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人口大国,为何印度患癌症人数仅为中国的1/3?或和三点有关

 HZAAAAAAA 2022-11-06 发布于广东

说起印度,人们会想到宝莱坞电影,他们的电影很有特色,经常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从电影和纪录片来看,印度的人口也不少,多达14亿1200万人,虽然仅次于中国,但是他们也位列人口大国行列。

而说到人口、经济,我们又会自动联想到医疗水平和癌症。很多人不了解印度,觉得这个国家很贫穷,所以癌症人数应该很高才对,但是WHO发布的数据却显示,2020年印度新发癌症人数为132万,远低于中国的457万,一比较就能发现,他们的数据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

同是人口大国,为何印度患癌症人数仅为中国的1/3?或和三点有关

中国癌症高发,和什么原因有关?这里有三个怀疑对象

怀疑对象之一:味精

询问身边的朋友发现,现在吃味精的人明显少了,大家一致认为味精不好,具有致癌性。味精本来是一种很普通的调味料,我们小时候以及父母那一辈都是吃味精过来的,但是现在却又说法认为在高温状态味精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对人体致癌。可这是真的吗?

首先,味精原料是食物,不是人工合成或化学,人们吃味精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世卫组织并没有把味精列入致癌清单,说明它是安全的。

其次,焦谷氨酸钠不是致癌物,它一般被用在护肤、护发产品中,具有保湿、抗静电的作用,对人体无毒也无刺激,如果真的对人体有害,是不会允许添加。

最后,日常炒菜食用没有问题,但是不要超过100度,会破坏它的结构,导致口味发生变化。在做汤或拌凉菜的时候加入是比较合适的。

同是人口大国,为何印度患癌症人数仅为中国的1/3?或和三点有关

怀疑对象之二:吃肉

中国人爱吃肉,肉类人均消费量上能看出来,相比四五十年前,国人吃肉能力翻了16倍,尤其是广东人,吃肉水平第一。

我们一直认为肉是有营养的、美味的,多吃一点也没事,但是柳叶刀的研究告诉我们,加工肉、红肉摄入过多,会增加死亡风险。中式咸鱼被列为一类致癌物,红肉被列为2A类致癌物,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爱吃的,它们真的是元凶吗?

烟熏火烤的肉食的确会产生有害物质,但是控制量就没关系,红肉也是一样的道理,和蔬菜搭配起来吃,每天不过量,人体就不会堆积过多的脂肪和炎症因子,总之,不要可劲了吃肉就能解决问题,爱吃肉的人应注意调整膳食平衡。

同是人口大国,为何印度患癌症人数仅为中国的1/3?或和三点有关

怀疑对象之三:隔夜饭菜

那是不是隔夜饭菜惹的祸呢?中国人一贯节约,尤其是六七十岁的人,在饮食上很舍不得,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不会浪费隔夜饭菜。有人说这些食物中有亚硝酸盐,吃了增加致癌风险。

亚硝酸盐本身就在食物中,很常见,不管隔不隔夜都有,一般蔬菜和水果中比较多,经过高温做熟,隔夜后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对人体影响不大。只要在安全标准范围内,就不用多担心。

但是,过量食用或间隔时间太长,吃了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有恶心、腹泻的症状,还会影响胃黏膜正常生长,增加风险。总的来说,间隔一晚或间隔24小时的饭菜,可以吃。

同是人口大国,为何印度患癌症人数仅为中国的1/3?或和三点有关

为什么印度患癌人数少?3个原因要深究一下

对抽烟的态度

中国有3亿烟民,平均一年消费了1.545万亿支香烟,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烟草依赖患者高达49.7%,接近一半!而印度有宗教信仰,此前印度一个电影海报上有印度女神手持香烟,被认为“严重伤害印度教徒宗教感情”,可见人们对抽烟的是比较反感的。

医疗水平和检查技术

现在国人很注重检查,很多问题能够早早发现,比如说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其实它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管理得当就像慢性病,对健康威胁小,发病率升高和过度检查有一定关系。而在印度贫穷地区的人们很少主动筛查,患者数据可能也没有整理好,所以光看数据是不准确的。

同是人口大国,为何印度患癌症人数仅为中国的1/3?或和三点有关

生活水平不同

世卫组织报告表示,生活水平越高越容易得癌症。中国近几十年发展飞快,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大鱼大肉早就不稀罕,也正因此,很多和“吃”有关的器官负伤累累,比如说肠癌、胃癌等等,都是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

相较之下,印度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他们的饮食习惯多是素食,有时还要饿肚子,另外,食物中的姜黄素对癌细胞的生长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不和其他国家比较,和我们自己比较,为何20年间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都增长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2000-2019年20年间的癌症数据,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几十年间癌症数据发生了明显增长,尤其是患病率,增长了68.62%。

报告指出,老年人癌症负担最重,肺癌依然是“众癌之首”,肠癌从第六蹿到第三位,增长速度较快。

因此,我们的预防重点应该放在肺癌、肠癌、乳腺癌这些疾病上,同时还要加强老年群体的筛查工作。相信在国家的努力下,癌症会越来越少,人们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