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对论新说

 金苹果6 2022-11-0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建立共轭洛仑兹变换”基础上的

正确相对论

吴家荣

内容提要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错误的致命原因是经典洛仑兹变换错误。洛仑兹变换有相互共轭的两种形式,一种形式适用于相离运动;另一种形式适用于相向运动。通过把两种形式的洛仑兹变换代入有关公式直接验证,直观地给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是错误的。

关键词   共轭洛仑兹变换    相对论新说

§1 爱因斯坦相对论错误的根源

§1.1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由来

  爱因斯坦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首先假设“光速不变”,构想了一个理想实验:“由A向B发射一束光,再由B反射回A,他是把光作为观察测量工具的,然后利用这个理想实验,定义了同时的相对性,最后声称推导出了经典洛仑兹变换。再由经典洛仑兹变换推论出:尺缩时慢质增等等,从而建立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例如:

1、由经典洛仑兹变换推论出尺缩、钟慢,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4关于运动刚体和运动钟所得方程的物理意义。(相对论原理,P41~P42A · 爱因斯坦等著,科学出版社,1980年

2、由“经典洛仑兹变换”推论出“质量增加”,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10“缓慢加速听电子的动力学”。(相对论原理,P56,A · 爱因斯坦等著,科学出版社,1980年

没有“经典洛仑兹变换”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承认“经典洛仑兹变换”正确,就等同于承认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正确。可惜的是,建立在“经典洛仑兹变换”基础上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误的。

§1.2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错误的原因

因为经典洛仑兹变换

图片

组公式是错误的

这组公式根本不存在,谁也推导不出来。

  另外,爱因斯坦相对论只涉及相离运动,不涉及相向运动,也是一个错误。

§1.3 共轭洛仑兹变换”才是正确的洛仑兹变换

适用于相离运动的洛仑兹变换

 其中   图片  

适用于相向运动的洛仑兹变换

 其中    图片

§2  共轭洛仑兹变换

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经典洛仑兹变换基础上的。如果经典洛仑兹变换不惟一(不是通常意义的多种形式,而是本质不同的两组公式),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值得推敲了,我们马上可以写出经典洛仑兹变换相互共轭的两种形式,经典洛仑兹变换公式为

图片

这是根据相离运动推导出来的。

对于相向运动,经典洛仑兹变换应为下述形式

图片

上述两组经典洛仑兹变换公式,对于狭义相对论要说明的一切规律都是等效的

证明如下:

按照绝对时空观点,在动系统中,牛顿力学方程为

          图片     (1)                  

按照相对时空观点,我们用经典共轭洛仑兹变换将其变回到静系统,它应满足伽里略相对性原理。因为

    相离运动   或者   相向运动

           图片           图片     2

将(2)代入(1)得

      相离运动       或者      相向运动

图片 ; 图片

所以

            图片

  这样,无论是相离运动还是相向运动,我们都能将牛顿力学方程由动系统的

            图片   

变为静系统的 

            图片

但是,对于现象,却会导致不同的结论。例如,相离而去的钟走得慢

图片

爱因斯坦动钟变慢(t′<t的结论就是从这里得出的。[1]

然而,相向而来的钟走得快

图片

显然有t′>t 。动钟究竟是变慢还是变快?同理,动杆究竟是收缩还是膨胀?这是一个矛盾。仅仅根据洛仑兹变换的不唯一性,我们就能断定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错误的。

事实上,正确的共轭洛仑兹变换也不是上述经典形式。而是

适用于相离运动的洛仑兹变换

图片 

适用于相向运动的洛仑兹变换

图片

共轭洛仑兹变换公式(3)、(4)与公式(1)、(2)每项相差一个相对论系数β或者γ

对于规律,公式(3)﹑(4)同样正确;对于现象却能导致完美自洽的结论。它们与古今中外,千百年来人们的经验常识相符。

用共轭洛仑兹变换公式(3)、(4)来验证一下:

一、按照绝对时空观点,在动系统中,牛顿力学方程为

            图片           (1)

按照相对时空观点,我们用洛仑兹变换(3)、(4)将其变回到静系统,它应满足伽里略相对性原理。因为

    相离运动  或者   相向运动

        图片       图片    2

将(2)代入(1)得

      相离运动       或者       相向运动

图片图片

所以

图片

  这样,无论是相离运动还是相向运动,我们都能将牛顿力学方程由动系统的

     图片    

变为静系统的

     图片

对于规律,共轭洛仑兹变换完全满足动系和静系的协变性要求。

、运动钟在动、静系统中的变化(时间)

