环”,也可以看作是“注满”吧,而雍字本身也有圆满、美好之意。

辟雍后来与“明堂”共同出现,合称“明堂辟雍”,为古代王权象征。建成后为有活水环绕的直径数百米的大圆形,中间有高台有建筑。历代帝王都想要在其都城建造明堂辟雍,以彰显正统,但由于其规则复杂和体量庞大,所以并不是每个朝代有建造——这是后话。

辟雍砚就是仿照早期天子讲学的辟雍台创造的一种砚台。大约是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最为流行。最初据说仅有三足,博主没见过三足的,只见过几只隋唐时期经过演化后的多足辟雍砚。造型自然与“辟雍”相似,整体为圆形,砚面居中高出四周,表面略下凹,四周深槽用以储水,即“雍之以水”。底部多为兽蹄形足,栅栏似的围一圈。

这只隋代辟雍砚即如此形。器形规整,釉面莹润,釉色白中显出淡淡的黄。是一只漂亮的隋代白釉瓷器。

白釉自东汉末年产生,经历南北朝大乱世,直到隋朝才开始有比较洁白的器物被烧制成功,流传于世。隋代白瓷最著名的应该是透影杯,器璧薄如蛋壳,最薄处不足1毫米,釉面莹润光亮,是当时富商巨贾、皇家贵胄才能用得起的珍贵瓷器。巧了,陕西考古博物馆里就有一只。

 









图片均由博主摄于陕西考古博物馆

如感兴趣可亲自去博物馆,一饱眼福

(大宝贝天天见,第一百八十四天)

………… 

都看到这儿了,不点个在看点个吗?
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