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问之:《红楼梦》前四回中贾雨村故事的叙事艺术

 古代小说网 2022-11-06 发布于江苏


说到贾雨村故事的叙述艺术,有的体现的比较明显,因而相对好理解;有的则相对比较隐蔽,不易领会。有些地方因为有脂批,相对好领会;有些地方就算有脂批,也依然领会不透。

戴敦邦绘贾雨村

相对容易理解的地方如谋篇布局的结构性艺术。作者将贾雨村故事冠于《红楼梦》之首,在结构布局上是很有艺术性的。

首先,通过贾雨村人生经历的起起伏伏,很省力地就把故事的主角都串起来了。

其次,把贾雨村这样一个从读圣贤书到堕落为“禄蠹”的人物故事置于开篇,后面贾宝玉不原意走科举功名之路就有了基础了。这跟《水浒传》中没写林冲先写王进的叙事安排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近本人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对前四回中贾雨村故事部分多了几分留意,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尤其是艺术性方面,又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阅读《红楼梦》第一回的时候,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是关键是要读懂第一回的标题。第一回的标题是一种镶嵌式结构,明面上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实则镶嵌着另一曾意思:真事隐去作者梦幻识通灵, 假语村言作者风尘怀闺秀。按照这表里两层意思去分别解读文本,则会获得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下面以贾雨村中秋诗对部分为例,简单加以分析。先看原文: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头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取自甲戌本文字)

贾雨村的这首五言律诗,明面上固然是为思念甄士隐的丫鬟娇杏而作,正对应着这一回的标题“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这又何尝不是作者在抒发自己写作《红楼梦》的初衷呢。

《增评补图石头记》之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在第一回的回前批语中,批书人转述作者的话云: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可见,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写作动机隐藏在贾雨村的“风尘怀闺秀”之中。再进一步,贾雨村的这首诗,不仅可以看成作者本人的“风尘怀闺秀”,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故事的高度概括呢?

同样,“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副对联,也具有三重解读的功效。既可以看作是贾雨村的无奈,也可以看作是作者自己的无奈,还可以看作是贾宝玉的无奈。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雨村剧照

针对这副对联,甲戌本上有一条批语,曰:“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可见批书人也是将这条批语当作一笔多用来解读的。戚蓼生评《红楼梦》曰“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正此之谓也。

第二回中的贾雨村游历智通寺情节,也一样的具有一笔多用的艺术效果。表面上看只是贾雨村的一次偶然的郊外信步参观游览,同时它也有可能是在暗示着贾府的衰落以及贾宝玉的归宿,而且大概率也在预示着贾雨村本人最终的人生归宿。

只是此时的贾雨村,依然热衷于功名,是不会把眼前所见往自己身上联系的。正所谓“佛法广大,不度无缘之人”。贾雨村经历了一次官场起伏之后,估计悟到了中国古代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比如为官须得拜码头,须得加入某个权力集团,否则就得出局。所以,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四大家族集团,并从此顺水顺风。

但问题是,一旦加入了某个权力集团,就得纳投名状。而这个集团会不会倾覆,什么时候会倾覆,却是自己把控不了的。而其一旦倾覆,自己也就跟着陪葬了。

贾雨村或许就是随着四大家族的覆灭再次跌入到人生谷底,最后在某种机缘下出家为僧,与甄士隐形成了中生代“一僧一道”组合。第一回,二人在一起;大结局的时候,估计他两还在一起。完成了从葫芦庙到智通寺的认知转变过程,全书从而也形成了闭环。

这样,书中就会出现老中青三代“一僧一道”组合:癞头和尚和破足道人、甄士隐和贾雨村、贾宝玉和柳湘莲。一代又一代,循环往复,可谓是悲歌从古唱到今。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则前四回的贾雨村故事不仅仅是对贾雨村个人命运的伏笔,也是对《红楼梦》整体故事走向作了一个大伏笔。这种叙事艺术实在是妙不可言。

《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插图《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贾雨村的故事虽然很简短,但却代表了《红楼梦》对中国古代官场政治的洞察和反省。当宏观的政治架构和政治生态有问题的时候,再聪明的棋手本质上也不过是棋子而已。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人作嫁衣裳”。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红楼梦》的一种解读视角,未必就符合原本的曹雪芹的艺术构思。下面来看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叙述艺术。

我们在看“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候,如果将其与第七回结合起来,则能更好地领会到其叙事艺术之高超。

比如,当贾雨村刚见到冷子兴的时候,书中说:“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贾雨村当年是进士出身,在都中为官,却认为冷子兴是“有作为大本领的人”。

