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世智慧:外圆内方

 heii2 2022-11-06 发布于澳大利亚

【本文共2857字,阅读约需9分钟】

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而在于人情间。-----白居易

有很多人常常会慨叹:“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那做人处事真的如此困难吗?这里边又有什么诀窍呢?今天咱们谈谈“处世智慧:外圆内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人,一种固执己见,棱角分明,不懂得变通和妥协,常常是碰壁也不回头。而另一种人,却总是习惯迎合与妥协,很少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初次接触觉得很亲切,时间久了便会觉得这种人不太靠谱。

第一种人太方,不懂得转换思想去看事情的更多面;而后一种太圆,只有圆滑和妥协,没有行为底线。

而做人的智慧,是既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外圆内方,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性格。

古语云:“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碰壁。”

一个人如果太过圆滑,就会让人想要远离;如果太有棱角,就容易招惹事端。

因此,我们做人要懂外圆内方,该圆时圆,该方时方。

Image

老规矩,显明又要讲故事了……

相传纪晓岚和乾隆之间,有这样一个小趣事。
乾隆知道纪晓岚心有定国安邦的大志,矢志不渝,又忠肝义胆。
有一天,纪晓岚陪乾隆在野外散步,乾隆想试探一下纪晓岚,是否如平时说的那样忠肝义胆,矢志不渝。乾隆便问纪晓岚何为“忠”,纪晓岚不假思索的回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
随即,乾隆以君王的身份让他去死以尽忠,想看他如何回应。没想到纪晓岚先是一愣,接着就走了。
没一会,纪晓岚又回来了,说要替屈原问一个问题。
“臣刚才去跳河自尽,以表忠心,不料却被屈原拦住了,他说,那时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能,所以才不得不跳。听闻现在是开明盛世,让臣回来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是,臣再去不迟。”
乾隆听后,龙心大悦,连连称赞纪晓岚天资聪慧,懂得变通。

纪晓岚在坚定自己内心原则的同时,以迂回的方式结束了这场玩笑,这就是外圆内方的智慧。

请问:如果你是纪晓岚,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做何回答呢?

你发现了没?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外圆内方的性格是具有“双赢”智慧的人,既能满足别人,也能满足自己。

在处事原则上,懂得“外圆内方”的人会知道如何“求同存异”,既不勉强别人,也不勉强自己。

和懂“外圆内方”的人相处共事,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般怡然自得,回味无穷。

Image

那么,通过“外圆内方”能够让我们明白哪些处世智慧呢?

一、做人不能太刚硬

古人云:钢过硬易折,人过刚易伤。

我们做人千万不能太过刚硬,与人相处时如若咄咄逼人,锋芒毕露,这样的话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很不舒服,说出的话也会容易伤害到他人,为人处世时不会拐弯,也会很容易得罪他人。

做人如果太刚,不懂变通,不仅容易伤到别人,也容易伤到自己,给自己招来灾祸。水浒里的李逵和三国中的张飞不就是典型的案例吗?

二、做人不能太圆滑

俗话说:做人别太滑,不然像乱麻。

一个人做人如果太圆滑、世故、老练,会让人觉得很有心计,别人也会处处提防,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人一旦遇到困难,身边人大多都不会出手相救,这种人也很难会交到真心朋友,并且招人厌恶。

三、做人应该懂得见机行事

古人云:取相于钱,外圆内方。

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

他指出水的智慧是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却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具有宽广的胸怀,毫无所求,甘居世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地。

水的德行是最接近于道的。我们为人就应该像水一样,能圆能方。人生需要灵活,懂得见机行事,太圆或太方都不太合适。

而真正的智慧,则是在外圆内方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在生活中做到机巧处世、进退有度。这也是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

Image

朱熹在《中庸集注》说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所谓“中庸”,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合乎情理者,可为之;然不能为之太过。逆于社会运行之规则者,则坚决不能为。

而人生大致可分为七事,如若此七事能把握得体,自然很多事都能更加顺心如意。

一、饭,不可不饱,亦不可太饱。

不饱,身体所需能量不足,容易精神状态不好,甚至还会影响身体发育。有些人为了减肥连饭也不吃了,显明对此是非常排斥的,原因在《减肥为什么会影响运势》里写的非常清楚,在此不啰嗦了。

但吃饭,也不能吃得太饱,太饱容易使人懒惰,让人的精神状态不好。我们常形容吃饱这个事会有几句话:像什么“饱暖思淫欲”、“吃饱撑的”等等,往往形容吃饱了都没什么好词。长期以往,还容易引起肥胖、三高等问题。

所以,饱中略饿,饿中微饱,方为养生之道。

二、酒,不可不醉,亦不可太醉。

中国式的社交,基本上都离不开饭局,而在饭局上又不得不喝酒,你不喝,别人觉得你不给面子耍大牌,而且也不好融入氛围中。你喝多了,又容易迷失心智,酒后乱言,甚至有些喝多了酒品不好,做出损人不利己之事,等酒醒了又后悔莫及。

所以,喝酒的时候,意思到了就行,切莫逞强。

Image

三、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内心深处的底线,该遵守的规律还必须得遵守,该有的一身正气还必须得有。

弘一法师说过:“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我们要不断地内求,但同时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我们也要适当地圆滑一些,但也不可太圆,太圆则意味着过分地迎合社会,处处算计外界、处处算计他人,这不是成熟的表现,这是过分世故的表现。

四、外,不可不防,亦不可太防。

不防,则容易为人所摆布,在现实生活中陷入被动的境地,稍不留神就会在他人的暗示中做出违心之事。

但太过防备于他人,过多地思虑、担心他人会陷自己于不义,也会让自己没有什么朋友,也容易错失很多机会。

Image

五、事,不可不察,亦不可太察。

不察,则有可能在不经意间误入迷途,遇事不察,是为人不够谨慎的表现,是处世不够明智的表现。

但亦不可太察,太察则意味过虑,每遇一事都要思前想后,这样的人大多在生活中是个所谓的“完美主义”拖延症晚期。

六、节,不可不傲,亦不可太傲。

在气节方面,没有傲气的人,大多都是唯唯诺诺之人。给自己留一点傲气,才能在工作中敢于提出自己的创见,才能在生活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

但不可太傲,太傲之人容易惹人生厌。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谅解,别人会更加乐意与自己交往。

七、规,不可不从,亦不可太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服从社会既定规矩,是我们通往自由的路径之一。

但亦不可太从,过分地把自身局限于社会的法则之中,难免会压制自己的个性,不利于自身的自由发展。

Image

以上七条,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如果你能把握好度,那你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加从容快乐。

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外圆内方,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圆滑的处事,才能在社会中混得比较顺利。

但是在遇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的时候又能够保持自己心中的底线,这样的人才能够在社交中赢得他人的尊重。

最后借用中庸的一句话做个总结吧:“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如果你能懂得什么是外圆内方,那你就懂得了什么是中庸。

希望你我都能打磨好性格,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执己见。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外圆内方,又“百搭”的人。


易说→我只关心你过的好不好
关注我,就像我只关心你一样
如果你有困惑,欢迎留言探讨,
显明易说将竭尽所能为你答疑;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