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后的“吃,喝,忌,记,动” 中条山客 每年11月的7、8两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季节进入冬季,万物收藏,生气闭蓄,休养生息。通过冬季的休养,人们期待着来年生活的兴旺发达,健康如意。 古有“立冬补冬”之说。今天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立冬前后的“吃,喝,忌,记,动”。不过,不同地区人们的习俗有些不一样喽,可以作为参考。 北方吃三样 孜然羊肉:羊腿肉一斤半、洋葱1大个、油5汤匙、鸡蛋两个、盐适量、辣椒粉适量、孜然粉和孜然粒各适量,烤、炸、炒、炖均可。 冬瓜排骨汤:是一道非常清淡的养生汤,尤其是冬瓜具有消热利水的功效,多吃一些冬瓜可以达到利尿祛湿的作用。而且这道汤的做法也是超级简单,不需要其他的调料,保持原汁原味就是最好的。食材:排骨、冬瓜、花椒、八角和姜片。 腌萝卜干:萝卜10斤、盐适量、辣椒粉、花椒粉、白糖、白芝麻、香油。经过切、腌、嗮、拌后,香香脆脆的麻辣萝卜干儿就做好了,是冬季开胃又下饭的一道小菜。 南方则是吃饺子、吃生葱、吃甘蔗。 吃饺子:猪肉白菜馅饺子 准备食材:白菜、猪肉馅、小葱、生姜。 吃生葱:江宁一带有“一日半葱,入冬腿带风”的说法。也就是每年立冬,人们就开始吃生葱,来抵御冬季的湿寒,减少身体不适的情况。生葱性温味辛,在寒冷的时节吃了有助于人们发汗,从而让体内的郁滞不通的阳气跟着汗液排出体外,这样身体内的阳气就畅通了,身体的抵抗力自然而然也就增强了。山东人就不用多说了,吃生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吃甘蔗:在潮汕一带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讲究。立冬甘蔗开始上市,口感清甜,可口多汁,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牙齿,在这干冷的的气候中,常吃还有助于去火气,是很多地区的人们重要的“冬补”食物之一。甘蔗红枣雪梨汤 准备食材:新鲜的甘蔗一段,梨一个、红枣适量,红糖。 北方喝三汤 红薯甜汤:1斤红薯、50克白糖、300克红薯淀粉、100克开水、1片红糖、红枣、枸杞、蜜红豆。 山药排骨汤:1斤排骨、1根山药、1个玉米、1个胡萝卜、5个香菇、1根大葱、1块生姜。 紫菜蛋花汤:紫菜、鸡蛋、葱花、盐、香油。 南方喝三汤 胡萝卜羊肉汤:“立冬吃羊,冬季暖洋洋”,羊肉属于温热食材,立冬之后天气逐渐寒冷,多吃羊肉正好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抵御寒冷,是冬季滋补的佳品。准备食材:羊肉一块,胡萝卜一根、小茴香一把、生姜。 四神排骨汤:排骨肉质细嫩不油腻,不管是煮汤还是烹炒都是很好的。用排骨与山药、茯苓、莲子和薏米等炖成一锅五味调和的汤品,让食材的搭配互补,让食材的口感和作用都达到最佳,才是营养汤的体现。准备食材:茯苓、莲子、薏米各20克,山药半根、排骨段适量,生姜,枸杞。 牛肉片汤:牛肉是一种很适合秋冬季节吃的肉类,它的脂肪含量比猪肉低,可提供的热量又比鸭肉高,而且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比较全面,是“补嘴空”的佳品,在季节转换时吃它最合适了。 准备食材:牛肉一块,香菜、鹌鹑蛋、紫菜、淀粉。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与环境,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想”就是身体内有需求,没有必要忌讳那么多。 立冬三忌 忌食寒凉:立冬时节,初入寒冬,气温还没有下降到零度以下,很多人还是习惯吃一些寒凉的食物,虽然看似不打紧,但这寒凉之气会大损阳气,不利于冬季滋阴敛阳的饮食原则,像海鲜、西瓜等,还是少吃为妙。 忌手足受冻:立冬之后,已经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了,天气越发寒冷,已经不适合“秋冻”了,此时万物都“藏”起来,人也要顺应时节,做到有所“藏”,注意头、腹部和脚部的保暖,不要让其受冻。尤其是在早上外出的时候,最好带上帽子,脖颈不外露等。 忌吃过咸、甜食物:食用太咸或太甜的食物会让身体中肾水亢奋,而在我国五行学中,水克火,这样会影响人们的御寒能力,并且食物太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粘稠度,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 记三事 脚要暖:入秋后,寒气升起,泡脚驱寒,消百病。脚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虽然离着心脏最远,但是支撑着整个身体,负担很重,而且脚的脂肪薄,保暖能力差,容易受到寒冷刺激,所以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中医建议我们养成足浴的习惯,热水泡脚时,足部血液逐渐流通,穴位和经脉也得到刺激,温热传至全身,整个人一下就暖和了。 早睡晚起,锻炼身体:立冬作息强调早睡晚起,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每天要保证7~8个小时睡眠时间。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促进体力的恢复。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同时要注意身体保暖,衣着适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做运动,多晒太阳。 记保湿度:冬季空气干燥,保湿是件头等大事情,多饮水,还是做好面部和身体的护理,家里开了暖气,建议配备一台加湿器保湿。 最主要的,是要记得适当运动喽!生命在于运动,既包括身体的,也包括精神世界的动。身体运动后,可以在朝阳温暖的地方读读书、品品茶。 2022年11月6日星期天,古虞上阳书院 |
|