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4年,49岁男子娶19岁妻子,21年连生15胎,妻子生产细节让人心疼

 小天使_ag 2022-11-06 发布于湖南

在广西容县黎村镇太和村,年纪相差30岁的梁二和陆红兰可谓是一对“明星夫妇”。

原因不仅仅是他们巨大的年龄差,更因为夫妻俩超强的生育能力。

你能想象吗?他们在21年的时间里接连生育了15胎,其中11个女儿和4个儿子。

如此之多的孩子,便是富裕人家也可能有些吃不消。但挣扎在贫困线附近的梁二和陆红兰,却仿佛不在意般的一生再生。

如果不是2016年官方开始介入调查,或许他们还会打破15胎的记录。

这么匪夷所思的事件不禁令人疑惑,已近知命的梁二怎么会娶了一个年纪这么小的妻子?

他们又是如何在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超生了这么多胎?

在事件发酵以后,梁二夫妇和孩子们的生活怎么样了?

49岁丈夫与19岁妻子,令人诧异的忘年恋

1994年的10月份,外出打工还不满一年的梁二突然回到了老家太和村。

但这次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身后还跟着一个19岁的年轻姑娘。

村民们一时间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出去打工一趟还带回来个女儿呢?

不过接下来事情的走向就更让大家诧异万分了,梁二竟然要娶那个年轻姑娘当妻子!

这可真是天方夜谭了,毕竟他已经49岁了,给人家当父亲都绰绰有余了,怎么能干这种老牛吃嫩草的事呢?

而且你要说梁二家有权有势也就算了,别人或许有可能贪图他的钱财地位。

可村里人谁不知道啊,梁二家分明是家徒四壁,否则他也不可能到了40多岁还娶不上媳妇。

如此一想,大家都觉得这桩婚事背后恐怕有什么隐情。难道,这姑娘是梁二从外面拐回来的?这可是犯法的呀!

于是在梁二去同村村民韦某家,请求他为两人做媒证婚之际,村子里的大娘大妈们都围到了那个叫陆红兰的姑娘身边。

大家纷纷拐弯抹角地打探实情,还说如果她是被强迫的,所有人都不会坐视不理的。

可陆红兰的答案却出乎意料:“大家不用担心,我是自愿的,我愿意嫁给梁二。”

这句话一出来,可让大家傻了眼:“你是自愿的?那你图他什么呀?你这么年纪轻轻的,要跟着他这个老头子吃苦吗?”

众人想不通,年龄差距如此巨大的两人怎么会走到一起。一穷二白的梁二,又是怎么让陆红兰心甘情愿跟着他呢?

而要说起他们俩的缘分,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工地打工时的日久生情。

1994年的新年刚过,梁二便背起行囊赶赴广东中山的一处建筑工地。

此时的他还是孤身一人,眼看这辈子都娶妻无望了,他也没有子女可依仗,就只能趁还有点力气多攒点养老钱。

梁二出生于1945年,那时的中国才刚刚从14年抗战中喘过气来。梁二的父母是穷了一辈子的农民,膝下生了两个孩子。

在父母双双亡故后,他继承了村里最偏僻的老屋,开始学着父辈的模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由于家里太穷了,挣下的口粮只够养活他一个人。这样的家庭环境,自然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

从不满20岁开始,就有很多人给他保媒拉纤,可惜到最后没有一桩成事的。

对方看着那残败不堪的老屋,往往连客套话都不想说就离开了。

于是梁二就这么一直蹉跎着,过了30岁以后,热衷于给他保媒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等迈入了40岁的行列,大伙儿更是很少再提这事了,因为大家心里都默契地以为,梁二这辈子肯定是要打光棍的了。

而梁二本人在历经无数次失望后也死心了,注定没有这个缘分强求也强求不来,还是先过好当下吧。

后来他也觉得务农没出路,索性就跟着年轻人一起出去打工。而像他们这种身无一技之长的人,最好的选择便是去工地卖苦力。

也就是在工地上,梁二认识了一个叫陆红兰的19岁姑娘。

陆红兰的老家在贵州省平塘县的一个山村里,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比梁二家好多少。

唯一的一点不同,可能就是陆家人丁比较兴旺,大家凑在一起总是热热闹闹的。

不过这种热闹里没有陆红兰的份,因为她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家里长辈都秉承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出生于1975年的她没有上过几年学,辍学在家后就是每天干活。可看着哥哥弟弟们能自由自在地读书,她心里其实很羡慕。

成年以后,父母就开始张罗她的婚事了,但一向沉默乖巧的陆红兰却生出了叛逆的心思。

她一步都没有跨出过这座大山,她也很想出去看一看。

于是在19那年,她软磨硬泡终于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在同村人的带领下前往广东打工。

可结伴同行的人都是青壮年男子,他们能去工地上讨生活,而陆红兰这么一个瘦弱的姑娘家显然是干不来重活的。

于是大家建议她先去找点轻松地活干一干,但说着容易找起来难。

陆红兰也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甚至还是头一次走出大山,外面的繁华都市使得她眼花缭乱,一个人迷失在纵横交错的街头。

