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是一种自我救赎

 闪亮圣贤 2022-11-05 发布于福建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这首《寒夜》描述了一种冬夜寒读的场面,别有一番情趣。

寂静的夜晚,倒一杯香茶,捧一本好书,坐在窗前的摇椅上,把心和时间都空出来,在世界上思接千载,与古今对话;在空间上视通万里,与万物畅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读的越多,人活的越通透。

小时候,读书是“灌”。父母耳提面命,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我“贪婪”地从书本学习知识和技能,用知识的力量来实现心中的梦想,为了到达未曾到过的地方,看未曾看过的风景。这时候,人生的高度是用书本的厚度垫出来的。

不读书,拿什么和别人拼!由于记忆力有限,读过的文字大部分都会忘掉。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有人鼓吹“读书无用论”。但不要忘记,我们从小到大吃过很多东西,大部分也记不清吃了什么,但那些东西已经成为我们骨肉的一部分,读书,亦如此。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写道:“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后来,读书是“品”。不用被逼着学习和看书,在读书的选择上,赋予了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品自己钟意的书籍。在棱罗的《瓦尔登湖》中,看到了物质的极简与精神的富足;从《平凡的世界》里,看到每个平凡的人都在奋斗,实现不凡的人生;《少年维特之烦恼》和《简·爱》里,告诉我什么是让人惊慌失措的爱情,什么是让人为之一颤的心动;还有余华的《活着》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体验朝曦暮霞,体验春雨秋霜,体验人生百态。

每读一本书都仿佛是去拜访一位高人,不必拘泥于时间早晚,不必在乎是否搅扰主人,打开书就是与作者做一次心灵的沟通。或许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籍可以;肢体表达不了的情绪,文字可以。

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我们,使我们出言有尺,做事有余,说话有德,嬉闹有度。

相遇时不需要吹口哨,而是觉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热恋时可以说“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爱而不得的时候可以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来表达;失恋时,可以不必说“蓝瘦香菇”,而是“多情自古空余恨”……

现在,读书是“悟”。不再刻意选择喜好的类型来读,不再刻意抽时间花精力来读,也不再拘泥于纸质书本来读。享受阅读的舒适感,领悟心灵净化的快慰,感受不断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生活中遇到艰难险阻,想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当职场失意之时,想想大文豪苏东坡从朝廷新秀到偏远小吏,依然乐观豁达,留下的诗篇千百年来熠熠生辉;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追名逐利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会给人注入一道清醒剂,明白生于平淡、知足常乐;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时,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中“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让人明白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心计天下……

我很喜欢一段话:“读书,让我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书籍启迪了智慧,指引我们学会思考。在不断地阅读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救赎,心怀善念,感悟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