冷子兴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呢?第七回才解开了谜底,原来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之女婿。遇到事情摆不平的时候就通过老婆去找丈母娘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再找凤姐帮忙摆平。也就是说贾府奴才的亲戚,在当朝进士出身的官员眼里,就是有大本领的人了。通过这一对比,我们就知道了贾府的势力有多大。就能理解贾雨村为啥积极投奔贾府,甘为贾府爪牙了。

孙温绘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再如,第二回中冷子兴把宁、荣两府的内部情况介绍的十分清晰。甚至连贾敬有个八九岁就夭折的哥哥叫贾敷的他都知道。如果我们追问一句,他是凭什么知道得这么详细的呢?在第二回中,我们找不到答案。

这个答案同样也在第七回中。当我们知道了冷子兴原来是周瑞家的之女婿的时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自然具有合理性了。所以,不能小看了第七回中作者在周瑞家的送花过程中插入的那段与其女儿谈话的内容。那一段文字在艺术上可不是一笔两用,而是一笔四五用。

所以说一定要把第二回和第七回结合起来品读,因为作者在叙事上就是这么设计了。从叙事技巧看,第二回中的这部分文字叫作“出榫”,第七回这部分叫“合榫”。如果只有“出榫”,而没“合榫”,那是很丑的设计。

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文字中,有两处文字,与全文的内容存在显著的矛盾,一个是关于宝玉与元春的出生时间之间隔;另一个是迎春的身世。冷子兴说元春出生的次年,王夫人又生了宝玉。

根据后文内容可知,宝玉与元春绝对不是只差一岁。所以,部分版本将“次年”改为“后来”,如戚序本、舒序本和卞藏本,程乙本则改为“隔了十几年”。

周汝昌先生对这处文字的解读是:“元春长宝玉非止一岁,用'次年’以见冷子兴放言不实之处。所以谓'次年’者,不过是酒后闲谈之言词,并非实指第二年。”

戴敦邦绘冷子兴

周老的看法,本文不赞成。如果说冷子兴说的话,只是酒后胡说八道,那无疑动摇了整个“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可靠度。这样的理解与本回的文字设计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本文认为作者正是借助冷子兴的话,清醒而又真实的介绍荣、宁两府从宏观到微观的情况。看不出此处设计出一个酒后放言的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在哪里。

至于“次年”这处文字矛盾,原因理论上有多种可能性,本文倾向于是作者在“五次增删”过程中的一个小疏忽,即贾宝玉的年龄在不同稿本中有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红楼梦》中这类问题众多。同样,迎春的身世问题,很可能也是一个成书问题。

说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叙事艺术,下面再看看第三回中贾雨村故事在叙事上的春秋笔法。先来看第三回中的一段文字:

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济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

青松山樵绘《贾雨村中进士返家》

在前引文字中,针对“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这几句话,甲戌本上连续出现两个侧批,曰:“春秋字法。”

如何理解这里的春秋字法呢?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三回结尾处的一段文字: 

次日(黛玉)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上引文字是黛玉进贾府的次日一早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林黛玉进贾府的次日,贾府便收到了王子腾的情报,知道薛蟠出了命案,正在应天府审理中。

贾雨村是与林黛玉是一路同行进的都城。贾雨村入都后,先去荣国府拜见了贾政。从时间来看,贾政大概见过贾雨村后的一两天时间内,便知道薛蟠在应天府出事了。

那么,薛蟠出事与贾政帮助贾雨村补授应天府有没有内在关联呢?这个问题作者并没直言,交给读者自己玩味。我想这或许就是批语说的“春秋字法”吧。

我们假设这两者之间确有关联,在这个视角下重读第四回,那又是一番完全不同的味道。从第四回内容看,贾政与王子腾为贾雨村谋取了应天知府职位后,应该并没有告诉他关于薛蟠案子一事,因为贾雨村刚接手案子的时候似乎并不知道薛蟠是谁。

连环画《乱判葫芦案》

贾政和王子腾把政治交易变成了能力信任和品格考验,这是一种高段位的政治游戏。而贾雨村也果然不负所望。所以我们看到,当贾雨村处理完薛蟠案子后,为什么要急忙给贾政和王子腾写信汇报处理结果呢?因为这并不仅仅是讨好,更是在交差。

单就贾雨村故事而言,第四回显然是个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关于第四回的叙事艺术,本人以前曾写过《解读“葫芦僧”的新视角》和《薛家为什么不离开贾府》两篇小文章,皆收录在《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一书中,因此,本文就不再啰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