屡屡求职无果后,她只能前往工地投奔老乡,而工头也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中留下了她。

相较于别人那种繁重的体力活,陆红兰的工作是相对轻松的,她也不怕苦不怕累,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

可自从如愿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后,她的心里又一直空落落的。而且就她孤身一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多时候都没有安全感。

这时,年长30岁的梁二突然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中。

梁二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个小姑娘,完全是看她一个人孤零零得很可怜。

毕竟,工地上没有和她年龄相仿的年轻姑娘,就连年纪大一点的女性也很少,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所以秉持着一种长辈关心晚辈的心态,他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陆红兰。

日久生情勇敢告白,结婚之后接连怀孕

而陆红兰在最脆弱无助的时候得到了一份善意,这使得她对梁二很感激,同时也投桃报李帮助对方,两人的联系就越来越密切。

但所有人包括梁二在内,对他们这段关系的定位都是“忘年交”,谁也没有往“忘年恋”这上面想。

毕竟一个快50岁了,另一个还不满20岁,站在一起别人都会以为这是一对父女。

况且梁二要什么没有什么,一大把年纪了哪个女的会跟他?

但凡事偏偏有例外,陆红兰就是那个例外。她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越来越依赖梁二,也开始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愫。

从小就缺少关爱的她,在梁二的身上体会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她不禁对眼前这个年长自己30岁的男人产生了爱慕之情。

可她一时之间也羞于启齿,不知道该怎么表白。而另一边的梁二,还不知道自己疼惜的晚辈喜欢上了自己。

等他察觉不对劲的时候,陆红兰的心思已经根深蒂固了,她也勇敢表白了,表示自己愿意和他共度余生。

可梁二在得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他不能答应,否则就是害了人家姑娘一辈子。

他们两个人怎么看怎么不相配,自己也打定主意终身不娶了,可陆红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啊!

但陆红兰也是个不肯回头的,她认准了梁二就绝不放弃。看着对方那澄澈的眼神,梁二原本坚定的心态也开始产生了动摇。

他其实不惧怕世俗的眼光,只害怕陆红兰是一时兴起。可若是她真的不会后悔,那自己也没有理由退缩。

于是在陆红兰坚持不懈的追求下,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工地上就流言四起。

很多人指责梁二为老不尊,是在诓骗年轻姑娘。在这种情况下,梁二和陆红兰就想快点回老家去办婚礼,用事实堵住世人的嘴。

于是他们在1994年的10月回到了太和村,在众人的围观不解中举行了一场简易的婚礼。

在结婚前陆红兰已经通知了家人,但不知是因为不同意这门婚事,还是因为路途遥远,娘家人都没来参加她的婚礼。

不过夫妻俩对此也不在意,于是婚后并没有马上回贵州探亲。

可即便他们已经结婚了,村里的流言蜚语还是没有停止。好事者聚在一起打赌,赌他们什么时候会分道扬镳。

天天被人这么议论,梁二的心里总是不得劲儿。既然连结婚都堵不住他们的嘴,那干脆早点生个孩子。

毕竟他当时是个快50岁的人,在传宗接代一事上还是要抓紧。而且不仅要抓紧,更要多生几个。

其实在这一点上梁二是有点私心的,他想用孩子绑住陆红兰,这样不管以后发生什么变故,陆红兰看在孩子的份上都不会轻易离开。

于是结婚之后没多久,村里就传出了陆红兰怀孕的喜讯。大家看他们夫妻俩感情这么好,又这么快有了孩子,闲言碎语自然就少了。

第二年的8月份,梁二的大女儿出生了。孩子是请接生婆接生的,母女俩都平平安安。

村民们看着老来得女的梁二,很多人都发自内心地为他感到高兴,这老屋里总算是有点家的模样了。

但没个儿子说出去总不好听,而且也不算是后继有人,因此大家又劝他们夫妻俩赶紧再生一个。

偏偏梁二和陆红兰也是这么想的,夫妻俩在多生孩子这件事上倒是出奇的一致。甭管男女,怀了就生下来。

于是在1995年8月大女儿出生后,一年后的12月二女儿出生了,两年后的12月三女儿出生了。

其实生了这三个孩子,按照当时的政策已经是不能再继续生了,可儿子还没影呢,梁二又开始了疯狂的造娃计划。

直到1999年的1月,陆红兰肚子里的第四胎果然是个男孩。

这几年下来,大家看着她不停地怀孕生子,都觉得她很辛苦。现在已经盼到儿子了,以后应该不会再生了。

可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还在上演,2000年的1月二儿子出生了。在他出生后短短10个月,四女儿也出生了。

一年时间里接连生了两个孩子,这也就意味着陆红兰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上一个刚满月下一个就怀上了。

如此频繁的怀孕生子,身体怎么受得了呢?有过来人劝她不要再生了,千万别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

可梁二和陆红兰都不以为意,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体,身上一点毛病都没有,几个孩子也都健健康康。

