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土木 燃油车时代,“三大件”这个词几乎是刻入了消费者心里,买车就看这三样。但在新能源时代,没有了其中的“两大件”,于是最后一个“底盘”成为了最后一个能拉开差距的地方。 “赛车团队调教”、“30万标配空气悬架”,这类宣传词数不胜数。当然,车企的内卷,受惠的还是消费者,但应用了这些技术和配置之后,是不是真的提升了底盘质感,其实很多消费者并没有很明确的感受。 本文我们试着以最简单的话语和例子来讲这种缥缈的底盘感受具象化,以便大家参考。 另外,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悬架系统好坏就等于汽车底盘好坏,但并不完全对,因为传统意义上来说,汽车底盘是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组成的。 ![]() 只是因为其他系统差异化并不明显,且悬架系统也确实是行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最容易看到接触到的部分,所以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就默认汽车底盘就是悬架系统。 具体各个系统如何调教我们就不展开讲解,而是落实到怎么感受底盘的优劣? 如何感受制动系统的优劣 最重要的就是制动距离,从100km/h全力制动到速度为0,较好的制动距离在35m左右,不好的甚至能达到45m以上,驾驶者的感觉就是刹不住。所以能不能快速刹停就是判断依据。 还有就是ABS调教的性能,在北方冬天下雪后的路面,往往都是道路中间的雪先融化,然后道路两侧是有薄冰的路面,也就是中间路面附着系数大,两边路边附着系数小。 ![]() 如果车辆一侧的车轮行驶在路中间,另一侧车轮行驶在路两侧,这时如果驾驶员制动,ABS调教好的车辆,车辆就能够保持直线行驶,不好的车辆就直接跑偏了。如果想要试一下效果,可以找一个空旷且安全的场地低速尝试一下即可。 接着是制动感觉,随着制动踏板被线性均匀踩下去,车辆制动力应该大致均匀输出,而不会出现突兀感。 另外就是制动系统的噪音和振动,如果车辆停在阴冷潮湿的地方,开起来后会不会出现尖锐的制动噪音和振动。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越少越好,噪音和振动越小越好。 如何感受转向系统的优劣 先谈转向力和回正力,打方向时,转向力是你的手和方向盘之间的摩擦力,回正力是车辆自动恢复直线行驶的力。 随着车辆速度的增大和转向角度的增大,转向力和回正力是均匀参加最好,感觉手和方向盘之间的粘滞感均匀增大。还有就是中心感,很多消费者抱怨车辆,高速行驶“飘,不扎实”,其中很大程度取决于方向盘的中心感。 ![]() 一般车辆高速行驶时,在正负5度的范围内,转动方向盘,转向力很轻,但车轮并未转动仍然保持直线行驶;如果超过5度的范围,转向力会突然增大,主要是告诉驾驶员,再转动方向,车辆将偏离直线行驶轨迹,这就是人车交流。 过了这个点,转向力再次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加,转向力均匀增大。当然如果配备可变齿比转向器或四轮转向技术,那转向手感就更加完美了。 转向的应答性也是一方面,简单来说就是,方向盘转动角度和车轮转动角度的速度匹配,符合驾驶员的预期。 如何感受操控感的优劣 如果想要测试车辆会不会转向不足(推头)和转向过度(甩尾),那就做稳态定圆运动,也就是画圈圈,不过家用车也不用刻意去试。 ![]() 车身动态的控制,常见就是80~120km/h的紧急避障,蛇形运动,评价车辆的横摆响应能力。调教不好的车,车身不跟着方向动,向左紧急避障,然后向右打方向,车身还在向左偏,这就是车身跟随性不好。自己也可以在空旷的路上,低速进行避让测试,稍微感受一下即可。 如何评价乘坐感舒适性的优劣 最容易感受的是冲击感,中国路边减速带比较多,车辆通过减速带时,感受下座椅传到屁股上的加速度,有的车甚至出现座椅和屁股分离的状态,还有通过减速带的声音,一般比较清脆的,不够高级;如果是低沉的声音,就比较有高级感。 ![]() 余震感和颤动感,就是过完减速带了,车辆还在振动,你坐在座椅上,身体还在震颤。还有就是车辆上减速带时,减震器压缩两次甚至多次,就是做得不好。 这个是最容易尝试和感知的,也是家用车最应该关注的。 写在最后: 从主观的感受上说,好的底盘应该让乘员感觉不到路面细碎的震动,经过不平处时的颠簸不强烈,同时驾驶者又能清晰的感受到路面的特点和车辆的行驶状态,同时转向要很直接,感觉上车辆能忠实地执行驾驶者的意图,指哪走哪。 说得再简单一点,好的底盘让你信心十足总觉得还可以更快,不好的底盘在相同情况下会让你觉得危险或者不舒服,忍不住要去踩刹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