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轨的浪漫

 cello 2022-11-05 发布于海南

我相信我们这世界大多数的男人与女人是要与自己的妻子和丈夫白头揩老,终其一生的;我还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过着一种循规蹈矩、平淡如水的生活;我更相信,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是合适的和幸福的。然而,这并不表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总是平静安宁;对于平淡的生活没有一丝厌倦;对于循规蹈矩没有几许反感;对于外面的精彩世界没有任何憧憬。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每一个的心中都有一些梦想,都有一些期待,都有一些渴望,那可能正是我们得以乐观地面对平淡生活,度过平凡人生的重要理由。

   所以,我们经常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旅游,度过一段不同于已往的日子;我们也会到电影院看一部伤感的电影,暂时忘却掉已经麻木的情感;我们还会阅读一本本不同的书,以期获得新鲜的知识与经验;我们有时甚至于幻想疯狂一下自己,放纵一下自己,麻醉一下自己……

  具体说到“出轨”——“婚外情”这样一个现代社会早已经不太敏感的话题的时候,我同样以为这是与人的品性而不是某个人的品性有关的。所谓人的品性,是指每个人都具有“出轨”的愿望和渴望,都憧憬和羡慕外面的精彩世界,所以钱钟书先生讲“城里的人想出去”;而某个人的品性,则是指具体某个人对于“出轨”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在我看来,“出轨”与“不出轨”的人,实在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在这样意义上讲,我们根本无法得出,“不出轨”的人比“出轨”的人道德高尚的结论;但是道学家却总是愿意这么看,某些所谓传统观念的“保护者”更愿意坚持那样的观点。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出轨”现象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已经愈来愈开放的社会里,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宽容,甚至有些“出轨”还受到了普遍的赞扬——这实在令我们欣喜和感动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一部在全世界风靡,更是为中国广大观众所痴迷的电影《廊桥遗梦》。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兼摄影师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长篇小说《麦迪逊县的桥》。这部小说不仅在美国长时间高居各大报刊畅销书排行榜,而且在中国大陆也创下了很好的销售业绩。电影和书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欢迎和赞扬,很重要的理由便是讲述了一个极其优美并令人心碎的情感“出轨”故事。

  我是先看的电影,后看的小说。电影固然打动了我,更打动我的则是那本仅有薄薄的158页的小说。我喜欢在文字的想象中,反思故事,反思人物,反思我自己和身边的这个世界,这或许与我的出版职业有关系,但的确阅读本身常常使我平凡、平淡的生活,充满了新奇与诗意的感觉。这本小说,由于篇幅非常短,所以可以让我用不太长的时间,便能够完整地读一遍。我曾经在一个假日的上午看过一遍;还曾经有一次在夜里12时以后一直看到黎明。当然在其他时间里,比如在出差的火车上、飞机上、宾馆的床上,也曾经断断续续地看过许多遍。

  印象最深刻的阅读经历,是我2001年9月的西北之旅。那次我是到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跑发行业务,《廊桥遗梦》的故事伴随了我千里风尘。当然,我的旅行经历是与罗伯特·金凯(《廊桥遗梦》的男主人公)的浪漫之旅有着天壤之别的:他驾驶着他的那辆旧雪佛莱小卡车,而我则乘火车、公交车,甚至徒步;他穿越的是美国北部、中部,而我走过的则是中国的大西北;他的工作是为《地理杂志》拍摄图片,而我的职责是卖书。他的旅行是真正的浪漫之旅——与衣阿华州麦迪逊县的农夫之妻弗朗西斯卡·约翰逊(《廊桥遗梦》的女主人公)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七天时光;而我的旅行则是真正的孤独之旅——我是在甘肃省敦湟县的鸣沙山下为自己默默举行了37岁的生日典礼。

  尽管如此,我仍然无时不刻地感受到了我们与罗伯特·金凯那个52岁的美国牛仔的共同之处:我们也同样憧憬着浪漫的爱情故事。我只能认为,罗伯特·金凯是幸运的;而我们则有的幸运,有的不幸运。幸运的永远是世界上的少数人,多数人的命运则会是平平淡淡。罗伯特·金凯的旅行发生了奇迹,而我的旅行没有奇迹发生。于是如我一样没有奇迹发生的、平平淡淡的大多数人,涌进了电影院,欣赏罗伯特·金凯的爱情奇迹;捧起了小说,阅读罗伯特·金凯的幸运人生。

  无庸讳言,小说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还不是罗伯特·金凯这个浪迹天涯的摄影师、孤独的远游客、饱经苍桑的最后牛仔。对于他,我在充满了许多的羡慕的同时,也不免有几丝妒意——他实在是太幸运了。最让我感动的毫无疑问是弗朗西斯卡·约翰逊,而对于这个风韵尤存、善良、温柔的农夫之妻,我不仅抱以了深刻的同情与理解,而且充满了敬意。