1、相离而去的动钟和“静钟”比较,绝对一致,相对慢

图片

相离运动的钟不会变慢。

这就是说,动钟A与它所到之处的静钟是“同时同步”的,因而也与静系原点处的K钟是“同时同步”的。这和爱因斯坦的规定:

“我们进一步设想,在杆的两端A与B各放置一只钟,它们与静系统的钟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在任一瞬时,这两只钟的指针位置对应于它们碰巧所在之处的'静系统时间’。所以这两只钟也是'在静系统中同步’的。”[2]相一致。

而爱因斯坦“动钟变慢”的结论是与他自己的规定相矛盾的。

对于静系原点处的观察者来说,他“看”到的动钟指示状态应由下式描述:

图片

其中:t′为“静系”∑原点处观察者“看到”的动钟A指示时间。

式(5)说明运动钟的绝对时间是不会变化的。

式(6)说明运动钟的相对时间以图片(静看动)或图片(动看静)的比率变慢。

2、相向而来的动钟和“静钟”比较,绝对一致,相对快

图片

相向运动的钟不会变快。

当动钟A与观察者相距x相向而来时,观察者“看到”的状态应由下式描述:

          图片

其中:x为计时开始时,动钟A与静钟K之间的距离。

式(7)同样说明运动钟的绝对时间是不变的,式(8)说明运动钟的相对时间以图片(静看动)或图片(动看静)的比率变快。

图片0时,说明相向而来的运动钟离观察者太远(x很大),以致由动钟发出的光信息还没有到达观察者。

图片时,说明计时开始后,动钟A发出的指示:t′=0的信息,要通过空间一定距离x后才能到达观察者,观察者看到t′=0的光信息时,他自己的K钟已经走过了图片秒。当运动钟到达观察者时,由于动钟A以图片或者图片的比率加快运行,所以到达时,两钟指示一致:图片。(参见论二十世纪物理学批判P20P21。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6

 三、运动物体的形状在动、静系统中的变化(空间)

球在动系中的表面方程是

           图片

现在用共轭变换公式进行变换

1、相离而去的球收缩

因为是表面方程不是运动方程,与时间t无关。令t=0,

图片

因此,在静止状态下测量为球状的物体,当其与观察者处于相离运动状态时,在静系统看来,就具有扁平椭球的形状,其三轴为

     图片图片图片

即球在Y、Z轴方向上的尺寸也缩短了,缩短的比率是图片;而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是按图片的比率缩短的。

就是说相离运动洛仑兹收缩,不仅仅是在运动方向(X轴方向)上收缩,而在运动垂直的方向(Y轴和Z轴方向)上也有收缩。或者说洛仑兹收缩,不仅仅是运动方向上的线性收缩,还是空间方向的立体收缩。在X轴方向以相对论系数图片收缩,在Y轴和z轴方向以相对论系数图片收缩。但这都是观察测量效应,并非客观事实。运动的物体实际大小并没有变化。相离我们而去的飞机,“看起来”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点而消失。

2、相向而来的球膨胀

图片

因此,在静止状态下测量为球状的物体,当其与观察者处于相向运动状态时,在静系统

看来,就具有扁平椭球的形状,其三轴为

          图片图片图片

即球在Y、Z轴方向上的尺寸也增大了,增大的比率是图片;而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是按图片的比率增大的。

就是说相向运动洛仑兹膨胀,不仅仅是在运动方向(X轴方向)上膨胀,而在运动垂直的方向(Y轴和Z轴方向)上也有膨胀。或者说洛仑兹膨胀,不仅仅是运动方向上的线性膨胀,还是空间方向的立体膨胀。在X轴方向以相对论系数图片膨胀,在Y轴和z轴方向以相对论系数图片膨胀。但这都是观察测量效应,并非客观事实。运动的物体实际大小并没有变化。相向我们而来的飞机,“看起来”越来越大,最后到达我们面前时就是真实的大小。

、我们再用另一方法考察一动力学问题

在动系统我们有

       图片     (9)

