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用心才能做出最好的菜

 Jamiuw 2022-11-05 发布于上海

近期读完了曹德旺的《心若菩提》。自传嘛,都不可避免地有把人物“传奇化”的倾向,本书亦不例外。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曹老爷子在我心中的光辉形象,“中曹美埃”(曹德旺和埃隆马斯克都是身负使命的企业家,而不是单纯的生意人)在我心中地位至高无上。曹老爷子的成功不缺我一个人来吹,只讲书里面一个小故事:

曹德旺的父亲虽然没有给他取名字,却用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常常说: “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当时他扳着手指头数着和心有关的词“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却不能领会,随着一天天长大,随着事业的发展,他能数出来的心已经不是一双手能够容得下的了。他的人生经历,始终是一个关于心的故事。

后来曹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场合也都提到这一段。受曹德旺父亲启发,我也把同样的话说给我的孩子们听,希望这些话能跟随他们一辈子。但是从孩子迷茫的眼神里,我觉得是我想多了。这些名词,无一不是很抽象的词,我们成年人对于词的理解尚且停留在字面意思,何况涉世不深的孩子。组词造句简单,身体力行难上加难!

图片

今天光讲一个“用心”。做事要用心,读书要用心,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劝诫。但很少有人能说得清,什么叫用心,怎么做才算用心。周星驰电影《食神》有句经典台词其实厨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做出最好的菜

古代人经常讲“用心感悟”也就罢了,我们现代人明明知道心脏没有思考的功能为啥还要这么说?用心和用脑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说的“用心”到底怎么“用”,用的哪里?

问了身边认知程度比较高的朋友,朋友说,用心用的肯定不是动物思维和理性思维,至少要上升到哲学/科学思维层面才能称之为“用心”。然后,他发给我了一张《人类思维四大层级》图。看着朋友发给我的金字塔图,我陷入了沉思。图片

图片

另外一个朋友也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说:用心这个'心’并不是物理概念的'心脏’(这个我完全赞同),而是'意念’。我们通常说的用脑其实说的是'思维’,也就是'理智脑’,而我们一直谈的'用心’,其实就是'理智脑’+'意念’的综合。其实'意念’也是个虚头巴脑的东西,更深度谈,应该是'情绪’,因为'情绪’的外显会影响到'心跳波动’、血液流速、肌肉舒张等生理现象。进而我们说的用心,走心,过心可以用一个公式理解:用心=理性思维+情绪反应+生理变化。

咀嚼着这两段话,吧唧着嘴,渐渐地好像思路清晰了。用心,光靠理智脑是不够的,情绪脑也要参与进来一起上;光用脑子还是不够的,肉身也要参与进来,身体的反应要跟上。用心,应该是一种灵与肉的大和谐。用心的人,第6感觉醒,小宇宙爆发

图片

我们平时说话做事往往是三心二意的、恍恍惚惚的,身在心不在或者嘴到心不到的情况尤为常见,人只有极度专注自己所真正认同或者渴望的事物并愿意为之真正付出的时候,才可能召唤出“用心”的绝招。绝招的威力大小,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念力”是什么,以及念力有多大。一个致力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和一个想着获得父母夸赞和积分奖励的人,念力肯定是不同的。

我有时候会探究一个东西:我们每个人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我和我的朋友们,出身农村,我们人生最初的奋斗动力是逃离贫穷辛苦的农村生活。我一个新疆的朋友,,每次喝酒到位了就会像阿庆嫂一样讲他小学时候起早收棉花的故事:当你从早上四五点钟一直干到太阳落山,那一垄的棉花地还没走到头该是何等的绝望?我们人类,最本能的动力当然是食和色,当食和色的欲望满足之后呢?或许能够找到自己的所谓“人生使命”,应该才是人生开挂的起点,否则就可能是人生浑浑噩噩或者是堕落的开始。

经常看到各种“啃老”的社会新闻,据说现在又出来了“新型啃老”(打着努力上进旗号光明正大地啃老)。上一代人在生存原动力的驱使下,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下一代活得没有那么辛苦,他们终于“梦想成真”了。孩子们生下来就有车有房,需要什么直接跟父母张手要钱,上大学领生活费就像是在领工资。请问他们如果找不到自己的“使命”(能称得上“使命”的往往是我能为其他人做些什么),他们奋斗(如果觉得这个词用的太高雅了,可以替换成“活着”)的动力是什么。

我们为人父母的都喜欢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喜欢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但是少有人考虑怎么像曹德旺的父亲一样给孩子播下心灵的种子。曹德旺的父亲虽然较早就去世了,但是他当时播种的种子,如今在儿子身上长成了参天大树。大湿兄佩服!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