  作为一个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我愿意惭愧地承认,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女人永远比男人更痴情。

  我并不否认男人也会痴情,但男人痴情的对象,并不总会是一个女人,比如罗伯特·金凯。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他旅行的时候,他曾经想起了玛丽安——同他结婚五年之后便离婚的民歌手妻子;他还想起了西雅图广告公司与他约会的女导演;另外,还有一个到了巴黎的女模特也令金凯无法释怀。当然,金凯自遇到弗朗西斯卡之后,尽管依然是自由身,却不再与别的女人往来,只钟情于弗朗西斯卡一人了。所以,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金凯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的痴情男人。

  女人则是不一样的,女人一生中更容易对一个男人痴情。尽管女人也可能恋爱多次,结婚多次,甚至于发生“出轨”和“婚外情”的情况,但她真正痴情的却常常是同一个男人。我不否认这世间永远有所谓的“水性扬花”的女人存在,但毕竟那不是女人的主流。弗朗西斯卡·约翰逊便是一个令人真正感动的痴情女人,同时她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女人。

  她的痴情首先在于她的主动。女人一般是不爱主动的,而弗朗西斯卡却没有这样所谓的“女人的矜持”。当她第一次遇到金凯向她询问去廊桥的路时,她先是礼貌地告诉了他方向、距离,“然后,在二十年的封闭生活中,长期遵循乡村文化所要求的克制、含蓄、不苟言笑的行为准则的弗朗西斯卡·约翰逊忽然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领你去。’这连她自己都感到吃惊。”如此看来,弗朗西斯卡本来是应当是被动的,然而她却“可爱”地主动了。他们从廊桥拍照回来之后,又是弗朗西斯卡主动邀请金凯到家里“喝冰茶”;主动留他在家吃晚饭……当然最主动的还是在她的推动下,她与金凯在不到二十四小时里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情侣。

  她的痴情还在于她的情调。弗朗西斯卡并不是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少女,而是一个在美国乡村社会中生活了二十年,为人妻、为人母的,四十岁上下的中年女人。但是她却以她特有的魅力征服了摄影师兼作家的罗伯特·金凯,更征服了作为广大读者的我们。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在遇到金凯的时候,弗朗西斯卡的脸上刚刚开始出现了第一道皱纹,但却还是滋润和美丽的;她的头发也是黑的,身材丰满而有活力,套在牛仔裤里正合适。很显然,弗朗西斯卡时值女人最成熟的时候。而成熟女人的魅力是年轻女人所不具备的。另外,弗朗西斯卡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之妻,她受过很好的教育,在故乡意大利获得过比较文学学位,因此她的生活情调与精神追求,即使经历了二十年乡村生活的冲洗也无法泯灭掉。于是,我们看到了那样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温馨的厨房,朦胧的烛光,酒杯相碰,目光交融,弗朗西斯卡觉得心里又有了能跳舞的天地。恋爱中的女人最美丽,这话实在不错,因为这“出轨的爱情”、“出轨的浪漫”,弗朗西斯卡成为了上世纪许多男人心目中最美丽的女人形象之一,当然也包括不再年轻的我在内。

  她的痴情更在于她承受的痛苦。弗朗西斯卡在这样一场“出轨的浪漫”中,付出的代价是深重的,她的巨大痛苦也是我们可以想象到的。罗伯特·金凯永远地走了,却在她的心底永远地驻扎下来;而她的丈夫与孩子们参加完伊利诺州博览会,则不会再走,并且一如继往地与她生活在一起。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她如何继续扮演她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然而她竟然勇敢地、自愿地承受了一切,直至告别尘世。

  弗朗西斯卡·约翰逊实在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女人。因为,她既懂得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也懂得一个真正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她是个勇敢的女人,也是个柔情似水的女人。也许前卫人士认为她没有能够打破家庭束缚,思想不够解放;而保守人士又认为她行为“出轨”,不够贞洁;但是,我却以为弗朗西斯卡·约翰逊式的“出轨”行为才是真正代表了我们一个时代的情感价值取向。

  正如上面我已经指出过的,“出轨”实在与个人的品性无关,只要你不是“游戏人生”,而是真正地生活。如果我们今天,仍然以一个人是否从一而终而评判其个人品质,那实在说明我们今天的社会没有任何进步;相反,如果我们把“出轨”视为一件十分随随便便的事情,甚至将男女的性行为与情感截然分开,采取杯水主义的态度,我同样不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

  “出轨的浪漫”之所以成为浪漫,成为经典,并不在于“出轨”本身,而在于相爱的人们冲破了世俗的偏见,亲手创造出了自己幸福的爱情。

(明清写于2003/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