我们把这个规律共轭洛仑兹变换公式变回到“静”系统。根据相对性原理,在“静”系统中,这个规律仍然具有

     图片 

的形式。

1、首先考虑相离运动

(1)、电磁埸张量的变换

我们来考虑电埸强度E和磁感强度B。设它们在三个坐标上的分量分别为(E、E )和(B、B、B)。

根据洛仑兹变换新公式,我们有变换矩阵

        图片

再利用电磁埸的四维张量公式[3]

        图片    

可得电磁埸变换关系

    图片     

因为在电埸中有质动力为

           图片 

由式(10)可得

           图片       (13)

(2)、加速度的变换

设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由速度v开始,它相对于动系统∑′是静止的。在以后的过程中,它将获得电场的加速,设在动系∑′中的加速度为

            图片  

我们把加速度由动系统变换到“静”系统。

根据适用于相离运动的共轭洛仑兹变换公式(3):

  图片; 图片

分别求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再运用参数方程的求导公式我们得到

           图片    

将式(11)、(12)代入(9)得

           图片    

这里,我们同时证明了

  图片 

质量不会随物体的运动而变化。这和质量是标量,在相互作匀速平移运动的参考系中标量不变是一致的。

2、再来考虑相向运动

同理,我们可以得到

           图片

           图片

因而也有

     图片

            图片 

通过以上验证,我们看到洛仑兹变换的两个新公式(3)和(4)对狭义相对论要说明的一切规律和现象都是自洽的。而由经典洛仑兹变换演义出来的两个公式(1)和(2)对于狭义相对论要说明的规律和现象却存在着矛盾。可见共轭洛仑兹变换的正确公式应该是(3)和(4)。

§3 建立在“共轭洛仑兹变换”基础上的正确相对论

  相对论和牛顿论是两个并列的科学体系,而不是谁包含谁的问题。

我们的客观世界是绝对的,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相对的。牛顿论是对客观绝对世界的描述,相对论是对主观相对认识(观察和测量)的描述。工程设计计算(包括航空和航天,粒子对撞)都用牛顿论;相对论是通讯(观察和测量)误差理论,要进行数据修正。修正系数就是洛仑兹变换公式中的“相对论因子”。但因为经典洛仑兹变换是错误的,所以实际上要不断的修正,也还是不准确。

§3.1 共轭洛仑兹变换消除了爱因斯坦相对论100多年来争论的根源

      “经典洛仑兹变换”满足物理规律的协变性(属于巧合),“共轭洛仑兹变换”同样满足物理规律的协变性。从“经典洛仑兹变换”公式导出的“尺缩时慢质增物理现象等等,是质疑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根源;从共轭洛仑兹变换公式导出的时间、空间和质量不会随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相离运动还是相向运动,消除了争论的根源。

    共轭洛仑兹变换给出的变化,只是一种“观察测量效应”,并非客观事实。

§3.2  关于实验验证的问题

物理学分为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

重实践轻理论和重理论轻实践,都是错误的。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不可能既是理论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实验物理学家。

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奖。但实验证的是实验物理学家吴建雄。

说爱因斯坦相对论得到了实验验证,完全是误解。建立在经典洛仑兹变换基础上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是错误的,怎么可能得到实验验证?我也可以说,所有验证相对论的实验,验证的其实是建立在共轭洛仑兹变换基础上的相对论新说。

§3.3 在推导洛仑兹变换时,光速变与不变无关紧要

  爱因斯坦常说:“由A向B发射一束光,再由B反射回A”就是把光作为观察测量工具的。

  因为它属于通讯(观察和测量)手段设定的速度。速度小则通讯(观察和测量)误差大,速度大则通讯(观察和测量)误差小。这对于推导和运用“洛仑兹变换”毫无影响。

当光速无穷大,我们就能“观察和测量”到真实的物质世界,相对论作为一种(观察和测量)误差理论,也就不需要了。

我们知道洛仑兹变换公式的推导,只用了光速的概念,也就是整个推导过程只用了光速的符号C,而与其量值无关。光速是每秒三十万公里也好,四十万公里也好,或者每秒几千公里、几百公里,只要你承认有光速的概念,推导出来的洛仑兹变换公式都是一样的,毫无差别。

洛仑兹变换公式中的C,你认为光速不变,你就把它看作常量;你认为光速可变,你就把它看作变量,这对于洛仑兹变换公式的推导以及运用毫无影响。

[1] 《相对论原理》第42页,科学出版社,1980年。

[2] 《相对论原理》第35页,科学出版社,1980年。

[3] 《电动力学》第249页,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