于是造娃计划还在进行中,2001年、2003年一直到2016年,第7胎孩子到第15胎孩子相继出生。

面对这样的疯狂举动,大家都觉得这一家人太不可思议了,当地的计生办也是头疼得很。

他们早些年就关注到了这个事,也屡屡劝说梁二别再要孩子了。可架不住人家夫妻俩心甘情愿,怀孩子的效率也是没得说。

躲在家里自己接生,官方介入获得救助

每当计生办过来检查,梁二和陆红兰就把大门一锁,拖家带口地跑到屋后茂密的山林里去。

他们家的位置本来就偏僻,老屋建在高高的半山腰上,只能靠徒步走上去。

计生办接二连三地吃了闭门羹,后来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为了省钱,也为了不让外人知道,从生第二个孩子开始,所有生产准备都是夫妻俩独自完成的。

这也得益于陆红兰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孩子出生得都很顺利。

至于那把剪脐带的剪刀,连最简单的消毒都没有,随手拿起来就用了,并且孩子的肚脐眼只是用茶油简单的涂抹了一下。

如此简陋、如此随意,出生的孩子却没有过任何异样,等到了会走会跑的年纪都活泼得不得了。

不过在生产第13个孩子之前,知情者还是奉劝夫妻俩去医院待产比较稳妥,毕竟陆红兰也不年轻了。

所以最后3个孩子是在正规医院出生的,而也正是2016年最后一次生产的时候,梁二家21年生下15个孩子的事迹迅速火遍网络。

那一年7月的一天,已经71岁高龄的梁二等在了产房门口。一开始大家都不以为然,以为他是产妇的父亲。

可当护士抱着孩子喊家属的时候,梁二却一个快步冲上前,嘴里说道:“我是陆红兰的丈夫,孩子的父亲。”

这一下所有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眼光,眼前这七老八十的老人,竟然是新生婴儿的父亲吗?

护士看看手里的孩子,又想想躺在里面的孕妇,觉得这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反反复复核查了好几遍才把孩子递了过去。

可她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同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开始议论纷纷,话说这孩子的父母足足相差了30岁呢!

然而接下来更离奇的一幕发生了,梁家那几个早就成年的孩子,把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一窝蜂地带来了。

加上手上抱着的那个,病床边满打满算围了15个孩子。大家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惹得来往行人纷纷侧目。

于是护士便出言制止,但谁知梁二又说道:“不好意思啊,这都是我的孩子,他们一会儿就走。”

这下连医院领导都惊动了,这对看似普通的农村夫妻竟然生了15个!这都是什么事啊!

不知情的院方秉承着负责任的态度拨通了报警电话,而随着官方的介入,梁二家的特殊情况才逐渐被外人熟知。

在接受调查时梁二坦言,他的计划生育意识是很淡薄的,一开始想用孩子拢住妻子,后来觉得孩子越多家里越热闹。

他没钱去做什么避孕措施,更觉得这种行为是丢人现眼的,所以怀里多少个就生了多少个,好在15个孩子都是健健康康的。

如果不是官方的介入,也许他们在未来还会继续生下去。

而自从回老家结婚以后,夫妻俩就没有再去过外面打工。

陆红兰负责看孩子,梁二便去山林割松脂,行情比较好的话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再加上他们在衣食方面都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所以需要用钱的地方并不是太多,长此以往才能够支撑如此庞大的一家子。

不过这个支撑仅限于温饱,孩子们的生活水平和别人比起来是有显著差异的。

当地相关部门在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对这一家人进行救助,每个月发放补助金2000多元。

与此同时,网络上开始将梁二形容为“广西第一猛男”,媒体记者和网友们纷纷慕名而来。

有些人单纯是来看热闹的,有些人则想来沾沾“多子多福”的好运气。

21年里生下15个孩子,且保证了养活每一个孩子,这样的身体素质也太强了。

所以说,有时山珍海味也比不过粗茶淡饭。

这么一宣传,不少人都采购了梁二家的瓜果蔬菜。当然了,大部分人也不是空手来的。

或直接捐献现金、或捐赠衣物食品,满满当当的东西摆满了老屋,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家人的生活。

曾有记者在2018年做过相关统计,除去政府发放的补助金,他们家有时一天就能收到上千元的资助。

梁二把每笔捐赠都详细地记在了本子上,一本写满又开始写另一本。

不过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他们一家人也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对此梁二懂得见好就收,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走红,虽然家里不宽裕,但还是坚持把孩子们抚养长大。

因此他公开声明,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自己这种超生的行为并不值得推崇学习。

以后他们也不再接受好心人的帮助,有政府的照顾就足够了,孩子们也长大了,懂得用双手去劳动、去养活自己。

最后,梁二还再三感谢了政府,不仅没有对他们一家人予以追责,反而还处处照顾。

希望孩子们牢记这份恩情,以后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后记

截止2022年3月,根据广西相关部门所出具的一份调查报告,15个孩子中有4个已经步入了社会,养活自己的同时反哺父母。

剩下的11个分别在高职、中职、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就读,有关部门也做好了帮扶工作。

一家人的生活再度回归平静,年事已高的梁二也很少再卖苦力,有时还会在网络上开开直播。

而陆红兰与娘家人的关系也逐渐变得融洽,在2017年的时候还带着一大家子回贵州探过亲。

其实不管当初他们生孩子的初衷是什么,但总算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也不要忘了父母恩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